穿的厚还感冒?医生:捂紧三个部位才能少生病,是否要加衣摸两处

文 / 母婴参考
2020-12-01 09:57

执笔:明珠

定稿:苏子后

最近,全国各地气温骤降,网络上又掀起一股“穿秋裤”的热潮,寒风瑟瑟,早晚温差大,稍不注意保暖,就会被感冒“盯”上,成年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要比幼儿强,尚且无法避免,孩子更是难以抵住寒流的侵袭,这不,儿童门诊一大早又排起了长队,为了降低生病率,有一种叫做“奶奶觉得你冷”“妈妈喊你加秋裤”的穿衣方式又开始啦。

案例

由于温差过大,离开热乎乎的被窝瞬间感觉寒风刺骨,起床困难成为学生族和白领族每天最痛苦的事儿。

一大早,三岁半的妞妞就嚷嚷着不想起床,不想去幼儿园,妞妞妈软磨硬泡才将娃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拽起来,心疼孙女的奶奶在一边唠叨道:“多给我孙女穿点儿,着凉了可不好。”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于是,妞妞里三层外三层,裹着围巾,戴着帽子、手套和口罩,全身身上就只有眼睛露在外面,裹得像个粽子一样。可是明明穿的很厚,妞妞还是生病了,怎么回事呢?

在秋冬季交替期间,儿童门诊感冒发热的孩子数量激增,大多是陷入了一种“奶奶觉得你冷”的认知里,在冬季发烧感冒的孩子中,近七成都是“被捂狠了”,也就是穿太多惹的祸,患上了“捂热综合征”。

由于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非常怕热,加上新陈代谢快,稍微活动下很容易出汗,而散热能力又不及大人,很容易因为穿的过多而导致“捂热综合征”的发生,使娃出现脱水、缺氧等不适,常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高发于十一月份后。

多数家长喜欢摸孩子的小手来判断是否要加衣服,这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孩子的四肢长期暴露在外,接触冷空气后基本是冷的,并且如果是天生体寒的孩子,很容易在冬天出现手脚冰凉的问题。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要加衣呢?

幼儿身体的冷热情况应该从颈部和背部来判断。

如果孩子的颈部和背部出现汗液,则说明穿的有点多,应当适量减少衣物,只有保证贴身衣物干燥,才能避免着凉感冒。反之,孩子的颈部和背部有点凉,应该要适量加衣物,要么就是不出汗也不凉,则是穿的刚刚好。

如果孩子出现如下几种表现,也在提示要加衣服

1、流鼻涕

宝宝一旦吹风受凉,就会不停地流鼻涕,如果不及时添加衣服,可能会逐渐出现咳嗽、发热、鼻塞等问题,感冒就在所难免了。

2、缩着脖子

脖子是感知温度比较敏感的部位,如果裸露在空气中,与冷空气接触后,人体散热就比较快,如果觉得身子冷了,就会不自觉地缩脖子。

医生称,冬天保暖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意味着穿的越多越好,只要这几个部位做好防寒措施,基本上孩子就很少会生病。

冬季御寒防感冒,须重要保暖的部位

1、脚部

俗话说,寒从脚起,足部保暖非常重要,尤其是长期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孩子,运动量较少,久坐缺少活动,脚部的血液循环较少,如果穿的较少,很容易感觉到冷。

2、肚脐

肚脐是幼儿比较敏感的部位,如果一不小心吹风受凉,很容易造成腹痛、腹泻等问题,进而影响肠胃的吸收功能,使得宝宝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4、头部

幼儿头部的血管很丰富,寒冬若是没有做好头部的保暖工作,很容易导致寒气上头,诱发高热等问题,但是捂得太厚也不好,这样又会导致头部出汗过多,再被冷风一吹,极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