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日夜颠倒?别急,学会医生教的这招,能让宝宝好好睡觉
本文由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吴香兰 副主任医师原创
上周四出门诊,某纠正2个月的早产儿随访,宝妈主述婴儿出生后睡眠一直是昼夜颠倒,夜间频繁吃奶、睡眠少,导致母亲的睡眠严重缺乏,因而出现焦虑、烦躁、母乳减少,婴儿因吃不饱,更加频繁地吃奶……
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宝妈的情绪几近崩溃,但是未得到家人的体谅和理解,使家庭关系也变得不太和谐,由于睡眠问题使全家陷入暗黑时刻……
昼夜颠倒,频繁夜醒
据WHO调查,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问题,而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人群的38%,高于世界27%的比例。睡眠问题已成为威胁世界各国公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会从2003年把“世界睡眠日” 引入中国,2020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中国”。
今天,吴医生跟各位宝妈谈谈,如何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婴儿睡得好、吃得香、长得壮……儿童健康了,国家才能更强大!
学会自然入睡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睡眠是人体解除疲劳和恢复精神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和寿命。而优质的睡眠必须具备有:质量、规律及充足的时间。
一、睡眠有哪些生理作用
1、恢复精力和体力:帮助机体重新储存能量,维持各项生理功能正常,保持各种活动的延续……
现在是新冠病毒流行期,吴医生要特别强调,疲劳状态会使免疫功能下降,不利于抗疫……
2、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学习记忆:大脑在REM睡眠期(睡眠周期见文末系列科普),加工白天获得的有用信息,去掉无益的以刺激大脑发育。
神经生化研究显示,REM期蛋白质合成和代谢增加,加强了神经突触的作用,增加了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3、促进激素分泌:在深睡眠阶段,儿童的生长激素大量分泌,这些激素是儿童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的动力源。
即便是到了成年期,仍会有少量的激素释放,主要有益于人体的组织修复,并有助于延迟衰老,对于成人,这才是重点!
提醒1:婴幼儿的睡眠质量会直接影响小儿的体格发育及智能发展,睡眠问题影响儿童的健康,成人也不例外。
二、婴幼儿的睡眠有规可循
儿童的睡眠是随着月龄及年龄的增加而动态变化的,良好的夜间睡眠让宝宝在白天精力充沛地去活动、去探索、去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从而促进了体格发育(体重及身长)、认知发展(脑发育及智力发展指数)。
1. 充足的睡眠时间:
0~5岁儿童每天需要10~18小时不等,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新生儿除了吃奶、排泄的时间,就是处于睡眠状态,每天睡眠16~18小时,而学前儿童1每天0~11小时已经足够了……关于婴幼儿的睡眠时间,详见文末系列科普。
年龄越小,睡眠越长
一般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需要 7-8 小时,而老年人则可能尽需6~7小时或更段时间,睡眠时长与人体的生理状态息息相关。
提醒2:父母及照顾者的睡眠及作息时间,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活节律及睡眠质量。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再去求助医生,已经晚了,因为生长发育的时间窗,稍纵即逝,时不再来!
永远记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2. 睡眠质量 :
深睡眠时间要占到足够的比例,才能发挥睡眠生理作用。如果频繁夜醒,难再入睡,深睡眠质量差等,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夜醒难入睡
提醒3:有些婴幼儿在睡眠中存在异常情况,大多未引起父母的重视,例如:在睡眠中打鼾,甚至伴有呼吸暂停,或出血异态睡眠,经常发生恶梦、夜惊、梦游等异常表现,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要及时到耳鼻喉科,或发育行为儿科、小儿神经内科等专科就诊,及时对症治疗。
3. 维持睡眠规律 :
睡眠要与昼夜规律同步,晚睡、晚起、熬夜等极易导致生物钟紊乱,发生睡眠障碍及相关问题。
提醒4:通常在倒夜班、倒时差时,容易出现生物节律紊乱,例如:昼夜颠倒、失眠、易醒、多梦等,特别是昼夜颠倒的宝宝,大多存在生长发育速度减慢的问题,医务人员也是睡眠问题高发人群。
三、让良好的睡眠,促进宝宝成长
睡眠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良好的睡眠习惯源自父母及婴儿照顾者,主动掌控作息时间,从婴儿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将让孩子受益终身。
1、安排宝宝睡觉的时机
了解宝贝的睡眠规律,提前准备上床睡觉。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要及时发现宝宝犯困的预警信号,例如:在玩耍中出现眼神发呆、揉眼睛、打哈欠、无缘无故发脾气……此时,孩子正在发出信号“我困了”“我要上床了”……
此时,马上安排宝宝上床睡觉,大多数的孩子将会在几分钟后进入梦乡。
打哈欠——上床信号
揉眼睛——上床信号
眼神发呆
提醒5:千万别等到孩子疲惫不堪,又无法转入睡眠,因手足无措而哭闹不安,甚至歇斯底里大闹时,你还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
2、入睡前的准备
晚上睡前洗澡、更衣:在晚上睡觉前一小时,给宝宝用温热水洗澡,换上宽松、柔软、透气的舒适衣服;吃饱奶:睡前0.5~1小时喂饱婴儿,以免因饿醒而影响夜间深睡眠;
床上的睡前游戏:吃饱后,在床上做一会儿安静的游戏,例如:读绘本、讲故事、说儿歌等,宜在小床上完成,以养成自然入睡的习惯。
提醒6:避免边吃、边睡,尽量把吃奶和睡觉两件事分开,杜绝奶睡。提醒7:避免剧烈活动、太过兴奋,以免难以入睡,并影响睡眠质量。
3、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
卧室环境: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室内灯光:可留一盏小灯,调暗卧室内灯光,睡着后关闭;单独的小床:小婴儿的床可靠在父母床边,宜睡在小床上,幼儿单独的儿童床,可逐渐过渡到与父母分房。
婴儿床上用品:避免过软床垫、枕头,保持床边无杂物,防范睡眠中窒息的风险。
提醒8:宝宝的入睡地点一定要在床上,哺乳后把婴儿放在床上,杜绝抱拍、摇晃等安抚,以免延长宝宝入睡潜伏期,增加夜醒后再次入睡的难度。
提醒9:卧室内避免放置电视、电话、电脑、游戏机等影响睡眠的设备。
提醒10:多维度关注睡眠环境,是婴幼儿睡眠安全的重要保障。尽量养成固定时间、固定环境、固定睡前流程,以助睡眠规律的养成。
4、睡眠姿势
小婴儿宜采取仰卧位,较大儿童已经能够自主调整体位,宜采取舒适的侧卧位或仰卧位。
提醒11: 禁止俯趴位,以防因不能自我调整体位而窒息的风险。
5、让宝宝学会调整情绪
对于入睡前哭闹的婴儿,可给予短时安抚,如:平稳轻柔的声调、温柔的轻拍、摸头等,让宝宝有机会发现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这是小儿从清醒转入睡眠的前提,也是小儿情感发育的必要经历。
提醒12:不宜频繁、过久地安抚宝宝,留给孩子一些自我发现、我调整的机会,提高适应环境和学习的能力。
6、规律作息时间
仪式化、程序化:小婴儿从3~5月龄开始,就开始固定就寝时间,睡前准备逐渐形成规律;最好安排婴儿在晚上20:30左右入睡,较大儿童也不宜晚于21点,但是,也不提倡让宝宝过早入睡。
提醒13:即使在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仍要保持规律作息。
要知道,父母及照顾者的作息时间,直接影响宝宝的生活规律,特别是喜欢熬夜的年轻父母,为孩子也为了自己的健康,学会自律,健康睡眠。
保证每天充足的、高质量的及规律的睡眠,可减少睡眠疾病,而一旦发生睡眠问题,及时到睡眠相关的专科就诊,进行积极、规范的干预治疗。
自然入睡是一种自我调整的能力
认识睡眠卫生的重要性,从婴儿期开始培养良好的睡眠规律,重视睡眠环境,从多维度去关爱睡眠,学会自然入睡,让宝宝终身受益。在全民健康的范围,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关爱睡眠健康,保证儿童健康,实现强民强国的远大目标。
愿我的宝贝们,在睡梦中茁壮成长!祝我的读者,梦中有爱、有健康!祈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健康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