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雾化治疗须避开五大误区

文 / 封面新闻
2020-02-29 16:09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蔓延,减少传播风险,国家大力倡导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各大医院也呼吁广大市民非急危重症,尽量不要来医院。但是恰逢季节交替,患呼吸道疾病的宝宝特别多,尤其是患喘息性疾病的宝宝,除了需要住院治疗,后期还需要做一段时间雾化,为了减少宝宝到医院的次数,防止交叉感染,家庭雾化就成了首选。

那么,针对“小天使”的雾化治疗,您做对了吗?德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护士吴霞介绍了一些雾化常见误区。

误区一:雾化烟雾越大效果越好?

当然不对,有效雾化颗粒直径应该在0.5-10µm,以3-5µm最佳。雾化颗粒太大,只能到达口咽部,不能到达下呼吸道。在家里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拿一张纸对着气雾,能使纸张变湿的是水雾,不能使纸张变湿是有效气溶胶颗粒,即有效雾化颗粒。

误区二:堵住空气端口,能减少药液浪费?

其实从雾化用药的剂量可以看出,雾化的用药剂量是已经算了它雾化过程中会正常丢失的那部分剂量,堵住空气端口不仅有可能使吸入的药量增加,增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而且还会让宝宝呼吸不畅,有引起宝宝呼吸困难的风险!所以雾化过程中堵住空气端口是非常危险的。

误区三:宝宝哭闹时,雾化效果更好?

不少家长认为,宝宝哭闹时,嘴巴张大,能吸更多的雾化颗粒,效果更好。其实不是,宝宝哭闹时,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药液还没来得及吸入就被呼出,大多数药液只能到达口腔和鼻腔,并不能到达下呼吸道;宝宝哭闹时,口鼻分泌物会增加,增加了药液到达下呼吸道的阻力。

所以,雾化最好选择宝宝安静的时候做,比较配合的宝宝可以指导他(她)深而慢的呼吸,尽量使宝宝处于舒适状态即可。若婴幼儿比较紧张不配合,可以选择在宝宝熟睡时做雾化,也可以先尝试将面罩放在离面部3-5cm的位置,然后循序渐进地使面罩紧贴面部。

误区四:宝宝吃饱后马上做雾化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许多口服药都建议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药物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那么雾化也是如此吗?

雾化是将药物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呼吸局部治疗的作用。如果没有特殊因素,雾化前后半小时内都不能进食。因为雾化过程中,气雾可能刺激呼吸道而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从而引起误吸;雾化后,由于气道湿化,气道分泌物稀释,可能会引起呛咳。

误区五:雾化时间越长越好?

有的家长认为,雾化没有疼痛,效果也很好,给宝宝做久一点,肯定会好得快些,对吗?

雾化的时间取决于雾化药的剂量和雾化器的驱动力,雾化药的剂量是医生根据宝宝的体重计算的,家长一般不会随意更改,然而有的家长为了延长雾化时间将雾化器的驱动力调小,其实这样只会事倍功半,让雾化效果大打折扣。

首先,随着雾化时间推移,药液浓缩,气雾颗粒会增大,颗粒太大,只能到达口咽部;其次,大多数雾化器都存在一个正常的死腔,这就决定了雾化时间再久,雾化器内都可能残留有0.5ml左右的药液;最后雾化时间延长,宝宝也会变得烦躁,使雾化效果变差。所以建议每次雾化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