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又出大事!6个月孩子肾衰竭,只因家长做了这件事

文 / 小步在家早教
2020-02-14 00:38

文 | 小步在家早教

来自清华、斯坦福,全球968万家庭的选择,每天十分钟,养出聪明宝宝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6个月的婴儿出现了严重的肾衰竭。

医生直言说这个婴儿的肾脏功能很差,需要一直透析治疗,而且每次透析不少于10个小时,将来可能还要进行肾移植!

而这一切都要归咎于孩子之前发烧,村里的医生直接采用灌肠治疗的方法退烧,最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关于灌肠退烧的话题,我们也在后台收到过不少家长的留言:

灌肠治疗就是把药物通过肛门注入肠管,从而达到清洁或者治疗目的。

灌肠退烧,就是当药物到达肠管后,通过肠粘膜的吸收发挥药效来降温。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和推拿店打出的推拿“副作用小”“退烧快”的招牌一样,灌肠退烧也有这样“神奇的功效”。

出于让孩子少受罪的心理,很多家长会欣然接受灌肠这种治疗方式,因为不用打针吃药,孩子不会声嘶力竭地哭闹,看上去能减轻很多痛苦。

在网上搜索“灌肠”,也会发现用这种方法给孩子退烧的家长不在少数。

但是,灌肠退烧并不安全!!除了开头6个月婴儿灌肠导致肾衰竭,还有很多悲剧发生:

高烧不退、便血、休克甚至死亡……不论哪一种后果,都是孩子和家长不能承受的。

灌肠退烧主要分为三种,不论哪一种,都有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01

冰水灌肠

《中国 0至 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冰水灌肠属于物理降温的一种,但《指南》并不推荐使用冰水灌肠的方法来给孩子退热降温。

这种方法只能短时间内让孩子体温降下来,并不能彻底解决发热的问题相反,甚至可能需要孩子体能的消耗,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02

中药灌肠

大多数中成药说明书的禁忌和不良反应写得都是“尚不明确”,因为很多中成药都是很早以前批准注册的,没有按照目前制药的标准去做临床试验,缺乏可靠的实验和文献数据的支撑。

用中药灌肠的方式给孩子退烧,很难判断他会对哪一种药物过敏,哪一种药物有没有超量。

一些药品的成分也不是十分清晰,所以如果剂量偏大就有可能会增加肝肾的负担。

因为灌肠类的药物主要是通过直肠粘膜吸收入血,最后的代谢是通过肝脏肾脏来完成的。

而小孩的直肠粘膜非常娇嫩,所以如果用药不当,还有可能会损伤直肠粘膜,或者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肠道疾病。

03

滥用激素、抗生素灌肠

激素类药物进入体内,会产生很多毒副作用,对肝脏、肾脏等产生伤害。就算口服激素类药物,孩子也能快速退烧,所以灌肠只是换了一种给药的方式,产生的危害却一点都不少。

灌肠用的激素药物有地塞米松。如果你看过我们这篇文章《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应该知道这种药。

地塞米松是一种价格很低的激素,它通过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而起到快速降温的作用。

但地塞米松同时还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会让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很难发挥作用而引发感染,或出现并发症。

因此并不建议在常规退热中使用地塞米松。

抛开灌肠退烧本身,进行灌肠的人也并不都是专业的。

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以及液量等都是有讲究的,灌肠也有很多禁忌症如:消化道出血、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人不能随便灌肠。

如果护士或者医生没有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判断患者能不能灌肠。

就像案例中一样,仅仅因为孩子咳嗽就进行灌肠治疗,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当然,虽然灌肠退烧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但并不是所有灌肠都不能用。

在医院里,儿科灌肠最常用的有两种,一是用于治疗肠道感染,二是儿科辅助检查前应用水合氯醛进行镇静、催眠。

另外,pp栓也可以用,尽管像对乙酰氨基酚肛门栓类的药物也是通过肛门进入孩子体内的,但这种退烧药属于局部用药,不经过胃肠道吸收,而是通过肛门粘膜吸收,所以副作用相对较小,是可以给孩子用的

最后,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明白:发烧只是一种现象,应确认原因之后才能对症下药,而不宜第一时间急于退烧。

一般口服退烧药就可以达到退烧的效果,没必要用退烧针、推拿、灌肠等方法来“折腾”孩子。

孩子生病,父母都很着急,但切忌盲从,一定要科学合理地给孩子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孩子生病这件事上,请正确爱孩子。

祝每位孩子都能健康平安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