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发烧,家长拿好这份“退烧小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冬季早晚温差变化大,气候干燥,是宝宝发烧的高峰季节,孩子生病的时候 就像“外敌”在侵入孩子的身体,作为家长会感到着急焦虑,这时候要怎么做?
发热的主要原因在于
感染
,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还有肠炎、菌痢等消化道感染,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等。其他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病,以及风湿热、川崎病等结缔组织病,也会引起小儿发热。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在发烧?
正常情况下,给宝宝测量体温常用腋下、直肠、口腔3个部位。
腋下测量时,正常范围在35.9℃~37.2℃;
直肠测量时,正常范围在36.5℃~37.5℃;
口腔测量时,正常范围在36.2℃~37.3℃。
宝宝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比成人快,所以体温也会比成人高一些,但如果宝宝的体温超出正常范围0.5℃以上,就是发烧了。
//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221/95925bec3f724440a9ab00fe96b65cba.jpeg
遇到孩子发烧应该怎么处理?
如果大冬天,尤其是在半夜,天寒地冻,交通不便的情况下,遇到孩子发烧怎么办?
• 首先看看孩子精神状态
• 超高温或者超低温,都要马上送医院
如果孩子发烧高于41℃,或者体温低于35℃,一定要立刻送到医院急诊就诊,不要犹豫。超低温可能比超高温更危险。
• 送医的过程中要注意平衡散热和防寒
半夜出门,此时气温最低,寒邪最盛,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再受风受寒。最好是叫出租车或者开车到门口接送,减少孩子再次着凉的几率。到了车里或者医院室内,就要注意散热。
• 在家紧急退烧处理
如果家长判断孩子还没到马上送医的程度,在家可以先做紧急退烧的处理。
药物降温
如果宝宝的体温大于等于38.5℃或宝宝出现明显不适时,就要及时吃药了。常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使用之前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
1、
有高烧惊厥史的孩子,发烧38℃就要使用。有些孩子是在下半夜熟睡状态中高热,如超过39℃,这个时候要叫醒孩子吃退烧药,配合喂水退烧。
儿童或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需要提醒的是,尽量少打退烧针,一方面会损伤臀大肌,另一方面降温太快、出汗过多,可导致虚脱。
2、
同类退烧药使用间隔时间不能低于6个小时,24小时内不能超过4次。不同退烧药交替使用间隔时间不能低于2个小时。
3、
使用退烧药后,孩子会流汗然后退烧,所以服药后,要给孩子多喂些水,可以耐心的喂一些温水。
4、
吃退烧药其实就是让孩子流汗退烧,孩子发烧的原因并没有被解决,所以孩子可能过几个小时又会烧起来,这也是正常的。正邪相争,需要一个过程。
5、
吃完退烧药让孩子睡觉,如果孩子能安睡,也会促进他恢复。不要过于打扰孩子。
物理降温
1、多喝水排尿
发烧的宝宝要多喝水,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循环。同时还要注意多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妈妈可以适当让宝宝喝水,每次30毫升左右。
2、通风、减衣
家里不通风,宝宝身上有过多的衣物,四肢都已出汗,会加重宝宝发热时的不适。那么让家里保持空气流通,给宝宝适当减衣等物理降温方法,是配合药物质量的辅助手段。
3、在不会激化宝宝情绪的前提下,温水擦拭,或用凉毛巾轻敷额头
注意,宝宝发热处理的核心是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如果宝宝不抵抗,情绪因你的擦拭还有缓解,则可用温水毛巾擦拭宝宝的额部、颈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者像我们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头上顶一块凉毛巾一样,舒缓发热带给宝宝的不适。
不适合的物理降温法
1、酒精擦浴
虽然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带走大量热量,有助于帮助降温。但是小孩子的皮肤娇嫩,一旦家长没有把握好酒精的浓度,很容易对宝宝造成损伤,并且皮肤可能会吸收酒精,进入宝宝体内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建议家长不要自行给宝宝采用酒精擦浴的办法。
2、冰袋冷敷
成年人有自我意识,可以自己掌握冰袋冷敷的温度,因此用冰袋冷敷是可以的。而小孩子不同,他们尚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家长无法明确判断宝宝的异常是因为发烧,还是因为冰袋过冷引起的血管收缩,影响宝宝散热而导致的不适。所以自制冰袋给宝宝用更需慎重,只有在宝宝高热的时候,才需要在他的头两侧摆放冰袋,以降低头周围的温度来帮助散热。
•为什么孩子体温会反复,一早降温下午又烧起来?
这和导致孩子发热的病原体有关。在儿科门诊中,80%—90%都源于病毒感染。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借助细胞来进行繁殖。
繁殖到一定程度后,病毒就会把细胞破坏掉,一批病毒因此释放出来,或是感染周围的上皮细胞,或是往下呼吸道进军,甚至可能发展到肺里。机体为了“迎战”这些病毒,就会把体温调节上去。
病毒是一波波释放的。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体温会反复,明明早上退烧了,下午可能又会发烧。正常情况下,病毒进入人体三五天后,人体产生抗体,病毒趋于衰竭,体温就会逐渐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