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秘?中医西医教你这样做,宝妈快收藏!
[病位]:小肠、大肠。
[病势]:实证,当降不降。
[病性]:可寒可热、以热为主。
[病因]:多种原因。
[基本病机]:腑气不通、舟车不行
西医角度——便秘原理
1.消化管道口腔经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至肛门统称为消化道。消化道的最大特征是一一个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系统。
2.形成大便的主要器官
形成大便主要在小肠和大肠。大便黄色主要受胆汁影响。大便颜色和形状主要与饮食结构和肠道菌群种类有关。
3.排便过程
大便的排出依赖肠道的蠕动,蠕动像虫子爬行一样,沿着一定方向呈节段样有序运动。胃肠道的蠕动与胃肠道的解剖一致,从胃开始,经小肠、大肠,直到肛门。蠕动的产生和调节直接受控于胃肠生物电。
排便是复杂的生理过程。粪便一般积存在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中。当集结到一定程度,结肠由稀疏缓慢蠕动和集团性蠕动两种方式将粪便推进直肠,产生便意。前者如袋状往返运动、逆蠕动等,能进步搅拌和揉搓 肠腔物质,再吸收其中水分、无机盐及维生素;后者强烈而快速将粪便推人直肠。目前认为这种集团性蠕动是引发排便的主要动力,它每天发生3~4次,多在清晨起床或进餐后发生。
4. 排便与腹腔压力
排便时直肠收缩、肛门外括约肌松弛,腹肌强烈收缩,腹腔内压力骤然增加,最终将粪便排挤(挣)出肛门。
西医角度——治疗
小儿便秘的生理因素
较之成人,小儿肠道相对较长,肠蠕动力较弱;小儿摄人食物却相对较多、较精细;最终,食物残渣与肠道接触时间增长,停留较久,因其中水分被反复吸收,容易造成粪便质地较硬,难以排出。
成人骶骨、尾骨均融合为一-整块, 小儿尾骨由4-5椎构成,尾骨常常向前弯曲 与直肠形成一定角度,增加排便难度,这是小儿容易便秘的解剂学原因。
便秘的危害
大便只有害而无任何益处。 大便秘结除影响消化收外,还影响睡眠、 皮肤、记忆,还易致癌,易致早衰,易引发肥胖、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预防与调摄]
1.注意饮食调节,便干量少者,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蔬菜、油脂。避免辛辣燥火之食。便秘时可用花生浆、蜂蜜、芝麻油调服。
2.增加体力活动,加强腹肌锻炼,避免久坐少动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中医角度——便秘原理
1实证宜通下
实证便秘,有热有积,理所当然应该通腑泻下。
2虎证治标也当通下
即使虚证,蠕动无力,但当以大便排出困难为主诉时,也必须通腑泻下以治其标。只有通了腑,通了便,胃肠道的蠕动才能得以恢复。
3.增水行舟在肠道通畅的前提下,欲其排便,理应增加水分,稀释大便,才利于滑肠通便
中医角度——治疗
1.中药
以增液承气汤为代表。 大黄(泻下通腑, 荡涤秽浊)、莱菔子、枳实(行气通便)、生地、玄参、麦冬(增水行舟)。
2.小儿推拿
清大肠
退六腑
推下七节骨(通膀泻下)
揉腹,按腹
抱肚法(调节大小肠,并增加腹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