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肝”每一次进步都是整个家庭的惊喜

文 / 南方日报
2019-06-02 11:01
临走前,医生方素珍抱了乐颜,孩子乐开了花。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摄

不是每个母亲都会记得孩子一周喊多少遍“妈妈”。可对7岁女儿乐颜的成长点滴,罗颖却记得清楚,她伸出3个手指,笑着说,“一周三次,她开心时多叫一次。”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康复中心,一群脑瘫儿围成一圈,志愿者厉周正拿着吉他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在儿科中心医生方素珍看来,尽管孩子有些许缺陷,但他们一样渴望过儿童节,收礼物。

3岁半时叫第一声“妈妈”

人群中,乐颜是惹人注目的孩子。她身体硬直,眼神飘忽。大笑时,动作幅度很大,头会后仰,嘴巴张得大大的,四肢还会不受控制地伸展。

乐颜的“不一样”源于出生时的一场意外。因重度窒息,她的大脑损伤,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都失去了。

那一次分娩也差点要了罗颖的性命,产后大出血死里逃生。妻女生命垂危,丈夫吴仁相爱相守。2012年,一家人远离家乡,蜗居在医院对面的老房子,轮流带乐颜做康复训练。

7年来,乐颜就是整个家庭全力呵护的“小心肝”。

长达7个小时的康复训练是枯燥的。有时,乐颜会发脾气,但一番发泄后,懂事的她又打起精神,配合康复师训练。

漫漫康复路,一家人风雨无阻,终见成效。3岁半时,乐颜叫出了第一句“妈妈”;慢慢地,她能说一两个字;如果有人扶,她就能坐立数分钟……

这些旁观者眼中微不足道的进步,对整个家庭来讲,是一大惊喜,是值得反复谈及的乐事。毕竟,相比有些连“妈妈”都喊不出的孩子,罗颖真的知足了。

“一抱她,她就乐开了花”

在罗颖看来,乐颜有着强大的情绪感知能力。在街上,看到其他孩子蹦跶,乐颜会稍愣一下,然后眼泪夺眶而出。

“她是想走路。”罗颖读懂了女儿的心思。

乐颜对妹妹宠爱有加。有时,顽固的妹妹闯祸了。罗颖会忍不住吼她两句,一旁的乐颜会拽着小拳,吐出两个字:“不要”。有时,家里买了水果,乐颜不想妈妈优先照顾她,总是等到妹妹吃完,才愿意让妈妈喂。

乐颜也渴望得到更多关爱。每次下课时,她总是跟康复治疗师撒娇,讨一个拥抱,“一抱她,她就乐开了花。”方素珍说。

“她是聪明的,智力没问题,知道周围发生什么,只是她说不出来。” 罗颖说。

“脑瘫儿不完全等于智力有问题,他们需要的是正规的康复治疗。”方素珍说。

尽管孩子完全康复的希望渺茫,但身为家长,罗颖还是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的童年不留太大的遗憾。小女生拥有的布娃娃和玩具,乐颜都不缺。

下课前,罗颖问了乐颜,“你知道六一儿童节吗?”

乐颜沉默不语。

“是不是你的节日?”

她点了点头,笑眼弯弯。

“每一个脑瘫儿都是发育缓慢的种子,用耐心、爱心和信心浇灌,然后静待花开。”罗颖说。

(文中罗颖、乐颜、吴仁均为化名)

南方日报记者 黄锦辉 通讯员 胡琼珍 伍晓丹 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