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狂犬病,还有一种常见病会让孩子发出“狗叫”、“上窜下跳”

文 / 莎莎姐的育儿园
2019-05-29 11:08

案例一:9岁女孩突然“狗叫”并且停不下来

9岁女孩小夕(化名)得了一种“怪病”,说话说着说着,突然发出一阵狗叫声。起初,父母以为小夕调皮捣蛋,训斥了她几句。然而,更夸张的事出现了:上课时老师点名提问,小夕刚开口,高亢的狗叫声又从喉咙里跑了出来,一连持续了好几秒,把老师和同学都吓了一跳。

在此之前,小夕是一名品行兼优的好学生,现在却不愿再踏入学校半步……

父母认为小夕患的是狂犬病,而小夕并未被动物咬伤过,于是边带小夕去医院检查,经专家判断,小夕患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抽动症。

案例二:频繁眨眼耸鼻被称为“行走的表情包”

小豪(化名)家住浙北某县城,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与小夕不同,小豪并不会发出怪叫,而是频繁眨眼。而且一眨起来就很用力,感觉整个眼部肌肉都在抖,渐渐地,除了用力眨眼,小豪又加了一个“招牌动作”——耸鼻子。班里同学都笑称他为“行走的表情包”。

除此之外,小豪还经常在上课时做很多小动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经专业医师检查,小豪患的不是单纯的抽动症,而是多发性抽动症合并多动症。

那么,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一种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病男女比例约为3:1,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成年后会自愈。

抽动症这个病名是西医的概念。发病时的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睛、面部不自觉抽动、挤眉弄眼、耸肩、嗓子发出鸡鸣样声音等。病情常有波动,时重时轻,比较容易反复。

中医里把这一类症状称为“惊风”,认为抽动的症状与“风”有脱不开的关系。

风性善行而易变,好动。风受惊了,就会想脱缰的野马一样四处乱窜,不受控制,因此抽动症的患者会很难控制自己的某一部分行为动作,肌肉经常会不自主的抽动。理解了“惊风”这两个字的意思,其实就能够大概了解这个病名的含义。

“风”的含义很广泛,《黄帝内经》里面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一般我们认为的风邪,是来自自然界或者来自人体内部的。情绪失常导致的肝风、自身肝气过旺导致的风和食物带的风都属于人体内部的风邪。

情绪问题可能是引起抽动症最主要的原因。从临床诊治的实际来看,抽动症的初发往往是随着孩子的某一次生病、家庭关系的紧张或者父母的严厉训斥而出现的。

身体本身的因素也有影响。肺的功能不足、脾胃功能虚弱的儿童更倾向于患上抽动症。

抽动症如果在孩子年幼时不加以干扰治疗,后期会对孩子的心理、生理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抽动症的表现一般分为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

所谓运动性抽动,最常见的症状是“挤眉弄眼”,比如使劲挑眉毛、频繁用力眨眼睛,以及耸鼻子、歪嘴巴、扭脖子、耸肩、抖脚等。据悉,临床上有近7成左右为运动性抽动。

而发声性抽动,则主要表现为尖叫、频繁清嗓子、发出鸟叫、狗叫等怪声,以及频繁说脏话。

家长很容易将抽动症误认为其他疾病,比如频繁眨眼容易被误诊为结膜炎,耸鼻容易被误诊为鼻炎,反复清嗓子则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还有被当做过敏……

因此,很多家长发觉孩子是抽动症时,孩子已经发病超过一年了……

那么抽动症应如何预防、如何治疗呢?

预防措施

保证孩子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少给孩子吃巧克力、咖啡、可乐等含有兴奋性物质的食物;

在生活习惯方面,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让孩子多进行户外锻炼;

最后,父母要和谐相处,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平等、尊重地与孩子相处,不给学龄期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有二胎的家庭不要忽略了大宝的心理健康,要给予关爱和理解。

治疗方案——小儿推拿调理方案

虽然抽动症本身对患儿的身体无器质性损害,但抽动症状及其伴发症可以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

而小儿推拿治疗本病采用标本兼治思路。本病的“标”是有肝风,“本”是脾虚肾虚心热。因此,小儿推拿的处方也围绕这个思路进行配伍。

补脾经

除了狂犬病,还有一种常见病会让孩子发出“狗叫”、“上窜下跳”


补肾经

除了狂犬病,还有一种常见病会让孩子发出“狗叫”、“上窜下跳”


清肝经

除了狂犬病,还有一种常见病会让孩子发出“狗叫”、“上窜下跳”


清心经

除了狂犬病,还有一种常见病会让孩子发出“狗叫”、“上窜下跳”


摩腹

除了狂犬病,还有一种常见病会让孩子发出“狗叫”、“上窜下跳”


总的来说,抽动症孩子的家庭护理和配合医生治疗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养护脾胃,减少诱发因素,会帮助孩子更快康复。

除了狂犬病,还有一种常见病会让孩子发出“狗叫”、“上窜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