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真的那么吓人吗?你所不知道的手足口

文 / 三娃两妈
2019-04-29 07:04

手足口病真的那么吓人吗?你所不知道的手足口

孩子们病了,手足口病!对于二胎家庭来说,最怕就是生病这件事买一送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听起来很吓人的病!

先理理我们家两个娃染上手足口病的大致过程:

周日 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周一小伙伴手上出疱疹确诊手足口,通知了我

周二以防万一哥哥请假在家休息,无异样

周三开始反复发烧并咽喉有疱疹,没精神没胃口,就医

周四烧退,精神和胃口逐渐转好,唇边鼻孔边出现较多疱疹

周五手上、膝盖、脚背出现若干疱疹,妹妹发烧,咽喉有疱疹

周六哥哥的疱疹开始消退,妹妹烧退(之后妹妹手口皆无疱疹)

由此可见,手足口病有潜伏期,同种病毒也可能引发疱疹性咽峡炎(如妹妹)


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五岁以下宝宝的急性传染病,致病原因主要是肠道内的各种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绝大多数被感染的宝宝会在1—2周内痊愈,家长不用过于忧心,但也不排除极少数宝宝出现比较危险的状况,如患上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2015年,我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约1380万例,报告重症病例约13万例,死亡3300多人。

手足口病真的那么吓人吗?你所不知道的手足口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手足口病有潜伏期吗?

病原体进入体内,病毒和细菌大量的在体内繁殖。事实上它是借你的活细胞内才能够繁殖,繁殖到一定的量,引起身体的反应,才能够引起身体的疾病,这个就是一个潜伏性。手口足一般是两到七天

手足口病通过什么来传播?

手足口病常通过患病幼儿的玩具、餐具以及日常用品传播,容易在幼儿园中造成小范围流行。

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与患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

得过手足口就可以终身免疫吗?

手足口病无免疫性,得过手足口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家长不可以大意。

手足口现在有疫苗可以预防吗?

今年7月EV71疫苗已登录北京,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但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EV71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包括CA16)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此外,同其他疫苗一样,接种EV71疫苗不一定产生100%的保护效果。所以还是以预防为主。

预防手足口家长需要做到哪些?

1、是要做好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是教育宝宝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得了手足口怎么办?

1、及时就医,注意隔离;

2、人类目前对很多病毒都是束手无策,好在的是手足口和感冒一样,绝大部分会自己好,孩子发烧超过38.5度可以吃退烧药,多喝水;

3、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等无刺激食物为宜,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注意不吃鱼虾蟹。

4、如果孩子在三岁内,得手足口5天内,要特别警惕,因为这是并发症重症的高危人群。这部分病例虽然少见,一旦出现却很凶险。

手足口病并不是那么吓人,家长们需要镇定,该就医就医该休息休息,好好护理,一周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