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实用输血

文 / 读健康
2019-04-26 08:19
【适应证】 (一)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CRC) 适用于: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交叉配合试验。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比容<0.2时可考虑输注。

2.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适用于:①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儿;②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儿)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

3.洗涤红细胞(WRC) 适用于:①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儿;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主侧配血试验。

(二)血小板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适用于: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②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需做交叉配合试验,要求ABO血型相合,一次足量输注。

(三)血浆

1.新鲜冰冻血浆(FFP) 适用于:①补充凝血因子;②大面积创伤、烧伤。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37℃摆动水浴融化。

2.普通冰冻血浆(FP) 适用于:①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缺乏,如Ⅱ、Ⅶ、Ⅸ、Ⅹ因子缺乏;②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

3.冷沉淀(Cryo) 适用于:①甲型血友病;②血管性血友病(vWD);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

【禁忌证】

1.不能配型的情况下,由于白细胞、血小板HLA不合,或对供血者血浆中某种成分过敏而发生反应者。

2.免疫性疾病,由于血浆中抗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可损害红细胞而发生溶血反应者。

3.尿毒症、高钾血症及酸中毒患儿,由于库存血液红细胞破坏致血浆中钾浓度升高,乳酸含量升高。

4.输血应从严掌握,可不输者尽量不输。尤其对并发急性肺水肿、肺栓塞、充血性心衰、恶性高血压者等,禁止输血。肾功能不全者慎输血。

【操作前准备】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儿或其家长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儿或家长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长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儿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2.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3.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4.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逐项核对。

5.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的患儿,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儿Rh(D)血型(急诊抢救患儿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6.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儿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7.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操作方法】

1.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2.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

3.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ml血液时,必须由医护入员密切注视有无不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负责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或血库做必要的原因调查。通常,输血不必加温血液。

4.输血后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用。

5.输血完毕,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调查回执,并于输血完毕后第二天退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负责医师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6.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单第二联贴在病历中。

【并发症及处理】

1. 如输血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工程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2. 急性输血反应 分为三种类型:

(1)轻度反应:是由于输入的血浆中含有某种蛋白所引起的轻度超敏反应,组胺在局部皮肤过多释放。处理:①减慢输血速度;②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肌注)。如果经以上处理,30分钟内症状缓解,可继续以正常速度输注,如30分钟内无临床改善或有恶化,则按照中重度反应处理。

(2)中重度反应:是由于库存的血液成分释放出细胞因子和(或)所输血中的白细胞与患儿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反应导致致热原释放引起的,又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在需要定期输血的患儿中,发生率约为1%~2%。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2)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鲜的尿样及从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样(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库和检验部门分析。

3)肌内注射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0.1mg/kg或与之相当的其他药物)。口服(对乙酰氨基酚10mg/kg)或肛塞退热药物(如吲哚美辛栓50~100mg)。

4)若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静注皮质类固醇药物。

5)一般经以上处理15分钟后症状改善,可换一袋血液重新缓慢输注,密切观察;如15分钟内无临床改善或有恶化趋势,则按照有生命危险的反应处理。

(3)有生命危险的反应:包括急性血管内溶血、细菌污染及败血症休克、液体超负荷、过敏性休克和输血相关肺损伤。

1)急性血管内溶血:是由于输注血型不合红细胞导致的。患儿血浆中抗体与输注的异型血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处理:①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注器械,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③循环支持:输注生理盐水20~30mg/kg,保持血容量和收缩压;如果需要,可用强心剂及升压药支持血液循环,如肾上腺素、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④预防肾衰竭,在保持血容量及血压稳定前提下用利尿剂,如呋塞米1~2mg/kg。⑤监测凝血状态,预防及纠正DIC。⑥核查血液标签及送检样本:将输血器械及剩余血液、新鲜的尿样及从另一只手臂采集的血样(一份抗凝,一份不抗凝)送血库和检验部门。核查交叉配血及血型,监测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气分析、尿潜血、血红蛋白尿及胆红素水平。⑦如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静注皮质类固醇药物。

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②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③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④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⑤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⑥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⑦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过敏性休克:输血相关的过敏性休克相对比较罕见。处理方法同急性血管内溶血。对于IgA抗体阳性患儿,应输注IgA阴性的血液制品。

3.迟发性输血反应 是指发生于输血后数日、数周或数月的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基本可以分为两类:输血传播性疾病和其他迟发性输血反应。

(1)输血传播性疾病

1)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HIV传染途径主要是性传播和血传播。

2)输血后各种病毒感染: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还有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等。

3)输血后梅毒感染。

4)其他少见的输血传播疾病:包括人类短小病毒B19感染、EB病毒感染、锥虫病、布鲁菌病、弓形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莱姆病等。

(2)其他迟发性输血反应

【操作后观察】

1. 输血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输血者有无不良反应,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 输血者的皮肤有无红斑皮疹,巩膜有无黄染,尿色有无变化,小便量是否正常等。

3. 有溶血反应的输血者,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注意事项】

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认真核对患儿交叉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儿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o(D)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 输血时应到患儿床前核对病案号、患儿姓名、血型等,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滤网孔径约为170µm,总有效过滤面积为24~34cm2,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进行输血。

3. 血液临输注前从冷藏箱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购买正版图书

所有人卫出版的图书在全国新华书店专业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