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戏剧冲突感的《朗读者》:爱隐于懵懂和克制

文 / 莫观影
2017-06-27 20:57

极具戏剧冲突感的《朗读者》:爱隐于懵懂和克制

我们都知道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那场战争和屠杀罪大恶极,但如果把镜头聚焦在施暴者的救赎角度;我们也知道爱情没有条件,爱情至纯至美,但如果一段爱情的基础是少不更事、不见天日……这样的极具戏剧冲突感的电影故事就是《朗读者》。

极具戏剧冲突感的《朗读者》:爱隐于懵懂和克制

15岁的少年米夏因为一场猩红热无意认识了36岁列车员汉娜,同时也在懵懂的年纪里爱上了这个神秘的女人。伴随着年少的萌动和情愫,米夏与汉娜恋爱了。汉娜最享受的就是米夏为她朗读文章,而这段恋爱关系在汉娜的不告而别之下被迫中断。米夏继续自己的生活,而八年之后,米夏在审判纳粹的法庭上见到了汉娜。汉娜不愿意承认自己文盲的事实,独自承受了集体的罪状——被判终生监禁。米夏多年后看到自己年少时的书房,想起了尚在监狱的汉娜,于是将自己朗读的声音录给汉娜。而再见面时,米夏对于曾经的爱人关系遮蔽躲藏,汉娜在痛苦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极具戏剧冲突感的《朗读者》:爱隐于懵懂和克制

《朗读者》这部电影从纳粹犯罪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一人类灾难。电影无意为任何人洗白,汉娜的冷漠和残忍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就永远地烙印在她的身体上。但是,汉娜对于当时的德意志施暴群体里,她也只是一个巨大的国家机器上的一个小小的齿轮。她应当接受惩罚,到绝不是独自接受这样的集体惩罚。《朗读者》的故事讲述角度和200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相似,都是从大时代小人物的角度出发,讲了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汉娜也许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事实上在故事中,她已经被钉在了德国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故事中,汉娜在教堂看着孩子们失声痛哭,那也许是一种独属于她的致歉。而故事的最后,她在遗言中表示要将多年来存下的钱捐给那对在大火中幸存的母女……

极具戏剧冲突感的《朗读者》:爱隐于懵懂和克制

而电影的另一个主题就是耻辱的爱。汉娜之于米夏是最初的爱与性,米夏爱她也不愿承认爱她。而八年后的相遇,汉娜纳粹的身份更是让这种耻辱的爱浓烈到了极点。米夏无法正是这个施暴者也是自己一生的爱人,但是他也无法否认自己对她的情愫。多年后的米夏,站在自己十五岁时的卧房,看着那一本本自己轻声朗读过的书。他想到了什么——也许是兵荒马乱的岁月,也许是年少无知的美好。而汉娜对米夏的爱则是不着痕迹的,但二十年后她听着录音机里米夏的声音——慌乱,珍惜,怀念全然出现在汉娜的脸上。汉娜一身棱角的活了大半辈子,最后击倒她的正是爱人的嫌隙和躲避……

极具戏剧冲突感的《朗读者》:爱隐于懵懂和克制

《朗读者》是一部极佳的剧情片,它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救赎和爱。爱可以超越一切,汉娜如孩子般的笔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哲理。

极具戏剧冲突感的《朗读者》:爱隐于懵懂和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