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近视可是「富贵病」,怎么治呢?

文 / bookface
2019-04-12 12:07

每天点灯熬油写稿子,波叔的大眼睛总是干涩干涩的。

好在小时候习惯好,没有得近视。波叔家的猫很是不解,看那么多书为啥没近视呢?这不科学......

也是,现在一个四五十人的小学班级,近视的孩子就有十几个。到了高中,老师站在台上往下看,明晃晃的一屋子眼镜!

有调查显示,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人口仅有约10%-20%的人近视。到了2015年,中国青少年中近视的比例高达90%。2018年,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一。

近视眼一种怎样的体验?

坊间流传很多段子:十米之外六亲不认,五十米开外雌雄同体,一百米开外人畜不分。度数高一点的,直接就是个「只看得清颜色的瞎子」。

近视党有吐不完的苦水:

总是被人说很高冷,打招呼都不理,事实是根本看不见你是谁;

去体检,医生拿棒给你测视力,我连棒在哪都看不见;

摘掉眼镜整个世界都是马赛克;

吃饭时脸一靠近碗,眼前就糊了,冬天一进入室内眼前又糊了;

出门跑步运动戴了眼镜老是出汗往下掉,不戴眼镜又怕扑街……

那英老师唱出了近视党心中深深的渴望: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波叔,近视都是屏幕惹得祸,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电视……

总而言之,就是用眼不健康。我们享受现代科技便利的同时,付出了视力健康的代价。

那么,如果回到古代那种「从前慢」原始状态,我们就不会近视了吗?

大家的身体构造都一样,古代人当然也会近视,但是概率非常小,因为他们没有近视的「大环境」。能得近视的,那都是富贵人家。

为啥这么说?

1.读书人少,条件有限

古代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就算是读书人,也不是想读书就能读,读书受限于落后的照明条件。

白天就着自然光随心所欲地读,但到了晚上就不好办了。寻常百姓家的灯油金贵着呢,秉烛夜谈,挑灯夜战,那是富贵人家才干的事。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种故事虽然很励志,但毕竟不靠谱,也不现实,大家知道就好,不要太当真。

2.读书人讲究礼仪,读书和写字的姿态都有严格规范,加上用的是毛笔,眼睛距字的距离较远,写的字体也相对大,客观上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3.古人大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极少熬夜,生活有规律、节奏慢,这也是近视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人大多数在户外活动,又没有高楼大厦的阻挡,其视野之广,有效预防了近视。

因此在古代,平民百姓想要近视,估计得靠遗传。那时候近视其实是一种「富贵病」,而且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们才有可能得。

图为明永历年间仇英绘《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请仔细看右侧‘兑换金珠’招牌下的大叔

不过少归少,一旦近视,又没有眼镜可以补救,古代人也跟我们一样,会闹笑话。

取材于明清民间笑话的《笑林广记》,虽不是纪实性作品,但艺术总归源于生活,里面就有一些关于近视眼的笑话:

金漆盒

一近视出门,见街头牛屎一大堆,认为路人遗下的盒子,遂用双手去捧。见其烂湿,乃叹曰:“好个盒子,只可惜漆水未干。”

能把一坨牛屎当成金漆盒,这近视少说得有500度。

问路

一近视眼迷路,见道旁石上栖歇一鸦,疑是人也,遂再三诘之。少顷,鸦飞去,其人曰:“我问你不答应,你的帽子被风吹去了,我也不对你说。”

这就是典型的「人畜不分」了。

再往前,明代有一首打油诗:

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

都到了磨伤鼻,夹着眉,烧破嘴唇皮的程度,这铁定是高度近视,至少有1000度吧。

没有眼镜的古代,近视了怎么办?

欧阳修就是比较有名的古代近视党,他年少时家境贫寒,穷人想要翻身,唯有读书,考取功名。

为了改变命运,他拼了命地读书。自己家没书,他就去借;白天读不完,晚上继续。但家里穷点不起灯油,他就烧一堆柴火,借助火光来读书。

忘食日已晡,燃薪夜侵旦。——欧阳修《读书》

在农村生活过的菠菜都知道,柴火光忽明忽暗,用它来看书,没几分钟眼睛就累得受不了。

欧阳修的勤奋苦读没有白费,他真的飞黄腾达了,可一双眼睛也熬坏了。

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记载:

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在政府数年,每进文字,亦如常人,不以为异。贵人真自有相也。

反正有钱了,找个书童来当「人工电台」,给他读出来,他坐一旁听就好了。

日常起居不便?家里有的是仆人,出门也有随从紧跟,近视对于欧阳修来说,倒也没对生活有多大影响。

曾有学者统计过,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唐代的韩愈和白居易、宋代的司马光、苏东坡、王安石,还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以及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等,也是近视一族。

近视是病,得治。于是,古人就发明了一些中医治疗或预防近视的方法。

《本草纲目·葛蒲》记载:

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观书,则收烟无害目之患。

这是用利用石菖蒲来吸油烟,预防近视。

宋代赵浩《养病漫笔》记载:

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

不管是榨油,还是直接服用,反正枸杞明目的功效是流传至今了。但具体功效不得而知。

什么时候古人开始戴眼镜的呢?

西式的近视眼镜大约是在15世纪中期传进中国,价格昂贵,一般人是用不起的。不过就算是才大气粗的古代富豪,也不会轻易使用眼镜。毕竟新事物的普及,还得通过「观念」这一关。

比如乾隆皇帝与眼镜就有过一场「爱恨情仇」。

你别看在电视剧《延禧攻略》攻略中,乾隆皇帝双目炯炯有神的样子,其实现实中他是个近视眼。

器有眼镜者,用助日昏备。或以水晶成,或以玻璃制……然我厌其为,至今未一试。挥毫抚笺际,原可蝇头字……

上面这首就是乾隆爷的大作《咏眼镜》,意思大概是:戴眼镜这件事情是借助了别人的东西而做到了目明,所以是一种不真实的目明,不要自欺欺人。

可以说是非常自负了,但我们不怪他,毕竟那个时代的认知有限。

嘴里说拒绝,但是……

当他看到后宫佳丽全是这副模样的时候,实在也没办法拒绝眼镜啊。

据史料记载,嘴里说不要戴眼镜的乾隆爷,其实拥有35副眼镜,放置在宫殿各处,即兴而戴。

其实,现在很多近视党的心态跟乾隆爷一样,对眼镜爱恨交加,恨它影响颜值,不方便,但又离不开它。

不过呢,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嫌普通眼镜不好看,你可以戴隐形眼镜;想一劳永逸,可以去做激光手术。只是波叔要提醒你,手术有风险,而且还是会有再度近视的可能哦。

一入近视深似海,这辈子恐怕要跟眼镜「相看两相厌」了。既然如此,大家也别自怨自艾,选副漂亮的眼镜,在气质上补救一下吧。

ps:小菠菜还记得自己啥时候开始近视的吗?换过几副眼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