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怎么办?儿童退热药物使用,家长“药”知道!

文 / 医生娄一手
2019-04-10 07:13

大人生病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抵抗力好,坚持一下就好了,可能在家随便翻一翻药箱,有啥药就吃啥。但是一遇到孩子生病,家长们就会一团乱。孩子生病是每位家长最揪心的一件事情,而“发热”又是家长察觉孩子生病了的一大常见表现,往往也是家长最常遇到的,可能需要自己处理的一个状况。那么,孩子发热就需要吃退热药吗,是规律服药还是按需服用?多吃一点效果会不会更好?大人的药,可以给孩子吃吗?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大人

生长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是影响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婴幼儿皮肤嫩、角化层薄,皮下毛细血管丰富,经皮吸收药物较成人快而多,特别是用药面积大、皮肤黏膜有炎症或破溃时,可因药物吸收过量而导致中毒。新生儿及婴幼儿胃蠕动差,胃排空时间延长,口服药物吸收总量较难预测。小儿肝、肾功能不成熟,药物消除能力较差,重复用药、错误的用药剂量、不合理的给药频次,会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给肝、肾脏带来巨大的负担,甚至引发肝、肾功能衰竭。

正确测量宝宝体温

对于年龄较大能配合测定的儿童,通常首选口腔测温(非水银温度计)。因为存在口呼吸,口腔温度通常比直肠温度低0.6℃,避免测量前后摄入冷或热的液体。对于不能配合口腔测温的幼儿,目前最佳测量的部位并未达成一致。推荐对4周以下的婴儿应用腋窝电子测温法,对于4周至5岁之间的儿童则使用腋窝(电子或化学标点方法)测温或鼓膜红外线测温,这些方法更快捷、使用方便,更适合家长操作。由于家中电子仪器的精密度不同,腋下测温摆放位置以及小宝贝动作改变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家长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正确认识宝宝发热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每一次的生病,都是对抵抗力的一次锻炼。发热是炎症反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温度适当升高时,发热能够减缓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复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机体免疫功能。然而,防御机制可能会出错,发热会使孩子感到不适,代谢率、氧消耗、二氧化碳产生增加,体温大于41℃时即开始产生不良生理效应。我们推荐,对于感冒等常见病引起的发热,当发热未超过38.5℃,宝贝精神好,能吃能玩,建议先选用物理降温,并保证室温舒适,适当减少孩子衣物,选择透气性好、吸汗的衣物,并鼓励宝贝少量多次饮水,利于降温。对于没有畏寒的宝贝,可以选择温水擦浴退热,但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这些方法对改善宝贝的舒适度没有任何的益处。若孩子本来身体较热,忽然接触过凉的冰袋会引起寒颤,全身酒精擦浴也可能带来中毒隐患。

分情况正确的使用退热药物

需要启用退热药物时,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这两种药物是目前公认的儿童退热首选药物。对于≥3月龄而<6月龄的宝宝,肛温≥39℃(口温38.5℃,腋温38.2℃),或因为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若宝宝≥6月龄,则可以选择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退热药的目的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没有发热了,不需要继续服用药物巩固效果,也不建议家长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或为了减少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增、减用药剂量。

1、蚕豆病宝宝:

蚕豆病即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选择退烧药时,首选布洛芬。

2、有肠胃疾病的宝宝:

有胃肠出血、胃肠溃疡、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史的孩子,禁用布洛芬,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3、水痘宝宝:

发生水痘时,退热可首先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布洛芬可能会增加A组链球菌感染的危险。

4、有脱水表现的宝宝:

建议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布洛芬退热效果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

对乙酰氨基酚有专门的栓剂可以供直肠给药,如果宝宝因呕吐或不配合而不能口服的,塞肛也是不错的选择。退热栓剂可以直接在直肠吸收,起效时间和口服差不多,更适合年龄较小的宝宝,但是吸收可能不稳定,使得疗效得不到有效保证。

小贴士

以上内容主要针对普通感冒等轻症呼吸系统疾病发热的家庭护理及用药,仅供参考,疾病评估及具体用药请以临床医生指导为准。若对小儿发热有其他不明白的内容,可咨询正规机构儿科临床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