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眼科医生回答你

文 / 瘦身小魔王
2019-04-02 18:31


人眼好比一部照相机,外界物体需要在底片上准确聚焦才能照出清晰的照片。近视是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的情况下,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聚焦于视网膜前,因而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象、导致视物模糊的一种眼部屈光状态。

近视依据其严重程度分为低、中和高度,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近视状态。高度近视眼多伴有眼部的病理变化,会导致严重视力障碍,国人大样本人群统计显示,高度近视在盲和低视力的人群中所占比例为7%—11%,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位致病原因。

高度近视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眼部病理改变,也称之为病理性近视。这些改变包括:巩膜胶原纤维异常、巩膜变薄、扩张;睫状体萎缩;玻璃体变性、液化、正常网状结构破坏,玻璃体纤维聚集,周边与视网膜发生粘连并牵拉;脉络膜进行性萎缩和变薄,色素增生以及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萎缩、变性甚至出现裂孔。

伴随上述改变,高度近视的临床表现及其引发的眼病多种多样。眼轴的持续延长导致视力快速下降,近视度数不断加深,不同于到一定年龄后近视程度逐渐稳定的单纯性近视,部分高度近视患者成年后近视度数仍不断加深。随着眼轴的不断变长,部分人眼球明显突出,视力差以及双眼视功能的破坏还会引发弱视和斜视;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变性、萎缩、牵拉会导致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的发生;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会在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新生血管破裂导致视网膜黄斑区出血以及瘢痕的形成,会造成不可矫正的视力丧失。此外,青光眼的发生与高度近视有着密切联系,与普通人群相比,白内障的发生也变得更早。

目前,近视的全部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多认为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高度近视甚或病理性近视的发生与遗传的关系较大,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孩子近视的可能就会增大。此外,后天不良环境因素(诸如户外活动的缺乏、近距离用眼强度过大等)对于近视眼的发病也有重要作用,控制不利也会导致近视发展成高度数甚至病理性近视的形成,对视力造成严重威胁。

高度近视的基本治疗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视力、延缓近视发展。提高视力的方法包括佩戴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成年且近视发展稳定后可以接受准分子激光或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以及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眼内屈光手术等。延缓近视发展主要依赖于日常健康的用眼方式以及选择正确的屈光矫正手段,对于眼轴不断延长的病理性近视,也可采取后巩膜加固技术以延缓并减轻巩膜、视网膜、脉络膜的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