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接诊最多,春天小孩感冒高发期,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些!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冬春时节尤为多见。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等。周岁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常会出现一些滥用药现象,应注意避免。
用药别太早
孩子刚刚流点清鼻涕,或者咳嗽两声,家长就立即给吃上药或马上看医生,而且大多数家长愿意选择患儿很多的大医院。结果,本来无碍的轻微感冒,可能由于“保暖”太过,或者周围都是有病的孩子交叉感染,而变成重感冒。所以如果孩子不发烧,吃、拉、撒都正常,不要急于吃药和看医生。
慎用退热药
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急着用退热药,其实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只有当体温超过39度时,可配合使用退热药;但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如阿司匹林虽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或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在服用退热药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副作用。
忌用抗生素
小儿感冒多是由病毒所引起,使用抗生素往往无效,但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禁用成人药
有些家长在孩子感冒后,经常给孩子服用成人感冒药,殊不知,因为小儿特殊的体质,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速效伤风胶囊”、 “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
尽量别输液
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治感冒效果好,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甚则引起交叉感染。其实,对于有发热的孩子,最好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用药的方式,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用药忌过多
孩子感冒家长着急,为了让感冒早点好,有些家长往往同时给孩子服用好几种感冒药,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目前感冒药的名称很多,但其药物成分大多类似,药物作用也大同小异。如果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就相当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会成倍增加。
感冒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感冒并发症
中医中药网提醒说,相比于普通感冒,流感除了症状更严重、病程更长外,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较普通感冒来得高,常见的如肺炎、心肌炎、脑病、中耳炎、肝肾功能损害等,而极其凶险的一种并发症是暴发性心肌炎。
感冒明明是上呼吸道的问题,为什么会引起心肌炎呢
中医中药网指出,心肌炎是指某种感染原引起的心肌炎性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各种病毒感染最多见,感冒引起病毒心肌炎的机理,简单来说就是病毒在上呼吸道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如果患者的抵抗力弱的话,就有可能引起心肌炎。
临床上,暴发性心肌炎通常是病毒直接侵袭或其诱发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细胞急性坏死、凋亡,其他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20多种病毒感染也可能引发暴发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常出现于儿童和部分青壮年人群中,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患者往往先表现为感冒的一般症状,如发烧、咳嗽、咳痰、咽疼、流涕、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这些症状逐渐好转或慢慢消失,患者以为没事时,心肌炎则开始“登场”。
暴发性心肌炎的特点就是起病急骤,患者很快出现心脏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死亡率高达70%~90%。不过,此病如果能够被早期识别并进行有效的救治,约半数的患者可完全康复,或仅留有轻微的后遗症。因此,暴发性心肌炎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
中医中药网提醒,冬季儿童传染病有一些比较相似的传播方式,在预防方面也有相通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勤洗手,保持家庭卫生注意通风;同时,让孩子远离生冷食物,使用完的奶瓶、餐具要煮沸消毒;此外,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按医嘱做好患儿的护理。大部分的传染病都是疫苗可预防疾病,家长们根据孩子情况进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