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治疗的常见误区,看看您“中招”了没?
一口好牙是口腔健康的重要标志,也对身体健康、甚至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中华口腔医学会2000年调查报告显示,错颌畸形(俗称牙齿不齐)发病率在5-12岁儿童替牙期达到71.2%,恒牙初期上升到了72.9%。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为什么孩子们的口腔健康状况却越来越糟糕?家长们应该警惕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迟早要换恒牙,乳牙不用刻意保护临床上我们发现儿童乳牙患龋率呈上升趋势。很多家长认为,乳牙不用刻意保护,会长出新的恒牙。其实,乳牙是孩子咀嚼食物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乳牙因为龋齿(蛀牙)等原因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势必影响到消化和吸收,从而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于后续恒牙的萌出、排齐、健康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颜面颌骨的正常发育。所以,做好孩子乳牙的保护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做好口腔清洁是预防蛀牙的重要手段,家长除了督促孩子早晚刷牙,还应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孩子刷完牙以后,家长要检查,并帮助孩子彻底清洁口腔。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口腔健康。建议学龄前儿童应主要由家长帮助刷牙。
误区二: 换牙期出现牙齿不齐等问题不用治疗,牙齿矫正要等到12岁以后
由于现代生活主要食用精细食品,难以锻炼牙齿的咀嚼功能,加上先天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变化,儿童换牙期出现大量牙齿不齐、错颌畸形等问题,如“龅牙”、“地包天”等。
国内口腔健康意识相对落后,大多数家长甚至一些牙科医生都认为,儿童换牙期出现这些问题不用治疗,牙齿矫正要等到12岁以后,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研究发现表明,儿童颌面骨骼生长发育在12岁完成90%以上,12岁以后矫正牙齿,只能帮助排齐牙齿,但对颌骨错颌畸形作用较小,而且可能面对拔除恒牙的风险。事实上,5-12岁是儿童牙齿矫正的黄金期,这个时期具有颌面部生长发育较快、口腔组织可塑性强、生长主要在夜间进行等特征。进行咬合诱导早期矫正不仅能够排齐牙齿,同时对孩子颌骨发育、容貌也有好处。牙齿的生长发育,就像小树苗一样,如果一开始没朝正确的方向生长,只要轻轻一扶,它就正了。如果要等长到枝繁叶茂、根深蒂固的时候,再掰正它,就很难。
在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儿童错颌畸形的早期咬合诱导矫正。美国正畸协会(AAO)明确指出,儿童应该在7岁前进行错颌畸形的筛查,并及时进行早期治疗。早期治疗可以为错颌畸形的孩子提供以下优势:
- 引导颌骨生长
- 纠正有害的口腔习惯
- 改善面部形象
- 将恒牙生长引导到更有益的位置
- 使牙齿、嘴唇和面部更加美丽
值得一提的是在芬兰,5-12岁儿童做早期矫正的费用完全免费,由政府付费。
误区三、等牙齿感觉明显的不适感之后才去看医生虽然牙医们反复建议:3-6个月带孩子到牙科门诊进行常规检查。但是,大多数父母都认为孩子牙齿没有明显的不适,就没有问题,便不会带孩子去看牙医。殊不知,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症状对牙齿却有着极大的伤害。牙齿没有再生的功能,有些伤害是永久性的。
或许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到牙科检查,只是让孩子张开嘴看了看,小镜子照了照,其实牙医看的内容非常多:有没有蛀牙?颜面发育是否对称?牙齿排列是否整齐?牙齿是否萌出异常?有无不良口腔习惯等等。而且除了常规检查,牙医还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日常的口腔习惯、清洁习惯等,以便及时给孩子一些预防治疗建议。
建议家长认识到口腔治疗的核心观念是预防重于治疗,一般每3-6个月要带孩子到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相较于欧美先进的牙科医疗技术,国内更应该提高的是口腔健康意识。建议家长们能够多听取牙科医生的专业建议,破除儿童口腔治疗误区,帮助孩子获得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
牙病防治基金会原创作品,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