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不出矮小的病因?你知道有一种病叫特发性矮小吗?

文 / 西安天佑儿童医院
2019-03-27 11:32

最近,我院内分泌矮小门诊接诊了一位骨龄偏大的儿童,给各位宝爸宝妈们讲讲,引以为戒:女孩,13岁6月,身高148cm,父亲身高172cm,母亲身高155cm,因近半年身高无增长父母带孩子来就诊,当时骨龄检查显示骨骼只剩一条缝,基本闭合了,母女俩当时就流泪了。虽然这个孩子的遗传身高均不太好,但如果能早1-2年来干预治疗,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近年来,门诊咨询矮小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约60-80%被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由于特发性矮小临床上暂时还无法明确病因,不少家长就从字面上认为特发性矮小不是病,抱着“早长晚长”、“二十三窜一窜”的传统观念等着孩子在青春期蹿个儿,会一直观望到十四五岁,甚至十七八岁,这是不对的。特发性矮小如果不治疗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终身高,可能导致孩子在成年后遇到求学、就业、婚恋、交际等各方面的困难,也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特发性矮小,希望家长们能够正确认识这种疾病,不要因此耽误了孩子的将来。

什么是特发性矮小?

特发性矮小(ISS)是指目前尚无明确病因的匀称性身材矮小,是儿童生长迟缓(矮小)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矮小儿童的60--80%。其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均值的2个标准差(SD)或第三百分位。

简单的描述特发性矮小就是目前尚无可认知的原因引起的身材矮小,其临床定义包括:

1、 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2SD(两个标准差);

2、生长迟缓,生长速率低下;

3、生长激素激发峰值大于10ng/ml;

4、出生体重正常;

5、无已知的矮身材染色体、内分泌、骨骼发育异常、心理疾患或者其他慢性疾病。

0-18岁儿童身高标准表

特发性矮小需要治疗吗?

1、达到矮小的指标(身高低于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平均值的第三百分位数或两个标准差)可以考虑治疗。如果不治疗的话,会影响儿童成年终身高。

2、社会心理学指标:如果家长不介意自己孩子未来成年终身高的话一般不主张治疗,而对那些明显受矮小困扰的儿童则应给予药物和心理治疗。矮小儿童可能导致行为幼稚,被当做幼儿对待,自尊心受损,并经常感到有压力。

特发性矮小的治疗原则及目标:

对矮小儿童的诊断和治疗应在专业儿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治疗的目标:

首要目标(青春期前):追赶身高,以期不影响正常的成年身高。

次要目标(青春期):冲刺身高,在儿童期达到正常儿童的标准身高。

特发性矮小能用生长激素治疗吗?

在2003年6月,美国FDA就已经批准了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而近20年的临床试验也证明,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使用是安全有效的,在临床上无论短期使用还是长期使用都无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同时,许多临床试验也证明:生长激素(GH)治疗特发性矮小(ISS),在身高增长的同时,不会使孩子的骨龄加快成长,不会使骨骺提前闭合,且无青春期提前的副反应。

关注儿童身高年增长不到5厘米就该检查

专家建议: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生长小于6.5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

矮小症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药物促生长效果越好。

另一方面,矮小症的治疗费用跟患者的体重成正比,孩子的体重越重用药剂量就越大,治疗费用就越高。骨龄决定着人体的生长潜力,骨龄越小留给医生治疗的空间越大,所能获得的身高增长也就越多,3-12岁是矮小症治疗的黄金时间。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长期低于同龄孩子半个头、一年长不到5厘米,要第一时间带到大型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千万不要盲目等待,更不能相信任何增高药或使用增高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