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医生创业融资数千万,欲建西南儿科帝国!

文 / 看医界
2019-03-08 14:30

认识王昱医生,是在《看医界》2017年举办的第一期中国医生集团实战训练营上,她的身份已不仅仅是一名儿科医生,还是一名医疗创业者。

赶上军改契机离开公立医院,用不到2年的时间,在重庆开设了8家儿科诊所,在三甲公立医院工作近20年后,重庆西南医院原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王昱将自己的身份切换成了昱博士儿科连锁诊所创始人。

从一名三甲医院儿科医生到医疗创业者、连锁诊所管理者,王昱有着怎样的经历和体会?近日,《看医界》专访昱博士儿科连锁诊所创始人王昱博士,带您一探究竟。

辞职创业:去圆体系内不能完成的梦想

作为在公立医院工作了将近20年的儿科医生,王昱感觉,医学技能的培养在体系内已经差不多了,如果想学习医学体系之外的一些知识,公立平台上的机会就比较少了。

王昱一直希望能和病人之间有比较稳定的联系,“就是我希望病人来看病,得到的不仅是我看病时三四分钟的建议,更希望他可以把整个疾病的管理过程和我一直保持下去,但这在工作负荷量比较大的公立医院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当医生,王昱的兴趣爱好还有一部分是教学,当老师。王昱希望自己的学生,特别是优秀的学生能够留在医院,学以致用。但是军队体系的教学模式,学的好不好,可能最后都要分到边疆去,而这,也让王昱感觉自己的教学价值,没有得到足够体现。

虽然对于给予自己系统培训的公立平台,王昱依然热爱,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开始受限,她迫切希望能够在一个更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去寻找自己的职业发展,去完成公立医院体系不能完成的梦想——做一个妇儿中心,融入儿童的健康管理,健康科普等理念。

2015年,王昱离开了公立医院。

创业,不能只把医生当赚钱机器

做了市场调研后,王昱发现,2016年左右,很多资本都在做医院,但是做医院首先是重资产运作,负荷也重,而且盈利时间长。大量资本前期投入兴建了大量的医院,竞争激烈,但是连锁门诊这个层级的医疗业态,相对空白。王昱自己是儿科医生出身,对于儿科业态有比较好的把握,儿科方面的人脉资源也相对丰富,加上门诊小而美的这种模式更利于复制,也比较适合发展,于是选定了儿科连锁门诊。

2016年5月,王昱拉上另一位医生朋友,开始了诊所创业。三个月后,第一家昱博士正式开业,接下来不到2年的时间,王昱及其团队在重庆开设了8家昱博士儿科诊所。

据王昱介绍,现在每一家门诊的全职医生在两名左右,也有的诊所是一名全职医生+主诊医生,目前团队医生成员近30人,还有一些兼职医生。

如何吸引优秀医生加入,这应该是现在所有做民营医疗人的痛点,王昱认为,首先要从医生的职业性质出发,绝大多数的医生会希望加入到正规的单位,不管是质量控制,还是医学的更新迭代,在教育方面都正规,希望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他不希望到了这里共同工作之后,管理者只把医生当做赚钱的机器,这是无法容忍的,医生会希望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持续再教育提升的平台,会希望在职称评定方面有支撑。”

昱博士儿科诊所医护人员接诊小患者

王昱说,从公立医院全心走到民营医院的医生,通常情况下,是比较愿意做自己,也多数是希望能够做和病人有更近距离的接触,扮演“半朋友,半医患”关系的一个角色,王昱对此深为认同。而这样的角色定位,医生个人品牌如果比较突出的话,走出来会更得心应手。因此,王昱在帮助医生树立个人品牌方面不遗余力,虽然有人劝她,不应该“肆无忌惮”地帮诊所的医生做品牌,怕医生品牌做起来就“飞”了。但王昱始终认为,自己与医生在一起,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只有帮助医生不断成长,才能谈发展。

融资千万,立志要做西南区儿科老大

“一个品牌能否在初期生存下来,真的对创始人要求比较高,这个创始人不仅要懂专业,同时还要懂商业,要懂管理,最好还要有点文学的功底。”聊到创业,王昱连连感叹创业不容易,“有一篇文章叫做创业不容易,没有病到一定程度,千万别创业。创业者必须是综合性人才,如果你现在还不是,那必须迅速学习成为这类人。其次,要相信再牛逼的人需要团队,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管理团队。”

连锁诊所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助力,2018年底,昱博士儿科连锁完成了A轮数千万元的融资,同期有多家儿科连锁诊所都宣布获得高额融资,但王昱认为,就全国而言,儿科连锁诊所还不算多,现在还形成不了非常激烈的竞争。“随着时间的推进,有一些泡沫会出去,单纯追求规模化而不追求单店精细化管理的一些连锁会终究撑不下去。所以我觉得最后肯定是全国几大儿科连锁最终会整合,或者说是割据一方。”

那么,作为在西南区域已经有了8家儿科诊所的连锁机构,昱博士未来是否会铺向全国?对此,王昱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她坚定地表示,昱博士暂时还没有想过做全国。“做不了。医疗是一个非常讲究实战,非常讲究标准化的行业,当管理半径、监控能力达不到的时候,任意的跨区域发展就是找死。我们的立足就是成都,重庆,贵阳,云南,昆明这类地方,最多到西安,其他更远的地方就没有想过,踏踏实实做好西南老大,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医生想走出体制,要先了解市场

作为市场热门专科之一,近年来儿科医生走出体制也逐渐成为风潮,对于想走出体制的医生,王昱给出了几点劝告。

首先,出来之前要衡量自己的性格适不适合在民营医院发展。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对医生的要求,以及工作的内容有一定区别,走出来之前一定要做一下前期的了解。民营医院的医生日常工作中是做些什么,一般来说,工作的重点除了医疗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要求。

由于民营医院的运行特点,他对医生的沟通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有一定要求,愿意与病人发生八小时工作之外的互动,不会觉得很受打扰,愿意花时间在科普上,在自己的品牌建设上,这种医生就比较适合在民营医院发展。如果在公立医院下了班,连手机都不想看,病人最好一个字都不要问了,嫌烦。如果是这样的性格,还是呆在公立医院里比较OK。

在民营医院工作的医生,要有更强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公立医院评职称,必须强行学习,要赚多少学分,要写多少学术论文,才能过关。在民营医院,不会强制你做这些事情,自主学习,进步就是自己的。“虽然说昱博士连锁的体系对医生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也有一些民营医院对这个没有要求,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学习,一直保持对医学知识的渴望和好奇,那么走出体制后,很快就会公立医院体系,抛开了。”

还有就是要到民营医院工作,最好还是要取得家庭的支持。因为从公立医院到民营医院,毕竟要适应新环境,可能需要更多时间精力,初期的适应过程可能会需要亲朋好友的支持,如果这个时候家人是反对态度,工作和生活等各方的压力加起来,可能会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