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医科普】高烧,你知道多少?
众所周知,出生时宝宝各个组织器官发育尚未完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个组织才逐渐发育成熟。因此,年龄越小,其免疫功能越弱,此时机体更易遭到各种细菌、病毒入侵,导致宝宝患病,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其中以高热最常见,约占儿科急诊的40%,很多家长误把此症状当成普通的发烧感冒治疗,熟不知,小病不可小视,错误的处理不仅会延误宝宝的治疗还会加重患儿的病情,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
那么什么是高热?到底哪些疾病容易导致患儿发生高热症状呢?还有宝宝发生高热,我们又该如何护理呢?
一什么是高热
其实人体的温度是由代谢活动、骨骼肌肉运动等产生的热量形成的,通过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维持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故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有时受测量时间、部位、年龄、饮食和运动等情况的影响而略有差异。在一昼夜里,体温呈周期性波动,凌晨2~6时最低,下午6~8时最高,变动范围在0.6℃左右。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 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其中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1℃,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又称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川畸病、晚期肿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当体温明显升高达39~40℃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时称稽留热。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的症状明显期。
二常见的疾病诊断包括:
1、高烧伴有全身发冷、寒战者,多为细菌或原虫感染,如败血症、疟疾、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
2、高热伴全身皮疹者,常见于发疹性传染病。皮疹在发热后1~6天出现,依次为水痘、猩红热、麻疹、伤寒等。
3、高烧伴剧烈头痛、呕吐者,多见于脑膜炎、脑炎。
4、高烧伴胸痛、咳嗽、气促者,见于呼吸系统病变,如肺炎、气管炎、胸膜炎。
5、高烧伴腹痛,右上腹痛可能为肝炎、肝脓肿、胆囊炎;满腹痛可能为腹膜炎。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多见于儿童,特点主要为高热不退,出现皮肤、黏膜以及淋巴结病变,并可能出现冠状动脉扩张,个别严重病例还会出现心功能不全、肠梗阻、肝炎以及黄疸等多器官损害,有时难以和严重的全身感染鉴别。由于症状与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很类似,所以家长们对它认识不多,容易误诊。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发烧持续不退,而且口嘴、眼睛、四肢末端发红,皮肤出现红疹时,一定要特别小心,最好到风湿免疫专科排除患上川崎病的可能幼儿急瘳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痛。大多数儿童在2 岁前都得过此病.本病特点是突发高热,高于39°,一般持续3—5天左右,热退疹出,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皮疹由颈部及躯十开始,以后渐渐蔓延到四肢近端。持续1~2天后皮疹消退,疹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没有脱屑和色素沉着。部分患儿早期腭垂可出现红斑,皮疹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家长不必过分担忧。
全身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多器官损害,临床以长期弛张性高热为特点。婴幼儿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弛张热及皮疹等,较大儿童可出现多发性关节炎或仅少数关节受累。该病表现轻重不一,复杂多变,临床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家长们需引起注意。
肿瘤本身可引起发热,称之为瘤热;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也可引起发热,称之为药物热,但这些发热通常不超过38.5度,多为低热,不需要特殊治疗;当体温高于39°时,通常是由感染造成的,主要是细菌和深部真菌的感染,肿瘤患者尤其是长期接受放化疗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平日能够与我们和平相处的真菌此时也会反目,相较其它疾病肿瘤患者更易发生真菌感染,这时如果自行盲目使用抗生素则会加重真菌感染,危及生命。因此,如果肿瘤患者高热不退,应及时就诊,避免错误用药。
高热为体温(以口腔温度为准)39℃以上,它是人体对疾病的反应,一般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烫手,汗多,口渴咽干,精神不振,饮食不佳,呼吸和脉搏增快。(一般体温每升高1度呼吸频率可增快4次,脉搏增加10次左右)。若体温超过41度,持续时间长会影响人体各组织系统及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特别是对脑、肝、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病人易出现嗜睡,重者出现昏迷、抽搐(惊厥)等,甚至发生生命危险。除此之外,家长们还要认识到,温度高低与疾病轻重程度不一定平衡;而且,年长儿耐受力较幼儿稍差些;因此更需要家长们引起注意。
三如何正确处理高热
1、家庭常备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T>38.5°及时服用,服药剂量准确,如需重复每次间隔4-6小时,一天不超过4回,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给药后嘱患儿多饮水。注意不宜在短时间给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患儿出汗过多引起体温不升、电解质紊乱、虚脱等情况。
2、可同时使用物理降温;如冰枕、降温贴、温水拭浴及热水澡等。
冰枕:冰袋放在枕颈部,对较小的幼儿不建议(容易被冻伤)。温水浴:用温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使宝宝皮肤血管扩张散热,体表水气蒸发也会吸收体热;温水(以大人手腕内侧皮肤不烫为宜)反复擦洗患儿面部、颈部、腋下、躯干及四肢,每个部位擦1—2分钟;整个温水浴时间在10分钟左右,然后用大毛巾把孩子全身擦干。
但应避免给予患儿酒精擦浴、以免造成酒精中毒或诱发惊厥。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发疹。
3、病因不明时,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遮盖病情,干扰诊断。
4、高热时:松开包被,适当减除衣物,利于散热,排汗。包被裹过严,无法散热,易造成人为高热,同时导致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脑缺氧。
5、注意观察患儿在持续发热的同时有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状,例如呕吐、精神不振、腹泻、皮疹等。1~2 小时进行体温测量,做好记录。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和体温变化及有无虚脱现象。测体温时要注意腋下是否有汗,物理降温30分钟后再复测体温。
6、做好基础护理,室温调至22-24°,相对湿度调至50%—60%之间,保持房间安静、空气流通,衣物干燥,皮肤清洁,加强口腔护理,补充足够水分,少量多餐,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纤维饮食。
7、惊厥(抽搐俗称抽风)最常见的是小儿高热惊厥,以高热为主要表现,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多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大脑皮质调节控制能力差所致,表现为起病突然、寒颤、四肢发凉、继之体温上升、面色潮红、眼结膜充血、呼吸加快、眼球及面部出现小抽动或眼向上斜、面部、肢体或全身强直呈阵发性痉挛性抽动,短暂屏气面色转白或发青,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一旦宝宝发生热惊,立即就地抢救,让患儿平卧,头侧向一边,以防舌后坠和口腔分泌物反流而堵塞气管。2.在上下牙齿间可填垫毛巾或手帕,防止咬破舌头。3.头部物理降温。4.必要时可按压人中缓解症状。切不可用力按压患儿躯干及四肢,以免造成骨折。一旦病情得以控制,应立即送往医院,热惊的发生与病史及家族史有关,体温升高,很容易诱发再次惊厥,家长应多上心,万不可不当回事,导致加重病情或出现并发症从而危急患儿生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热惊的护理措施,送给大家一段小口诀:
高热惊厥 莫慌张 厚重衣褥 要去掉
去枕偏头 是关键 控制体温 很必要
床旁硬物 须移开 按压人中 起效快
手绢毛巾 口中垫 病情缓解 送医院
高热是小儿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引起高热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这也是为什么高热成为了临床上最难寻找原因的疾病之一。当宝宝发生高热后,如果家长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正确的救治及护理,使体温控制在一定范围,不但可以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还可能会少走冤枉路,尽早的帮助宝宝查出病因,对症治疗。因此,家长做好有关高热方面的知识储备,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文/儿科 张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