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的“弦儿”,大人、孩子都要绷紧!

文 / 学生健康成长
2018-07-24 09:01

我国每年有超过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四成意外事件发生在暑假。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儿童自我抑制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交通标志辨别不清,对交通状况缺乏判断力,加上有些家长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做了坏榜样,使儿童成为交通事故的易发人群;

小孩子喜欢爬高,身材又矮小,有的建筑物由于阳台、门窗、楼梯缺少安全保护装置,导致孩子从高空跌落;

有的家长外出时将孩子反锁家中,孩子出于恐惧或孤独,冒险从阳台或窗口翻出,结果酿成悲剧;

孩子了解世界,除了用眼看、用手摸,还喜欢用嘴尝,因此误服也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上好安全的“弦儿”。

监护人应增强防范意识

孩子发生意外往往与监护人麻痹大意、侥幸心理、缺乏预见和对孩子关心教育不够有关。无论是父母或是其他监护人特别要提高警觉性和责任心,尽心呵护孩子。

比如我国《道路交通法》道路通行规定提出:儿童“应当由其监护人、监护人委托的人或者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等等。

因此,作为家长或监护人一定要强化保护孩子的意识、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尽可能减少孩子因监护缺失付出的代价。

父母带头遵规守纪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受成年人的影响,在安全意识方面父母尤其要注意言传身教。

比如跟孩子一起上街时,按照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跨护栏、开车系安全带、配儿童安全座椅;遵守公共场所规定,不在禁止区域游泳、不在危险地方逗留等等。

成年人认真了解社会的法律规范,严格检点自身行为,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训练孩子独立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保护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天职,但也要防止过度保护之下孩子自身能力的弱化。

教孩子认识到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什么不能吃、什么不能摸、什么不能玩等等,让孩子了解不安全的后果;告诉孩子在与同伴相处时如何相互保护,看到别人发生意外时首先保障自身的安全等等。尽力培养孩子独自应付环境,适应环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否则,孩子对危险因素缺乏判独立的断力,离开大人寸步难行、束手无策,有可能面临更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