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宝宝成长记】第11月:带宝贝出个远门不容易

文 / 儿童健康俱乐部
2018-06-22 18:31

档案:

女宝:小汤圆 2014年1月18日(孕40周零三天)顺产出生,体重3050克,身长50厘米。生下时,啼哭洪亮有力,产房外听得清清楚楚,看来是个“大嗓门”姑娘。

妈妈:汤XX 33岁,孕前体重48公斤,临产前体重60.5公斤。整个产程非常顺利,从人工破水到宝宝出生,仅用了6小时。

汤妈妈独白

小汤圆进入第11个月以后,向妈妈展示了更多的新技能,如,能清楚区分家里人,会乐此不疲地拉着我玩捉迷藏,会用手准确地拿起食物放进嘴里咬,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句子。每当开发出一项新技能,我都会兴奋地带她在家人面前展示,在得到赞美后,她也会开心得发出咯咯咯的笑声。这笑声永远都是那么悦耳,把我带娃的各种辛苦一扫而空。

漫漫夜奶之路

为了小汤圆的健康成长,我是母乳喂养的坚定支持者,从女儿出生开始到现在就一直是全母乳喂养,小汤圆也很少生病,因此虽然辛苦我都努力坚持了下来。但上班以后,小汤圆夜奶次数越发频繁,一晚上2、3次的节奏,而且如果“口粮”送晚一点,她会越哭越凶,这样本来可能10分钟就能安抚好的,会折腾上1小时,让人崩溃。于是,为了图省事,我把大床小床拼在一起,晚上直接搂过来躺着喂,但依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每天我都睡眠不足,严重影响白天的上班状态,心情一度很低落。与家人商量下来,决定启动“断夜奶”模式。为此,我还特别请教了周围有经验的妈咪,有的说宝宝想吃奶的时候,可以喂点奶粉或者水,有的说什么都不给就抱抱哄哄,也有的妈妈是与宝宝分开几天回来就好了……办法很多。喂水、喂奶粉我觉得还是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出去住上几天又不忍心,因此我还是选择了“抱哄法”。半夜里尽管宝宝哭得声嘶力竭,让人心疼,但我还是暗暗告诉自己要坚持既定方案。不过试行了三天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晚上要花更多的时间。后来有人说妈妈不能在身边否则会引起宝宝喝奶的欲望。于是换我婆婆上,刚开始,似乎还有点效果,夜奶次数稳定在2次,但折腾了两个多星期后,大人小孩都疲惫不堪,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漫漫夜奶路,何时才是头啊!

专家来指导

随着月龄增长,宝宝的饮食和睡眠已经比较有规律了,半夜喝奶的次数逐渐减少,一般当宝宝9-10月龄后,夜间已经可以不需要进食了,如果晚上还要频繁夜奶尤其是母乳亲喂的宝宝,最可能的原因是睡眠习惯,宝宝需要借助吸吮母乳来帮助入眠。频繁夜奶对已经上班工作的妈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由于妈妈以及其他照护者的个体感受、身体耐受能力都不同,所以要不要给宝宝断夜奶是很个体化的事情。但如果决定断夜奶了,就需要妈妈和家人的密切配合,并且决定了就不要因为心疼或不舍就轻易放弃。

首先睡前尽可能让宝宝吃饱,睡前一顿可以吃较稠厚的辅食,避免宝宝夜间醒来感到饥饿而要进食。断夜奶的方式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宝宝远离妈妈的乳房,所以断夜奶期间最好由家里其他人带宝宝睡觉,宝宝醒了如果让妈妈来哄却又不能吃奶,会加重宝宝的负面情绪。断夜奶期间的另一个重点是,妈妈需要回避而不能安抚宝宝时,要尽可能的让替代者掌握一些安抚宝宝的技巧,轻声哄拍,轻轻摇晃等,给宝宝喂水、瓶喂母乳都可以,也可以使用安抚奶嘴。断夜奶对于已经依赖吸吮母乳才能入睡的宝宝是一个困难的时期,但决定了就需要有坚决的态度,温和的坚持,加上足够的耐心,才能和宝宝一起度过这段比较困难的时期。

发烧了,不怕不怕

我知道宝宝发烧是帮助她的免疫系统发育成熟,但真的遇上了还是会有些手足无措。有一次小汤圆打完预防针,当天下午突然发烧了,一量有38.5℃,婆婆有点六神无主来电询问我该怎么办。幸好平时有知识储备,我告诉婆婆可能是打预防针引起的,婆婆说那么高要不要去医院啊,我说如果精神好的话,不用去医院,等我买药回来。我说得很淡定,但其实心里也没底,内心有好多疑问:打预防针引起的发烧要多久才会好?会不会是打错针了?是一到38.5℃就要吃药,还是等等再观察?一般吃啥药呢?我马上联系了一位熟识的儿科医生,在她的指导下,我渐渐有了头绪。第一步,先给宝宝敷上冰宝贴,用温水擦身,帮助散热降温;第二步每隔1小时量体温,观察下来她始终在38.5℃徘徊并没有上升,我决定暂时不吃药;第三步买好退烧药,做好晚上体温可能会上升的准备,这样“手中有粮,心中就不慌了”。当天晚上宝宝体温基本控制在38℃到38.5℃,第二天早上下到了37.8℃,我稍稍安下心,但下午又回升到38.2℃,这来来回回的体温让大人的心也跟着上上下下。老爸不知在哪里寻了个偏方,说是在额头涂点蛋清可以帮助降温,于是我们就试了试。没想到,蛋清一上头她就不停地抓,过了10分钟整个脸又红又肿,把我们吓了一跳,这才想起来她对蛋清过敏。于是赶忙擦掉,过了半小时脸上的红肿基本褪了,忙活了半天,再一量体温,居然神奇地回落到了37.5℃,半夜热度基本退了。难道真的是这个偏方发挥作用了?哈哈,可是再管用,下次也不敢尝试喽。

专家来指导

很多妈妈们就算准备了很充分的知识,真正遇到宝宝发热,还是会手忙脚乱。通过体温测量工具(体温计、肛温表、耳温枪等)测量腋下或口腔温度高于37.5度,或者肛门温度超过38℃,可以定义为发热。引起宝宝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妈妈们有了知识准备,更需要通过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来正确处理发热。

发热的原因有很多,疫苗接种后也会发热。因为疫苗接种的原理是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细菌或病毒,通过口服或注射进入人体,迫使免疫系统做出反应并产生抗体,当外界同种细菌或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机体就能利用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将其清除。疫苗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会被攻击,所以会出现包括发热在内的暂时性不适。

如何根据发热的程度并选择处理措施呢?低热(体温在37.5℃-38℃)的过程对宝宝的免疫系统是一个良性刺激的过程,是有利于促进免疫系统成熟的,所以不要宝宝一发热就急着使用退热药想把体温降下来,且退热药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当宝宝体温未达到38.5℃时,一般以物理降温(注意不要用酒精擦浴的方法)和加强护理为主。当体温超过38.5℃后,为了避免继续升高发生高热惊厥,并给退热药一些起效的时间,应及时服用退热药。如果整个发热期间,宝宝的精神状况良好,饮食和大小便基本如常,没有出现皮疹等异常,可以先在家以观察为主;如果除了发热宝宝还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如哭闹不止,腹泻或呕吐,出现皮疹等,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需要提出的是,关于发热有许多的民间偏方,但这些方法和信息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有些已经不准确了,并且很多方法都没有进过科学有效的验证。而与此同时,现代育儿方法中关于发热的物理和药物降温方法已经足够多了。所以对于效果不确定的偏方,还是尽量少尝试哦。

出趟远门不容易

小汤圆11个月了,对外界事物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每次带她出门散步她都无比兴奋,于是与家人商量后决定组织一次“6大1小”的周末亲子游,目标锁定周庄新家(外公外婆的度假地)。虽然从上海到周庄车程仅1个多小时,但这毕竟是宝宝自出生以来去得最远的地方,而且在外过夜宝宝是否适应,我们的心里也没底。为此,我做足了功课,列了长长一串所需物品清单,小到奶瓶刷、尿布大到澡盆、推车一应俱全,装了满满一个旅行箱。我和老公感叹:带宝宝出门就如同搬家一样!考虑到路上宝宝一直坐在安全座椅里可能会吵闹,我准备了她心爱的玩具和喜欢的小零食,用来安抚她。但我细致的准备依然不能让大家放心,外公外婆担心她上饭店吃饭不习惯,还买了些宝宝肉松、紫菜带上,出发当天还起了个大早熬了粥装在保温杯里,这才感觉放心地出门了。一路上宝宝很配合,偶尔有点不耐烦,但很快就安抚好了。在周庄新家,她吃喝拉撒一切如常,毫无陌生感,睡觉还比平时多;上饭店吃饭,也比家里吃得好。被周围很多新奇的东西吸引,小眼睛都忙不过来,自然就顾不上和我作对了。看来,宝宝的适应能力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强,是大人多虑了。大人别过度担心,为宝宝创造更多的机会出去锻炼锻炼就好!

专家来指导

汤圆宝宝的第一次旅行很顺利,得益于家人充分的准备。虽然带宝宝外出有很繁琐的准备过程,还会让家长有各种各样的担忧,但为宝宝创造接触自然、体验世界的机会可是非常重要的!宝宝虽然她还不能真正理解旅行和体验旅程,但新鲜的环境一定会让她快乐和开心,并获得新的认知体验。

带宝宝外出旅行,安全和健康是首要原则。不会行走的宝宝,在户外大多是被抱着或者乘坐推车,所以重点注意的是乘车安全和室内安全。乘车过程中开关车门、窗要注意宝宝的小手和头,以防夹伤。车辆在路上,不论是否行驶,都不能让宝宝的头和手伸出窗外。外出入住酒店,房间内的设施大多不适合小宝宝,已经会到处爬行移动的宝宝,需要预防意外伤害,易碎的玻璃杯、烟灰缸等都放在高处;检查地板、墙墙壁等处等是否有尖锐或突出的物体并收好房间内的尖锐物;检查衣柜、浴室的门是否牢固;确保窗户只能打开很小的角度,同时窗边没有易于攀爬的椅凳。此外还要重点预防触电和开水烫伤。如果要洗澡,在整个过程中都不能让宝宝一个人在浴室里。

外出要带好小药箱:退热药、腹泻药、抗过敏药、外伤杀菌和护理药、防蚊虫药、必要的工具(体温计、喂药器)。当宝宝出现健康问题,先根据原则做简单处理,控制症状并密切观察,一旦在常见症状之外出现其他异常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诊,切勿大意。旅行过程对宝宝的睡眠饮食多少会有影响,尽情玩耍的同时,尽量不要影响宝宝睡眠、饮食和二便的规律性,因为这些都是宝宝良好抵抗力的基础。

学习和重视宝宝的心理发育特征

宝宝的成长点滴,凝聚了妈妈多少细致耐心的呵护。快要满周岁了,宝宝越来越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参与到家庭、周围小社会的活动中。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而健全的心智是宝宝最终顺利融入社会的关键。小宝宝的心理发展有许多的奥秘,心理发展的特征会越来越多的显示在和成人的沟通中,请家长们尽早、尽可能的了解1-3岁小宝宝的心理发育特征,学习和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宝宝进行沟通的技巧,在和宝宝交流中,正确观察、分析和思考,恰到好处的回应宝宝,让宝宝的心理发展也顺顺利利。

附:宝宝发育特征及家长互动活动

文/

上海市儿童医院 田园 主管医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 陈津津 主任医师

编辑/寸寸

暗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