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手足口病发病显著增加,6招措施赶紧学起来

文 / 骨伤的杨张张扬
2018-06-06 17:18

手足口病的“三多”


01、致病病原体多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全人群对肠道病毒均易感,而本市的监测数据显示,学龄前儿童的发病数可以占到病例总数的80%以上。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 CVA)的 2、4、5、7、9、10、16 型等,B组(CoxB, CVB)的1、2、3、4、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ECHO)等。肠道病毒各型之间一般无交叉免疫,所以孩子可能因为感染不同的肠道病毒而多次罹患手足口病。

02、传播方式多

肠道病毒虽然名字带“肠道”,但是它们的感染途径多样,不仅限于饮食、饮水等常见的肠道病传播方式。

目前已知肠道病毒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

1. 经胃肠道传播,就是我们所说的粪-口途径;

2. 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3. 也可以因为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多样的传播方式使得手足口病让人们防不胜防。

03、感染来源多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一般患者在潜伏期期间就可排出病毒,通过上述传播途径导致周边人群感染或物品污染。

隐性感染者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尤其是成年人,由于自身抵抗力比较强等原因,成年人一般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像感冒等一些较轻的表现,不易察觉。隐性感染者不发病,但传染性依然存在,很容易将病毒传给接触的孩子。

通过接触被患者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餐具、玩具、书籍、桌面等物体也可导致病毒的感染。因此幼儿园中发生手足口病时,对发病儿童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充分消毒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扩散。

预防手足口病小贴士

一少

01、易感人群少暴露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家长应该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二勤

01、勤洗手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勤洗手”,孩子和家长都应该在外出后、饭前便后、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尽快使用流动水洗手。除了预防手足口病,经常洗手还可预防各种消化道疾病。

很多家长带孩子外出都喜欢带湿纸巾,在饭前或出入公共场所后,随时拿来擦手。但目前市面上售卖的消毒湿巾多含季铵盐和酒精,这些消毒剂对肠道病毒的杀灭效果较差,仅建议在没有洗手设施的情况下使用。

02、勤健身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此外,还应注意合理搭配孩子膳食营养,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

三尽早

01、EV71疫苗尽早接种

目前国产的EV71灭活疫苗已经上市,适用于6月龄-5岁的儿童,可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减少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由于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儿童中多见,发病高峰在1-2岁,因此建议尽早接种,最好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的接种。

02、轻症病例尽早就医

手足口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如果在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症状后及时就医,一方面可以尽早治疗避免患儿症状加重;一方面也可以尽早隔离,避免疫情在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中的扩散。

03、重症病例尽早发现

临床上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少数患者可能会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系统,并发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这时候就容易出现死亡病例。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以下特征,尤其是对于小于3岁的孩子,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 持续高热不退

2.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 呼吸、心率增快

4. 出冷汗

来源:上海疾控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