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血病劫后余生 全家人回报社会

文 / 东北新闻网
2018-06-01 08:02
沈阳:白血病劫后余生 全家人回报社会

2008年,三口人的全家福。本人供图

沈阳:白血病劫后余生 全家人回报社会

妻子在周云川患病时记录下的珍贵日记。翻拍

周云川的妻子李丽华翻开尘封27年的“抗癌日记”,里边记录的第一句话依旧那么刻骨铭心。

1991年1月27日,周日。当时只有28岁的周云川被发现患上白血病,即便是现在的医疗条件,白血病这三个字也足够击倒任何一个家庭。

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李丽华用日记记录着一家人对抗病魔的艰苦经历。一家人,不放弃,病魔最终被打败。

如今,痊愈的周云川为回报当初帮助过他的人,走上了公益的道路,也因工作努力和常年帮助他人而获得辽宁省劳动模范、省感动辽宁爱心人士等称号。

这个家,因为经历过生死,愈加懂得珍惜,劫后余生的幸福无比珍贵。

人物档案

周云川,沈阳某公司经理。1991年患白血病,当时他结婚刚3年,儿子1岁半,沉重的打击让这个家庭面临绝望,也令全家人更为团结。

经过治疗,周云川的身体渐渐恢复。从2000年起,他以雷锋为榜样在社会上做好人好事,不断帮助困难人群,安排下岗人员到公司工作。

周云川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省感动辽宁爱心人士、省公益事业特殊贡献者、辽宁省最美家庭等。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

记者见到周云川时,他的手机微信不停地响起,有生意上的伙伴,也有新的公益活动要去做。

这个时间,李丽华并不在公司,她正在医院开药。周云川每天要吃的几遍药,都是李丽华提前准备好的,到时间该吃什么药,嘱咐得妥帖,周云川从来不操心。

家务活都是李丽华来做,周云川顾不上,即便连搬了几次家,也是李丽华一个人打理住处。周云川十几年来的创业与公益事业,李丽华用行动给出了最大的支持,每次有公益活动时,她都主动忙着买物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008年,是公司建工厂后的第一个春节,工人们都放了假,厂子只能由夫妻俩去值班。周云川正要动身去值班时,被李丽华拦了下来。“你身体不好,在家才能休息好,这几天我去工厂住”。

“工厂那么大,你会害怕的,还是我去吧。”周云川有自己的担心,但李丽华还是拿着被褥,坚持自己去了工厂。从那之后,每年的春节都是李丽华去值班。直到儿子长大了,能替一替妈妈。

这是夫妻俩多年来的相处方式,有点像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却不完全一样。两个人无比享受,因为20多年前,他们根本不敢奢望会有这样的一天。

日记记录白血病阴影下的人生

1991年1月27日(周日)

“我的粗心大意,可能成为我人生最大的失误,也是我一生中的遗憾。

小川从1990年12月14日开始断断续续地发烧,时好时犯,用药后炎症随即消失。

1991年1月20日,小川开始感冒发烧了:高烧总保持在38-39℃之间,最高纪录39.5℃。这次发烧有点怪,用药一直也不退烧。

……医生建议我们去验血。化验结果血沉高达64,几乎超出正常人的四倍……

……在二次采血的过程中……化验员询问小川干什么工作,接触什么物质……

那位化验员表情凝重地对我说:‘可能是白血病’……

……

这一夜,我们俩几乎一夜没合眼……”翻开尘封多年的日记本,回忆起那段灰暗的经历,周云川历历在目。

在那之前,他曾经踌躇满志。“我太想给妻子和孩子打造一个温暖而富裕的家了。”

1988年,周云川和在夜大结识的文静姑娘李丽华结了婚。周云川说,这是他第一眼就认定的女人。“朴实无华,温和耐心。她将是陪伴我一生的那个人。”

28岁那年,准备下海经商、给妻儿一个未来的周云川却遭遇了迎头一击。“白血病,血癌?!”

李丽华的日记记录了那艰难一年,陷入绝望的周云川甚至已经开始交代后事……

细心照顾让他奇迹般出院

“2月16日,我的头发开始脱落,掉得非常厉害,用手一抓就能掉下来很多,这就是化疗。”

在周云川所著的自传体小说《重生》一书中,有着这样的描述。“晚间11点多,我对着母亲痛哭,我向母亲交代自己的后事:‘妈,儿子不能为你养老送终,是儿子命苦,是儿子不孝。’”

对爱人,周云川百般不舍,并有自己的安排。

“妈,墨墨还小,小丽还很年轻。我死后就让墨墨跟着小丽。”

“妈,小丽跟我没享到什么福,我死后,家里的一切都归她。”

“妈,我希望将来小丽能找个好人,不要挡她。”

李丽华没有听到这段话,只顾着照顾重病的丈夫,每天在医院24小时陪护,并细心地用日记形式记录着周云川每天的病情、吃药等情况,一直坚持了一年。

1991年8月,周云川做了骨穿后,化验结果显示病情有所缓解。“缓解就意味着我由‘死刑’改为缓期,也就是说,我又获得了继续活下去的机会。”

1991年12月,周云川正式出院。“我回家了,保姆兼护士兼主治医生的小丽上班了。”

“我何德何能会有这样的幸福,会拥有这样的好妻子。现在,我只能好好活下去,让我的妻,我的儿,我的家人知道,他们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周云川说。

三口人无偿捐献人体器官

“1992年1月28日,今天是小川得病一周年。这一年,我们终于从深渊里熬过来了。这一年,小川从危难中走过来了。”

这是周云川生病一周年那天,李丽华记录下的几行字。寥寥数语,艰辛和泪水都在其中,那也是“抗癌日记”的最后一篇。

“现在,我还活着,一切的悲伤都没有发生,我要和妻子一起慢慢变老,一起看着儿子长大成人。”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一切重启。

1995年,病愈后的周云川走向社会,在五爱街做服装生意。后来妻子创办模具厂,周云川也去帮忙,夫妻一起创业打拼。

1998年,结婚十周年这一天,三口人早早来到照相馆,补照了一张全家福。

2000年,周云川开始做饭店生意。2002年,周云川创办了沈阳某公司。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周云川不忘回报社会。2000年起,周云川开始参与公益事业。他不断帮助困难人群,并安置下岗人员到自己的公司工作……

十几年来,周云川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省感动辽宁爱心人士、省创业标兵、省公益事业特殊贡献者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现在,周云川是省人体器官自愿捐献志愿者联盟副主席,儿子周冠辰是副秘书长,三口人都在无偿捐献人体器官的协议上签了字。

又一个十年来到,他们约定结婚二十周年时,再拍一张全家福,庆祝和记录又一个在一起的十年。

对话周云川

劫后余生更需珍惜

记者:这本日记浓缩了属于你们家特殊的记忆。

周云川:如果没有小丽记的那本日记,很多经历可能都忘记了。但日记让当年经历的每一天都历历在目,把回忆都留下来了。

这本日记确实非常珍贵。但更珍贵的是小丽对我的不离不弃。

记者:可能只有你们两口子才真正知道这个家的不易。

周云川:是,家里的事我是不太管的,都是小丽在操劳。吃药都是她给我准备好,放在瓶子里给我带着。从结婚开始就是这样,到生病,再到现在,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现在,只要能挤出时间,我就陪妻子、儿子去附近的花园散步,我们三个人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这里。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