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婴美小儿推拿—宝宝便秘难受?小儿推拿这个穴位一推就好!

文 / 美婴美小儿推拿
2018-05-20 12:29

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法。又称小儿按摩。­最近天气变热,饮食上很容易不注意,导致很多宝宝出现拉肚子,便秘等等情况。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小儿推拿常见穴位之—大肠经的作用和用法!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证。

大肠经

位置:位于食指指侧,从指尖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经。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经。二者统称推大肠经。推300~500次。

功效:补大肠经具有温中止泻的作用。清大肠经具有清利大肠、除湿热、导积滞的作用,补肾经清胃经并能清肝胆之火,调理肠道。如果宝宝大便干结,颜色深或黑,成一粒粒的形状,说明大肠有热,要清大肠经;如果大便黄而粗,则是胃热,要清胃经;如果大便稀软,则是脾虚的症状,要补脾经,补大肠经。

手法区别:

顺着食指桡侧从指尖向指根推就是补大肠,反过来是清大肠。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痛、泄泻、脱肛等症。

清大肠可清利肠腑、祛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留滞肠道、身热腹痛、痢下齿白、便秘等症。若来回推,是清补兼施,两症兼有的情况下。

再次提醒各位宝妈,小儿推拿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产生的一种外治疗法。它不是死的,需要较为准确的辨证和灵活的取穴。所以,如果喜欢小儿推拿的话,必要的中医基础知识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