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需酌情考虑,为什么始终没有标准出台,儿童用药的剂量?
当宝宝生病以后,让爸妈们最犯难的就是:宝宝用药的剂量究竟怎么拿捏?因为很多非处方药说明书写得不明确,指导用药时也只是说“儿童用药要酌情减量”。那么,对于这个“酌情”是多少?不仅让没有学医的爸妈们为难,也让很多儿科医生感到很为难。从目前的用药规范来看,儿童用药存在的这个问题,着实让很多人不好去寻找依据,那么究竟该如何去给儿童酌情用药呢?
首先,爸妈们要明确用药规律,先学会读懂药物的半衰期。不同药物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是不同的,什么是药物半衰期呢?简单来讲,就是药物在人体血液中被稀释的浓度变化时间。人们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以后,药物在身体内会停留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是药物发挥药效的最佳时间,等过了这个时间以后,药物的剂量就会逐步递减,直至最后被机体代谢干净。也就是说,用药需要遵循剂量的原因在于,多给药或少给药都不行,少了无法达到血液所承载药物的最大浓度剂量,太多了又有部分药物会被浪费掉。也正是如此,所以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时,会特别强调用药的间隔时间,目的就是实现药物的最优化效率,避免药物在体内堆积,减少药物被浪费,同时也是为了减轻身体的代谢负担。
其次,对于儿童来说,其身体各方面尚处于发育生长阶段,所以身体在耐药方面必然比不了成人。所以,儿童用药就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太多或太少也是不行的。多了很可能会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对儿童的器官产生不利影响,太少了又无法实现治病的目的。一般来说,儿童用药绝对不能单纯凭借经验,比如很多父母在给小孩儿喂药时,多半遵循着“用药靠掰,剂量靠猜”,这样不仅满足不了身体用药需求,反而会弄巧成拙,加重药物对身体的伤害。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家长们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将“酌情”的决定权留给医生,通过医生对孩子病情进行仔细分析以后,再来制定符合儿童的个体化用药剂量。
最后,需要提醒各位家长和医生们的是,尽管说明书给了“酌情”的方案,但是很多疾病也是初来乍到,所以难免也会给医生们犯难的时候。当遇见无法把握的疾病时,希望大家一定要秉着严谨的态度,多方面对疾病进行会诊和分析,然后再根据多方给出的答案,来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毕竟,儿童的用药关乎健康和成长,绝对不能拿着当儿戏去对待。另外,对于很多广为熟知的疾病,医生们可以依靠权威指南来制定用药方案,但是各种指南也只是用药的相对参考标准,不能一味地按照标准去治病。总而言之,儿童用药不能单纯“酌情”,需要经验和理性、科学分析等综合来决定用药,给药的权力在父母,定药的权力却在医生。
【本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慕秋,未经书面授权,任何(自)媒体不得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