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宝宝常见的 17 种疾病——应该怎样防御及治疗

文 / 妈咪百科哦
2017-07-02 17:55

一、毛细支气管炎

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1岁以内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婴儿期比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多发生于几个月龄的婴儿,主要表现是喘憋。在我国北方地区,该病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南方则多发生于春夏或夏秋。发病高峰集中在1-6个月的婴儿,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1岁以内。男女婴儿发病率差不多,但男婴病情多比较重。

该病初期表现主要是感冒症状,2、3天后,出现咳嗽、喘息,一般于发病6、7天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明显喘憋。这时,一般父母不再坚持在家里治疗,即使在半夜,也会因婴儿呼吸困难而看急诊。

到医院后,医生会立即收住院治疗,但即使住院治疗也难以在短期内使病情好转。这是毛细支气管炎的特点:就是发病7天左右病情最重,喘憋达到高峰;病程10天以后,症状逐渐减轻。

使用抗菌素无效

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菌多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使用抗菌素无效。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靠自然病程。即使在疾病初期住院治疗也不能缓解病情,父母也不必因为没有及时住院而后悔,病程就是这样发展的。如果喘憋严重,就需要住院治疗;如果喘憋不严重,可以在家中治疗。

有的婴儿本来病情不是很重,住院后因静脉输液,婴儿拼命哭闹,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倘若合并院内交叉感染,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如果不需要住院治疗,不要为了安全而提前住院,这对婴儿没有任何好处。

父母应该做的

(1) 多给孩子喝水稀释痰液。

(2) 定时拍背帮助孩子排痰。拍背的方法:妈妈把手握成空心状,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拍婴儿的背部。拍右侧背部时,让婴儿左侧卧位。拍左侧背部时,让婴儿右侧卧位。这样能够帮助婴儿排出气管内的痰液。

(3) 室内空气要新鲜,温度不能太热,一般保持在18℃左右就可以,这样才能保证适宜的湿度。冬季如果室温过高,就难以保持适宜的湿度。

(4) 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那样会阻碍呼吸运动。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期比较严重的疾病,但家长不要着急,一般会安全度过高峰期,病情逐渐好转。

二、流行性感冒

全国每年约有10亿感冒患者,大多数是普通感冒,病情轻,有自限性。但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严重的感冒,它与普通感冒不同,应加以区别。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播力强,常成地方性流行,当人群对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尚缺乏免疫力时,可酿成世界性大流行,突然发生,迅速传播。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咽痛等。

普通感冒可由各种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艾可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还可由肺炎支原体及一些细菌引起,散在发病,不造成地方性流行,症状轻,一般起病鼻咽部局部症状明显,但全身症状较轻。

流感流行最大特点为突然发生和迅速传播。一般沿铁路或公路沿线蔓延,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后散居。人口集中的地区、人口拥挤的场所传播极快。世界性大流行可在短期内爆发。

流感的预防

注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流感疫苗自应用以来,对降低发病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北京市自1996年首次应用流感疫苗以来,经过4年的观察,证明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疫苗保护率在80%以上。每年要在流感高发期,一般是在秋末冬季到来之前进行接种。

接种方法

灭活疫苗:婴儿皮下注射灭活疫苗2次,每次0.5-1毫升,相隔6-8个月,每年秋后加强一次。接种后两周,抗体上升至最高峰,4-5个月后降至三分之一,一般一年后消失,有效保护时间为半年至一年。

减毒活疫苗:用鼻腔喷雾法,每侧0.25毫升,保护期也为半年到一年。

隔离

对患者隔离消毒。病儿应在家休养,托幼机构发病人数多时,可就地隔离休养,减少散播机会。居室宜独住,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呼吸道分泌物要妥善处理,不要乱扔乱放。患儿用具要煮沸消毒。病儿离室后,打扫室内卫生,通风换气。勤用肥皂水洗手。

流行季节少带儿童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少去病人集中的地方诊病。加强身体锻炼,多到户外活动,经常用冷水洗手洗脸,增加耐寒能力。居室每日开窗数次,通风换气。有流行疫情时,让小儿停课,不去托幼机构。

药物预防

甲型:金刚烷胺,接触病毒后立即服用。1-9岁每公斤体重每日4毫克,分两次口服。病毒唑也有预防作用。九岁以上每次0.1毫克,每日2次,保护率可达50-70%。另外,中草药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对流感病毒也有预防作用。据专家报道,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坚持用茶叶水漱口可预防流感。绿茶预防效果最好。

流感治疗

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目前都没有特异性治疗,抗病毒药的治疗效果有限,副作用比较大,主要是对症治疗。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感冒药有50多种,加上同药异名和各种剂型的不同,总共有100多种。虽品牌较多,但化学药主要是四类,即解热镇痛、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等组成的复方制剂。这类复方药虽组方或剂量有所差异,但没有本质区别。

目前医学上尚没有特效、安全的杀病毒药物,因此对感冒和流感的治疗,主要是休息、保暖、多喝开水、房间多通风消毒,对症治疗减轻症状,抗感冒药的早期应用对患者的康复和合并症的预防有帮助。

三、热伤风

热伤风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天。由于过热而患感冒。热伤风的诱因仍然是受凉,只是热在前,是先决条件,而受凉是后决条件。热伤风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与血液循环中枢调节失衡,对药物的反应欠佳,加上环境温度高,不易散热,所以热伤风退热治疗比较困难。

小儿为什么易患热伤风

(1) 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

小儿与成年人不同,小儿皮肤比较薄嫩,皮下脂肪少,肌肉也不发达,而皮下的毛细血管却非常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调节中枢都尚未发育完善,对体温的调节功能比较差,不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发生相应的变化。

(2) 毛细血管开放,汗毛孔闭合

在炎热的夏天,小儿的毛细血管始终处于开放状态,汗毛孔也始终处于开放状态,敞开散热,这样就使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调节中枢失去平衡。当受到冷风刺激(如穿堂风、电风扇、空调、大气气温骤降等),汗毛孔突然闭合,以减少散热。但是开放的毛细血管没能及时收缩,血流的速度仍然很快;

(3) 汗毛孔开放,毛细血管闭合

在炎热的夏季突然遇冷后,汗毛孔没有及时关闭,仍然持续开放,向外散热,而毛细血管却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进一步使原本不协调的体温调节中枢与血液循环中枢失衡加重。皮肤抵御病毒和细菌的力量下降,终使小儿感冒,甚至患气管炎、肺炎。预防小儿热伤风的方法,详见P351“炎热夏季如何预防感冒”章节的有关内容。

四、惊厥

婴儿惊厥(抽筋、抽风、惊风)是婴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器官或功能异常的一种紧急症状。

引起婴儿惊厥常见的原因

高热

多见于6个月龄以后。6个月以前发生惊厥,即使婴儿有高热,也不能轻易考虑是良性的高热惊厥,一定要排除中枢系统感染,如婴儿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良性高热惊厥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体温骤升达39-40℃以上。惊厥停止后,神志恢复正常,不引起脑部损害,脑电图暂时出现慢波,以后正常。惊厥者若有癫痫家族史,日后有可能会转为复杂性热惊或癫痫。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仅次于高热惊厥,除体温急骤升高外,多数在惊厥发生前后有昏睡、嗜睡、谵妄或昏迷症状。常见的疾病有:各种脑炎、脑膜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

非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惊厥发作前后往往体温不高,但常伴有智能落后。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如原发性癫痫)、各种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农药或杀虫剂中毒、植物或食物中毒等)、脑外伤(婴儿坠落)亦可表现惊厥。

婴幼儿某些营养素缺乏所致的病态常与惊厥症状相似,如维生素D缺乏、低血钙症等。

婴儿惊厥治疗

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很多,要根据小儿的病史及惊厥发作情况,其他伴随的症状,结合各种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病因诊断。小儿惊厥属于急症,需要看医生,住院治疗。

五、护理不当导致的婴儿复感

“小儿患病是父母的过错”,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正因为小儿在生理和解剖上存在着薄弱环节,才应该倍加注意,科学护理是防病不可缺少的。父母如何避免护理疏忽导致宝宝生病呢?

季节交替的护理错误

在季节交替时节,气温不恒定,忽冷忽热。如果小儿不能及时增减衣服,就会冷热不均,很易感冒。小儿活动量大,如果过早添加衣服,孩子就会出汗,汗毛孔敞开,血液流动增快,散热功能加强,加速散热。由于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外界的急剧变化,当秋季的凉风吹来时,小儿调节失去平衡,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如果抵抗力低或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气管炎,肺炎等。

父母不要制造这样的情景

常常看到母亲穿着无袖连衣裙,爸爸穿着短袖衫,孩子却穿着长袖长裤毛线衣。不会走的婴儿在妈妈的怀中抱着,接受妈妈的体温。“自由”行动的幼儿不停地蹦蹦跳跳,活动量很大,常常是满身大汗。

医生的话

·婴幼儿自身产热能力差,视情况给孩子多穿一层单衣是可以的。但没有理由让孩子穿得和父母差一个季节(父母穿夏装,孩子穿春装)。

·由炎热的夏季到秋季,气温不恒定,忽冷忽热,特别是一天之中温差较大,往往是早晚凉爽,正午也许就闷热,太阳灼人。如小儿不能及时增减衣物,就会造成凉热不均,易患感冒。

·北方四季分明,气温变化大,在季节交替时节,随天气变化给孩子增减衣服可以说是一门技巧,掌握好了,孩子患感冒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能够避免孩子患病,父母不会怕麻烦的。

父母应该这样做

·早晨起来时,看一下天气,和前一天作下比较,如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要轻易给孩子增减衣服。增加衣服最好是早晨起床时决定好。

·天气由暖变冷时,不要急于给孩子添加衣服,加上后就不好减掉了,因为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只能是越加越多,到了真正的寒冷季节,就没有加的了。最好的办法是:您与孩子穿一样厚薄的衣服,您静坐时不感到冷,孩子就不会冷,小儿虽然没有大人耐寒,但小儿始终是在运动状态,即使是睡着了也不会安静。

·天气由冷变暖时,也不能急于给孩子减衣服,可根据您自己的感受,比您自己稍晚几天减衣服,如果您没有因为减掉衣服而感到冷,再给孩子减也不迟,但要比您少减一件单衣。

·掌握“春捂秋冻”原则,再根据天气预报、气温变化、您自己的感觉,有计划地给孩子增减衣服。不要随心所欲,想给孩子穿什么就穿什么,更不能听孩子的,孩子穿什么式样是次要的,不要为了给孩子穿一件漂亮的却与季节气候不适宜的衣服。

·当孩子已经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应该让孩子静下来,擦干汗水,等到孩子不再是汗流浃背时,脱掉一件衣服,再放孩子去玩。

·不要把出汗的孩子放到风口处凉快,更不能使用电风扇或空调等方法为孩子降热,也不要让孩子快速喝冷饮等食品,这样会使孩子敞开的汗毛孔迅速闭合,造成体内调节失衡,引起感冒。

·应该让孩子喝温白开水,这样不但可预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对小儿胃肠道和肺部有益。

·外出遇到天气突然转冷,孩子受到风寒侵袭,回到家中,让孩子喝上一碗红糖姜水,可有效预防感冒。

如何阻止上感的进一步发展

·护理不当是患病的触发因素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则是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要比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得多。上呼吸道感染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小儿呼吸道感染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父母护理不当造成的,因此父母要高度重视并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

·让宝宝到大自然中去锻炼

有氧锻炼是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好方法,可大多数父母都是怕孩子冻着,很少有怕孩子热着的,早早就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盖上厚厚的被子,天气刚刚有些凉意,就门窗紧闭,这无异于剥夺了小儿在大自然中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怎么能够适应寒冷的冬季呢孩子没有耐寒锻炼,长大了身体抵抗力也是薄弱的。

·患了感冒,切莫治疗过度

当小儿患感冒时,不要服用过多的抗感冒药,这是预防发展到下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之一。这是因为:

1)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感染;

2)感冒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流涕、喷嚏。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有许多病毒和炎性细胞,流涕、喷嚏是清除病毒的有效途径;

3)抗感冒药多数是针对流涕、喷嚏症状的,还有就是退热作用,当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减轻了,但呼吸道黏膜却干燥,不但不能清除病毒,还可使细菌乘虚而入,发展致下呼吸道感冒;

4)就像不严重的咳嗽,尤其是痰多时不宜服用镇咳药是一个道理。

·其他应注意的

多休息,多睡眠,多饮水,适当退热,注意护理,勤看医生是治疗感冒,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好方法。

六、牛奶引起的婴儿腹痛

牛奶与婴儿腹痛有什么关系

·最新研究表明,牛奶是引起新生儿腹痛的最主要原因。

·在出现腹痛的婴儿中,大约70%婴儿腹痛与喝牛奶有关。

·意大利医学家做过试验,在发生腹痛的婴幼儿中,改饮豆奶或饮用去掉致敏蛋白的特殊牛奶后,多数婴儿腹痛会不治而愈,当再次喂普通牛奶后,腹痛又再次发生。

·有试验表明,如果婴儿对牛奶过敏发生腹痛,母乳喂养的妈妈饮用牛奶后,其中的过敏成分也可通过乳汁传给婴儿,婴儿同样会出现腹绞痛。

·美国圣路易斯安那大学医学院安东尼教授等研究发现:牛也会感染细菌或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后产生免疫性抗体,这些抗体分布到牛身体组织中,其中也包括乳腺组织。牛奶中也就自然带有这些抗体,婴儿喝了含有这些抗体的奶以后,可能就会发生腹痛。

是不是所有的婴儿喝了有致敏蛋白的牛奶都会发生腹痛呢

并非所有的婴儿都会如此。这种现象多发生于过敏性体质的婴儿。有过敏体质的婴儿消化系统不足以将牛奶中的抗体代谢分解,当这些抗体被免疫系统识别成抗原时,即引发出一系列免疫反应症状,其中包括腹痛。

对于这样的婴儿怎么办

·母乳喂养儿是很容易解决的。妈妈不要喝牛奶就可以了。

·如果是牛乳喂养儿,当确定婴儿发生牛奶过敏性腹痛时,可换一换奶粉的种类。

·我国还没有脱致敏成分的特殊牛奶,进口奶粉中有这种特殊的奶粉。

如何确定婴儿牛奶性腹痛

·引起婴儿腹痛的原因有不少,如消化不良、肠炎、肠功能紊乱、肠套叠等,要医生加以鉴别。

·当婴儿出现腹痛,找不到其他原因,没有其他疾病情况,就要想到牛奶的问题。

·如果妈妈来回变换孩子的体位,或是给孩子揉肚子,孩子会哭得更厉害,躺着时会把两腿卷屈在胸前或腹前,屁增多,每次放屁后会安静一会儿,但不久又会因腹痛而再次哭闹,没有呕吐,排除了肠套叠,要想到牛奶性腹痛的可能。

简单的鉴别要点

婴儿饥饿时,哭闹是比较有节奏的,用手碰一碰嘴边,就会使哭闹停止。婴儿想让妈妈抱时也会哭闹,但很容易哄好的。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常常伴有纳差、少食、腹胀、大便奶瓣酸臭味。

肠炎引起的腹痛伴有大便异常。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多喜欢让妈妈按揉腹部。

典型的肠套叠患儿多有呕吐,阵发性腹痛,间歇期间如常,多发生在比较胖的孩子,男孩发病率偏高。果酱样大便是肠套叠的典型大便改变。但当出现这种大便时,多表示病情严重。早期诊断最重要,肠套叠属儿外科急症,如果误诊可引起肠坏死,严重者可危及婴儿生命。因此,当婴儿出现腹痛时,要高度警惕肠套叠的可能。典型的肠套叠诊断并不困难,但婴儿肠套叠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误诊。首先要想到肠套叠的可能,及时请外科医生会诊。

七、暑热症

婴儿为何发生暑热症

6个月以后的婴儿,活动量增加,代谢率增高,产热增多。但是,这么大的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汗腺发育也不足,出汗少,不易散热。基于以上原因,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南方和中部地区,往往是盛夏酷暑,天气异常炎热,尤其是在气候闷热,没有一丝凉风的时候,如果父母不注意给孩子避暑,婴儿就有发生暑热症的可能。

暑热症都有什么表现呢

暑热症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发热

主要表现是不规则的长期发热,体温波动于38-40℃,发热特点如下:

·体温的高低与气候有关:气温越高,孩子的体温越高;天气越闷热,孩子体温越高;天气稍有凉爽,孩子的体温就有所下降。

·高烧无汗:孩子体温虽然很高,但周身却没有多少汗液,可能仅在额头上有微微的汗水,可以说是干烧。

口渴、多饮、多尿

体温高时,一天可喝掉1000毫升以上的水,排尿达20次以上。即使这样喝,孩子的口唇也是干的。如果不给孩子喝水,婴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

病初似感冒

起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如流涕、喷嚏、鼻塞等。

其他表现

体温过高时,可有嗜睡、惊跳等症;

发热时间过长时,可以出现消化不良、食欲降低、面色发白、消瘦无力等症。

辅助检查可正常

尽管发热不退,到医院做血、尿、便、胸透等检查时,可能没有异常发现。有的淋巴细胞可以轻度增高。

暑热症的转归与护理

·有少数孩子可连续2、3个夏季都发生暑热症,但症状会逐年减轻。所以,如果您的孩子今年发生了暑热症,来年的夏季来临之前,妈妈可以事先做些预防。可给孩子服用些预防暑热症的中药,有条件的把孩子移到凉爽的地区。

·暑热症可持续1、2个月。气候炎热地区可持续3、4个月。所以,在孩子发热期,父母精心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原则上不使用退热药物。

·如果是母乳喂养儿,不要在此期间断母乳。给孩子吃富含蛋白质、容易消化、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饮食。

·室内要通风。

·每天给孩子洗温水浴,水温要比孩子体温低3-4℃。每次在浴盆中浸泡20-30分钟,水要相对多些。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水灌到孩子的口里和耳朵里。一定不能只让孩子自己在水里玩,成人不能离开孩子。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家庭中大多有空调、冷风机、电风扇等制冷设施,居住环境也比较好,拥挤家庭少了,室内通风也都很好,发生暑热症的机会不多了,但此症并非彻底没有了,在炎热的夏季,父母还是要注意预防的。

八、婴儿脱水热

婴儿发生脱水热的内在因素

(1)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

(2)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也不完善。

(3)汗腺没有完全发育,不能通过出汗带走体内的热量,主要靠物理对流散热。

婴儿发生脱水热的外在因素

(1)在炎热的夏季。

(2)室内温度过高。

(3)小婴儿被包裹得很严,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出去。

(4)没有补充足够的水分。

父母如何判断婴儿脱水热

(1)存在发生脱水热的外界因素。

(2)无名原因的发烧,体温可高达40℃以上。

(3)烦躁不安、口唇干燥、尿少、面色发红。

工作中常遇到的病例

就诊时父母怕宝宝受风着凉,都是把孩子紧紧地包裹着,几乎是不透一丝风,车里开着暖风空调,就诊前,体温还是正常的,到了医院,一测体温,让父母大吃一惊,体温竟达到了40℃,孩子发生了脱水热。

冬季里也同样会发生脱水热,有的书上把冬季的脱水热,叫闷热综合征。冬季里,尤其是没有取暖设备的家里,妈妈怕孩子冻着,不但把孩子搂在自己的被窝里,还用手臂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孩子的脸也被蒙在妈妈的怀里。结果,半夜里孩子发生了闷热综合征,出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症状。

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婴儿都有发生脱水热的可能。新手父母要注意避免环境温度过热,注意补充水分,婴儿一旦发生脱水热,应立即打开包裹散热,补充水分。降低室内温度,但不能马上就把窗门打开,温度降得过快,对婴儿也是不利的。在冬季,可以在室内洒些水,把卧室门打开。不但新生儿会发生脱水热,几个月的小婴儿也会发生的,父母在护理中要加以注意。

九、头部受伤

婴儿易遭受头部伤

婴儿头部受伤多是由于从高处坠落下来所致。婴儿头大而重,身体相对小且轻。当婴儿从高处坠落下来,或不小心跌倒,或受到硬物撞击,大多是头部着地。所以,婴儿很容易遭受头部外伤。

预防婴儿头部受伤要点

·不要让孩子一个人独自玩耍。

·去除孩子周围的不安全因素。

·不要忘记孩子没有自控能力。

·孩子没有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父母的呵护。

·保姆看护的孩子,父母要时常嘱咐注意孩子的安全。

·向看护人讲明这个道理:看护中不慎致使孩子受伤,千万不要隐瞒,一旦发生脑内伤,隐瞒就会贻误诊断,造成严重后果。

父母如何应对婴儿头部摔伤

·需要立即上医院的情形

1)外伤严重,需要手术缝合。

2)出血较多,父母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减少出血。

3)神志不清,应及时把孩子抱到医院,在去医院途中,要避免颠簸。

4)摔下后,孩子没有马上就哭,似乎有片刻的失去知觉,不哭不闹,面色发白,把孩子抱起时,感觉到孩子有些发软。无论有无其他异常,都应该到医院看医生。

5)父母尽管没有发现异常,但感觉孩子不像往常了,心存疑虑,不能确定孩子是否有内伤,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毫不犹豫地带孩子看医生。

·想到脑内伤的可能

孩子头部受伤后是否有问题,不能仅仅看表面现象。颅脑受内伤不一定能很快表现出来。比如硬膜下血肿,可以在外伤后的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后才出现相应症状。所以,如果孩子从高处跌落下来,尽管孩子没有任何异常,也不要掉以轻心。

1)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让孩子保持安静,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不正常表现。如有无呕吐、精神不振、惊跳、嗜睡、肢体运动异常等;

3)婴儿可能只会表现出嗜睡、烦躁、易惊、拒食、不易察觉的肢体小抽动。

如果时间长了,父母可能会忘记摔伤的事情,把出现的不典型症状误认为是感冒或胃肠道疾病,倘若父母没有向医生提供头部外伤的病史,医生也恰好没有询问,就有可能误诊。所以,有过头颅外伤的孩子,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父母不要忘记向医生说明,以便医生根据父母提供的病史,分析是否有脑内伤的可能(参见第七章第8节有关内容)。

十、婴儿倒睫

3、4个月的婴儿,面部开始变得圆圆的,两颊开始丰满,颧骨显得很高,眼睛被挤得弯弯的,总像是在微笑,是非常可爱的娃娃脸。

但是,就在这时,可爱的宝宝开始流泪了,两眼总是泪汪汪的,早晨起来,还会有眼屎。明亮好看的大眼睛让眼屎一遮,难看了,孩子还不时用小手揉一揉。

这时,妈妈可能会认为孩子患了结膜炎,在药店买了眼药水,可滴了几天,没有什么效果。妈妈就要想到,是倒睫引起孩子流泪了。

如果医生证实了是倒睫所致,可能会建议做手术,或父母怕睫毛扎坏了孩子的眼睛,也向医生提出手术。但做这样的决定还为时过早。实际上婴儿的睫毛很软,不会因为倒睫而刺伤孩子眼睛的,不要急于手术,随着婴儿的长大,这种倒睫现象会逐渐消失。极个别真正的倒睫,也要等到孩子大一点再手术好。因为小的时候不好确定是否能自然消失,所以不要急于手术。

十一、肛周脓肿

新生儿容易发生臀红,由于新生儿皮肤薄嫩,很容易破损,细菌通过破损皮肤侵入皮内组织,发生臀部感染。一旦发生臀部感染,就有可能发生肛门周围脓肿。

婴儿排便时哭闹,更换尿布时,一旦碰到脓肿处,就会引起疼痛。患有肛周脓肿的婴儿拒绝换尿布,只要妈妈一打开尿布,婴儿就会大哭。

肛门周围脓肿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肛瘘,给婴儿造成极大的痛苦,如果细菌侵入血中,还会引起败血症。所以,当有臀红时,妈妈要随时观察婴儿臀部是否有感染。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治疗。

十二、口腔疾病

婴儿期口腔感染比较常见的有疱疹性咽峡炎、溃疡性口腔炎、手足口病。

婴儿口腔疾病的主要症状

呕吐、发热、流口水、不吃东西,尤其是不能吃固体食物。婴儿口腔疾病严重时,最喜欢喝的母乳,也会拒绝。妈妈把奶头送到孩子嘴里,刚一吸吮,可能就会把奶头吐出来,大声地哭,哭得很伤心,还会打挺地哭。本来很乖的孩子,把妈妈闹得没有办法,到了晚上更是哭闹,孩子又饿又不敢吃。

妈妈不知道孩子口腔有病之前是很害怕的,往往认为得了什么大病,急忙跑到医院,当医生告诉妈妈,孩子口腔出了问题,或者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或诊断是溃疡性口腔炎,妈妈可能有些不相信。心想:嘴里小小的地方感染,孩子能这么重,烧得这么高,有的婴儿体温会到40℃。呕吐也厉害,滴水不进,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医生解释后,妈妈相信了,取了药回到家里。可药物根本就喂不进去,连奶都不吃,怎么能吃进去药呢,这位医生忽视了这一点,口腔有病的婴儿是不会乖乖地吃药的。疱疹长到咽部,如果不溃破,还能够咽东西,一旦溃破,即使不咽东西,也会感到火辣辣的疼,咽东西就更疼了,婴儿怎能不哭不闹呢?

有感染,唾液分泌增加,可因为嗓子疼,又不敢吞咽,就会流口水。所以,患口腔疾病最典型的症状是流口水。

口腔疾病的就医和家庭护理

引起口腔溃疡的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菌是病毒,这两种病原菌侵袭体内后,都会引起婴儿全身中毒症状,高热不退。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是1周左右,发热可持续3、4天,如果不合并细菌感染,可自行痊愈。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一周左右就能自愈,不要给婴儿喂口服药,局部涂药也没有什么意义,只能给孩子带来疼痛,就不要折腾孩子了。婴儿不敢吸吮,用小勺给孩子一点点喂奶,一定要喂凉一些的,热会使孩子疼。如果喂冰糕,孩子会喜欢吃,冰糕能减轻病痛,但对于没有吃过冰糕的婴儿,不能过多喂,会使婴儿肚子不舒服,或者腹泻。

溃疡性口腔炎需要使用抗菌素,在控制感染之前,婴儿持续高烧,由于服药困难,多采取口腔局部涂药,但有时难以奏效,孩子不吃不喝,又高烧,只能静脉使用抗菌素。

还有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也能引起口腔病变,叫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症状有些相似,病程经过也差不多。不同之处是在手、足心长出水疱样丘疹,有的在臀部也会长出疱疹。手足口病也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特殊治疗,一周左右能自行痊愈。

如果婴儿体温过高,有发生高热惊厥的可能,所以要注意控制体温。婴儿不能口服用药,可以使用退热栓,退热效果好,还免除打针给孩子带来的疼痛。

婴儿也可以患牙龈炎,牙龈炎也多是细菌感染所致,表现高烧,牙龈红肿,严重者牙龈成绛紫色,牙龈出血,如果满口牙龈都发炎了,婴儿刚刚萌出不久的乳牙,都有可能松动。婴儿根本不敢进食水,多需要静脉使用抗菌素,这时要想到口蹄疫。

十三、婴儿耳病

婴儿期容易患耳病,尤其容易患中耳炎,还有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等。

婴儿容易患耳病的原因

婴儿的耳咽鼓管是又短又粗,还呈水平位,当婴儿感冒咽部发炎、流泪、吐奶、呛奶时,奶水容易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可引起婴儿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发炎、外耳道疖肿等。如果婴儿总是枕在潮湿的枕头上(爱出汗的婴儿,汗液把枕头弄湿了;爱吐奶的婴儿,奶液流到婴儿的耳朵底下),还可引起婴儿耳后湿疹。

婴儿耳病很容易漏诊

无论是外耳,还是中耳,只要发炎,都会引起疼痛。尤其是中耳炎,在没有穿孔以前,疼痛是很剧烈的。从外观上也看不出来,所以,妈妈也想不到,更发现不了婴儿患了中耳炎。

耳膜穿孔影响宝宝听力吗

中耳炎导致耳膜穿孔时,疼痛会突然消失,孩子也不哭了,但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孩子耳朵里流出了黄色的液体或脓性分泌物。

在没有穿孔前做出诊断,穿孔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如果医生告诉妈妈孩子是中耳炎,耳膜已经穿孔了,父母会很着急的。那还了得,孩子耳膜穿孔了,听力一定受到很大影响,还不聋了。

妈妈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婴儿和成人不同,即使骨膜穿孔了,也能够长好,不会造成耳聋的。当然,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不让发生骨膜穿孔是最好的。穿孔了毕竟有过损伤,总不如不受损的好。

预防漏诊父母很重要

当您的婴儿感冒后,出现哭闹,或发烧,哭闹,找不到其他病因,就要想到是否患了中耳炎。想到了,就会及时带孩子看医生,也会提醒医生检查一下,是否患了中耳炎。

不要小瞧父母的作用,有些疾病就是在父母的提醒下,诊断出来的。因为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最了解孩子。如果父母肯定孩子不正常,医生即使暂时没有发现,也会很重视父母的看法,做详细的检查。

父母如何发现婴儿耳病

外耳发炎或疖肿,妈妈只要能够想到,就能看出来。有外耳炎症的,只要触碰到孩子的耳朵,婴儿就会哭闹,把孩子放到枕头上,孩子就哭闹。父母就要仔细查看一下了,是否耳朵发炎了,是否头皮上有疖肿,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中耳炎在穿孔前是很疼的,但是婴儿哭闹得也许并不是很剧烈。这并不是婴儿不太疼,也不是婴儿感觉不到,而是婴儿不敢大声剧烈地哭。一哭,中耳内的压力就会增高,就会使已经发炎的耳朵更疼,所以婴儿就小声地哭。但是妈妈能感觉到,孩子是比较痛苦的,是真的难受地哭。这只有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妈妈才能够体会到,妈妈能解读孩子的特殊语言,尤其是哭和身体语言。

十四、婴儿常见皮疹

皮肤疾病需要视诊

婴儿出皮疹是比较常见的,但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皮疹,父母都不能自行做出判断。就是向有经验的医生咨询,医生没有亲眼看到皮疹的样子,也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所以,一旦孩子出了皮疹就要看医生。

在这里谈一谈常见的婴儿皮疹,目的是让父母了解皮疹的有关知识。看病时,医生和父母讲了一些病症,但如果赶上病人比较多,医生可能不会很详细地解释;即使解释得比较清楚了,可回到家里,可能忘记了大部分;这时根据医生的诊断,翻翻书,对父母还是很有帮助的。

婴儿尿布疹

最常见的是尿布疹,尿布上的尿紧贴着婴儿的皮肤,被尿布遮盖的部分不透气,容易发生尿布疹,女婴更易得尿布疹。

避免得尿布疹的最好办法

打开尿布晾一晾臀部,这在温暖的季节是容易做到的,在孩子下面放一块大的防水尿布,在孩子屁股下,再放一块小尿布,让孩子光着屁股,就能很好地预防尿布疹。如果要裹上尿布,用清水洗净,在臀部涂上鞣酸软膏或其他矿脂保护层,可有效防止尿布疹。不要用肥皂或其他洗涤品洗孩子的臀部,清洗尿布时也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品。不要让孩子睡电热毯,室内温度也不要太热。孩子出汗,尿布里又热又湿,就容易患尿布疹。

有尿布疹时,不适合使用纸尿裤了,尤其是夏季。晚上很乖的婴儿,可持续很长时间不醒来吃奶,尿湿了尿布也不闹,妈妈和孩子睡得很香,妈妈很满意,可孩子却患了尿布疹。尿布疹并不可怕,妈妈没有必要为了尿布疹,半夜起来给孩子换尿布,妈妈睡不好,孩子也不高兴,甚至会由于换尿布时,把孩子弄醒了,孩子哭很长时间。睡前换厚一点的尿布,在孩子的臀部涂上矿脂防护层,就能有效防止尿布疹。尿布疹严重时,皮肤破损,会发生细菌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看医生。

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民间称为“奶癣”、“奶疮”、“胎毒”、“湿毒”等,是婴儿常见的皮肤疾病。婴儿湿疹与婴儿本身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过敏体质的婴儿爱患湿疹,有消化功能紊乱的婴儿也爱长湿疹或皮疹,有的婴儿是因为对乳类过敏而长湿疹。

婴儿湿疹的三种类型

同是婴儿湿疹,可有不同类型的皮损表现。妈妈也发现了这一点,自己孩子的湿疹和别的孩子的湿疹好像不一样,别的孩子用的湿疹药物,效果很好,可是到了自己孩子这里,效果就不那么好了。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湿疹的类型不同。都有哪几种类型呢?

主要是三种,最常见的是湿润型:这样类型的湿疹,多发在比较胖的小婴儿身上。湿疹好发部位是头顶、额部、两脸颊部,分布比较对称,仔细看一看,发生湿疹的地方,可见到红斑、小丘疹、小包,还常常有糜烂、结痂,总体看上去湿润,有渗出。另一种类型常见于身体较瘦、营养状况比较差的婴儿身上,属于干燥型。主要皮损表现是皮肤发红,可见丘疹,有糠状鳞屑,看起来像是往下掉白皮似的,没有渗出,是干巴巴的样子。妈妈用手摸一摸,皮肤显得粗糙、发干。第三种就是脂溢型的,好发于头皮、两眉间,眉弓上,有淡黄色的、透明的脂溢性渗出。看起来油乎乎的,又显得很脏,本来孩子白净的小脸上,长出这样的湿疹,显得很不协调。

婴儿湿疹的护理与用药

婴儿湿疹的主要症状就是瘙痒。所以,有湿疹的婴儿总是显得很烦躁,用小手不断地蹭脸,手的动作不协调前,用胳膊在脸上擦来擦去的。如果天气热,或室内温度高了;给孩子穿得过多;尤其是冬季里,室内空气不流通,房间内潮热潮热的,有湿疹的婴儿就更严重了,痒得厉害,半夜里闹得不能睡觉。孩子有湿疹了,妈妈就要让孩子凉爽些,会使孩子舒服些,湿疹也不那么痒了。

刚刚长湿疹时,一定要带孩子看医生,让医生分析一下是什么类型的。因为湿疹的类型与治疗有关,不同类型的湿疹选择不同的外用药物,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把药物选择反了,治疗效果就不理想。因此,在疾病初期,父母不要自行买湿疹药膏或者听别人介绍的药品和偏方。湿润型湿疹可采用局部湿敷或涂用安抚性温和无刺激的,又具有收敛保护作用的药物,而不宜使用洗剂,霜剂或软膏类药物。干燥性湿疹可选用含有激素的乳膏类药物,也可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脂溢性湿疹可用一些霜剂。

婴儿玫瑰疹

也称幼儿疹,有的书称为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本病由柯萨奇病毒B引起,多见于婴儿,冬春季节多见。

婴儿玫瑰疹往往是回顾性诊断

没有患过病的婴儿,突然发热,体温高达39℃时,父母会很着急,会急忙抱孩子去医院。医生检查后,可能会告诉父母,孩子可能是感冒,再仔细询问,医生会说,孩子咽部发红,但没有扁桃体发炎肿大。肺部听诊没有异常,血象淋巴细胞偏高,其他可能是正常的,细心的医生可能会摸一摸孩子的枕后,告诉家长,孩子枕后有肿大的淋巴结。有经验的儿科医生,根据这些情况,可能会和家长说,孩子是病毒感染,会烧3-4天,如果皮肤出了皮疹,体温就会退的。医生疑诊您的孩子患的是婴儿玫瑰疹。在没有出皮疹前,医生只能是疑诊,不能完全确诊,婴儿玫瑰疹往往是回顾性诊断,当皮疹出来时,就意味着孩子的病已经好了。

婴儿玫瑰疹典型的症状就是“热退疹出”,在没有出疹前,持续高热,又不能确诊是什么病之前,父母会很着急的。如果医生没有告诉家长,出了皮疹体温降到正常,病就好了,即使体温正常了,因为又有皮疹出来,父母可能会更加着急,把孩子抱到医院,孩子出疹性疾病总是让父母害怕的,恐怕是麻疹,孩子留下满脸的麻子,那还得了。尽管打了麻疹疫苗,妈妈也不放心,如果还没有打,妈妈就更着急了。

与其他常见皮疹的鉴别

有经验的医生,如果能详细和家长讲清楚,父母可能就不会这么着急了。皮疹常首先发于颈部,以后向躯干肢体蔓延,皮疹广泛对称,鼻部、颊部、肘膝关节以下,尤其是手脚不发生皮疹。皮疹很小,红色,周围有红晕,很像麻疹或风疹。婴儿玫瑰疹,不用药物治疗,婴儿也多没有痒感,即使有也比较轻。几天后很快消退,最长不超过5天,多于2天后就逐渐消退。如果医生想到是这个病,不给孩子使用抗菌素是非常好的。

风疹发烧比较低,多是发烧当天或第二天就出现皮疹。麻疹发烧很高,多于发烧第四天出疹,出疹时,体温更高,可高达40℃。偶可类似猩红热或荨麻疹,猩红热多见于较大孩子,于发烧第二天或第三天出现皮疹,同时有扁桃体肿大化脓,杨梅舌或草莓舌,血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荨麻疹很少有发烧,瘙痒很厉害,时隐时现是其特点。

本病也应该与药疹相鉴别,高烧的孩子肯定要吃药,药物也可引起皮疹。但是,鉴别不清时,这样处理:出了皮疹,不发烧了,就可以停药观察;如果是药物疹,停药后也就慢慢消退了。

痱子

热就要出汗,出了汗就长痱子,所以预防和治疗痱子的关键,就是不要让婴儿热着,出汗了,要及时洗去汗液。少穿衣服,夏季小婴儿最好不穿衣服,盖上肚子就可以了。室内保持通风凉爽,勤洗澡,不把孩子捂得满身是汗,孩子就不易出痱子了。痱子不是什么病,不需要治疗,不热了,把汗洗干净了,痱子自然就消失了,也不会再长了。

为什么不赞成使用痱子粉呢一是在使用时,粉末可能会吸到孩子的呼吸道,作为刺激性异物,刺激呼吸道内膜。其二是,出痱子的原因就是热,出汗,擦在身上的痱子粉,很快就会被汗液浸湿,成了痱子膏泥,粘在皮肤上,对皮肤的刺激是比较厉害的,同时使皮肤呼吸受到痱子粉的堵塞,根本就起不到防痱的作用了。

十五、蒙被综合症

不容忽视蒙被综合症的危害

蒙被综合征大多是途中发生的。主要是:1)在就诊途中;2)在去娘家挪窝的途中;3)在去朋友家做客的途中;4)旅途中等。这种情况并非只见于新生儿,也可见于小婴儿。严重的蒙被综合症可危及婴儿的生命。千万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发生了,可能就是家庭的一场灾难。

真实的病例

有这样一个病例,孩子40多天,妈妈带孩子到娘家去了,可是,到了娘家,打开婴儿包裹,父母傻眼了:孩子面色发紫,呼吸微弱,满头是汗。急忙又抱到医院,但没有抢救过来,孩子永远地走了。夫妻反目成仇,奶奶也闹着要孩子,灾难就这样降临在这个曾经充满欢乐的家庭里。

更多病例

来医院就诊的患儿中,本来就是一般的感冒,但打开包裹时,孩子已经呼吸衰竭了。本来是看脐带脱落情况来了,可打开包裹,孩子已经高烧达40℃多了。

发生蒙被综合症的后果

蒙被综合症的后果难以预料,轻的仅仅是满头大汗,发烧;重的呼吸急促;严重的可出现呼吸衰竭;更严重的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出现不可逆转的脑损伤。

父母无论带孩子到哪里,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

·一定要把孩子的口鼻露出来,严寒的冬天更要谨记。

·时刻想着看一看孩子的情况。

·孩子的呼吸是否均匀。

·孩子的面色是否正常。

·把手伸到孩子的口鼻跟前,试一试孩子呼吸是否正常。

·孩子不会因为面部透点气,就受风的,不要把孩子的脸蒙得严严实实的,再次强调冬天或天气恶劣的情况更要注意。

·没有发生的事情,总认为不会发生,一旦发生了,那就晚了。没有哪位父母会故意蒙上孩子的口鼻,蒙被综合症的发生都是无意中发生的。

十六、营养不良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维生素B12缺乏)。婴儿期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并不少见,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比较少见。

缺铁性贫血

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婴儿,6个月以前发生的主要是婴儿生理性贫血,但是,未成熟儿在很早就可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

饮食不当导致贫血

人体内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食品中含铁最高的是黑木耳、海带和猪肝等,其次是瘦肉类、蛋类和豆类。蔬菜、粮食中的铁吸收率比较低,仅为1﹪,肉类食品中的铁吸收率比较高,可达10﹪-22﹪。如果植物和肉类同时摄入,可增加植物中铁的吸收率。但是,牛奶和蛋则起不到这种作用。蛋本身所含的铁,吸收率也比较低,但蛋中铁的含量是比较丰富的,所以,蛋也是婴儿补铁的重要食物。维生素C、维生素A有促进铁吸收作用,而茶和咖啡则影响铁的吸收,尤其是茶叶中的鞣酸遇铁形成鞣酸铁复合体,可使铁的吸收减少75﹪,所以,婴儿不宜喝茶。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有给婴儿喝凉茶解暑的习惯,这不但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引起缺铁性贫血。

婴儿体质与贫血

出生体重越低,体内铁的总量越少,发生贫血的可能性越大。胎儿经胎盘输血给母体、双胎间输血、分娩中胎盘血管破裂、脐带结扎时间长短等都可影响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

早产儿比足月儿对铁的需要量大,足月儿一年如果需要补铁156毫克,早产儿就需要补充276毫克,如果不及时补充会发生贫血。所以,早产儿的母亲,一定要重视孩子铁的补充。

乳类食品、添加辅食与贫血

乳类食品中铁的含量是极其低下的,母乳中铁的含量比牛乳和羊乳高些,但也与乳母饮食习惯有关,如果乳母饮食中缺乏含铁食物,母乳中铁的含量也会相对减少的。

生后6个月的婴儿,如果不及时添加辅食,储存的铁用完后,就会发生贫血。人工喂养儿,要注意配方奶中铁的含量,在没有添加辅食前,喂强化铁的配方奶。母乳喂养儿,6个月以后,如果没有及时添加辅食,也有发生贫血的可能。

1岁以内的婴儿生长迅速。储存的铁基本上用于补充血容量的扩充。如果有慢性失血,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有学者认为,1岁以内的婴儿,每日摄入未经煮沸的鲜牛奶超过如果1000毫升(2斤纯鲜奶),有的婴儿可能出现慢性肠道失血。所以,1岁以内的婴儿最好不吃鲜牛奶,吃配方奶更好。

早期发现贫血

如果出现了贫血,婴儿会面色发黄,口唇缺乏血色。但是,婴儿轻度贫血不易被家长发现。一旦婴儿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妈妈抱着时,不是很欢,总是喜欢依在妈妈的怀里,吃奶和饭都不是很香,虽然不厌食,但看起来对吃没有什么兴趣的样子。妈妈可考虑是否有贫血,请医生检查一下。

缺铁性贫血一旦确诊,治疗是比较简单的。多吃含铁的食物,服用补铁剂治疗。

婴儿巨幼红细胞贫血

婴儿期体内维生素B12的储存比较多,而需要量又比较少,因此,婴儿发生巨红细胞贫血的比较少。婴儿期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多是由于母亲缺乏维生素B12,导致婴儿体内维生素B12储存不足;出生后又是纯母乳喂养,母乳中的含量也极低。

婴儿期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时,多有典型的神经系统表现,但是其表现并不一定与贫血程度一致。其表现,主要是表情呆滞,对周围反应极不灵敏,目光发直,少哭不笑。原来会笑的孩子,现在不笑了,就要想到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可能。

十七、母源性疾病

孕期大补

为了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小宝宝,孕期大补特补,山珍海味,生猛海鲜,高蛋白高营养,水果蔬菜样样齐全,却忘记了科学的膳食结构,又缺乏必要的运动,结果导致巨大儿,增加了产伤和窒息缺氧的风险,增加了剖腹产率,延长了婴儿第一次哺乳时间。母亲高血脂,高血糖,小儿脂肪细胞数目增加,为未来的小胖子心血管疾患播下了危险的种子。

化妆品影响

母亲年轻漂亮,免不了浓妆淡抹。工作了一天,妈妈回到家,亲吻一下宝宝的小脸蛋,小宝宝再回敬给妈妈一个吻,真是幸福极了。可天长日久,妈妈的唇膏、面部护肤品一点点被小宝贝接受,其中的铅、雌激素、香料、色素进入小儿体内,会引起慢性铅中毒、性早熟等病症。

增智助长品的诱惑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儿童增智助长品让家长们应接不暇。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聪明高大呢且不说那些产品有无伪劣之嫌,即便是真品正品,吃多了吃滥了,非但不会使孩子越来越聪明高大,反而会干扰孩子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依赖性。聪明高大不是“吃”出来的,病可是能吃出来。

清热解毒成惯例

孩子吃的喝的应有尽有,妈妈还嫌宝宝吃得少。父母过夏天,宝宝还穿着春天的衣服,生怕冻着孩子。结果孩子躁动不安,不思饮食,这时着急的妈妈第一想到的就是宝宝“火大”或“积食”,需要清热解毒。清热解毒药成了孩子的必备药,同时伤了孩子稚嫩的脾胃和肝肾。

高营养,高上加高

没有哪位妈妈嫌自己的孩子胖的,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胖。等到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胖墩儿了,为时已晚。孩子不但要承受肥胖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疾病,还要走上漫长而又艰辛的减肥之路。妈妈们要记住,胖不是健康的象征,还会缺乏微量元素,缺钙,贫血等。肥胖还会使孩子过早患上“小儿成人病”。合理的膳食结构最重要,吃得清苦一点,粗一点。

生活环境不“卫生”

这里所说的不卫生可不是“脏”的意思,是广义的卫生。如:室内空气是否清新,温度湿度是否适宜,有无有害气味和有害物品,豪华的装饰是否是绿色环保型材料,大理石的放射性是否超标,室内灯光是否影响孩子休息等。

衣服多上加多

在门诊,我常常看到孩子们满头大汗,满脸通红,把听诊器伸到衣服里,背心衬衣甚至棉衣都是湿的。这要是换了大人准会说“热得真让人难受”。孩子不会说,就只能哭,越哭越热,越热越哭,妈妈却全然不理会孩子的痛苦,还在给孩子捂,怕把孩子“闪”着,着凉感冒。孩子要到大自然中去,抵御大自然的侵袭,提高自身抵抗能力对孩子们是何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