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蛀指南5期——蛀牙元凶——致龋菌
1.致龋菌的由来
致龋菌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口腔内存在的某些细菌容易驻扎在牙齿表面,而且有产生酸耐酸的特性,我们称之为致龋菌。致龋菌在牙齿表面形成一成膜,也就是“牙菌斑”。牙菌斑是成千上万细菌们的房子,在房子里它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把牙齿上的食物分解,从而产生酸。而累积在牙齿表面的酸会造成牙齿硬组织脱钙,矿,磷等离子游离出来,牙齿硬度降低,牙齿逐渐崩解形成龋洞,也就是蛀牙。龋洞深达牙髓,造成牙髓感染引起疼痛,继续波及根尖会造成根尖周围炎症,甚至面部肿胀。
2.什么是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按其部位可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它牢固地粘附于牙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牙菌斑可视为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口腔卫生差的人,牙齿表面最容易堆积形成牙菌斑,有牙菌斑就会发生龋齿,食物与龋齿的发生关联十分密切。现代人的食物逐渐精细和食糖摄入量增加,也同样增加了龋病的发生几率。
3.儿童龋齿的表现
儿童一旦患了龋病,首先是牙齿硬组织发生破坏,主要表现在牙齿硬组织的色、形、质发生改变形成龋洞。第一,变色。牙齿由原来的乳白色变成黄色、褐色甚至黑褐色。一般来:急性龋,颜色浅;慢性龋,病变久,破坏重,颜色深。这时候儿童一般没有什么不适,家长却发现牙齿变色了 。第二,变质。是牙齿的硬组织变软,牙齿的矿物质被溶解,儿童进食时可有发酸、食物嵌塞的感觉。第三,牙齿组织变软,逐渐崩解、塌陷、形成龋洞。吃饭时,食物嵌进洞内,引起疼痛,过冷过热刺激也可引起牙痛,严重者细菌侵犯牙髓,可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不少家长认为:乳牙反正要替换的,患了龋齿不治疗也不要紧。殊不知,龋齿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重点防治的第三大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龋齿是由细菌产酸引起的牙齿腐蚀、破坏、崩解。但因为每个人口腔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不同人刷牙,同样饮食的情况下,有的人容易蛀牙,而有的人不容易蛀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