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的妈妈,需要补充维生素A吗?
#清风计划##超能健康团#
维生素A是一种易氧化的脂溶性维生素,不能耐受氧气和阳光。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A,只能够从新鲜的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A生理作用:人体维生素A绝大部分储存于肝脏,并持续缓慢释放入血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需要。维生素A生理作用体现在以下四点:
眼:维生素A可转化为视网膜的感光物质,维持明视觉;维持结膜和角膜结构的完整和湿润。维生素A缺乏早期可出现夜盲症(看不清暗处事物)、干眼症。孕期维生素A缺乏的早期就可出现夜盲症,可以及时提醒孕妇加强维生素A的补充。
维生素A促进全身皮肤和粘膜生长,包括眼部。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皮肤损害(皮肤干燥、粗糙、脱皮,如毛周角化症和痤疮等),以及消化道(可见腹泻)、呼吸道、泌尿道损害。
生长和生殖:维生素A可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促进胚胎的生长和发育。严重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胚胎畸形。
红细胞和白细胞:维生素A促进铁释放入血,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因此,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贫血,单独补铁不能纠正。此外,维生素A还促进多种白细胞的生长和功能,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抵抗力降低,易发生感染。孕期容易出现贫血,如果长期大剂量补铁仍然不能纠正贫血的,应考虑维生素A缺乏或锌缺乏导致的顽固性贫血。
既然维生素A这么重要,那么我国维生素A缺乏状况是怎样的呢?根据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孕早期和孕晚期维生素A边缘亚临床缺乏率(血清视黄醇<1.04 μmol/L)较高,北京地区缺乏率在30%以上,流动人口及农村地区缺乏率更高。
幸运的是,维生素A的来源非常广泛,食物性维生素A包括动物来源的视黄醇和植物来源的β-胡萝卜素。人体利用的维生素A就是视黄醇,β-胡萝卜素必须在体内转化为视黄醇才能被利用,故下文中维生素A均指视黄醇。新鲜的鱼、肉、蛋、奶等均含有丰富的视黄醇,其中动物肝脏含量极高。
新鲜的深绿色蔬菜和红黄色水果均富含β-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视黄醇,然而其转化效率很低(目前研究发现,β-胡萝卜素吸收并转化为视黄醇的比率仅为1/6~1/20),因此,对于维生素A缺乏的孕妇,动物性食物补充效果优于植物性食物。
但是,对于每天肉食过多或维生素A摄入过多的孕妇,补充植物性β-胡萝卜素反而更安全:1)这是因为当机体维生素A过量时,机体主动终止β-胡萝卜素转化为视黄醇的生物合成过程,从而避免维生素A过量;
2)超大剂量摄入β-胡萝卜素导致高β-胡萝卜素血症,只会导致皮肤黄染,其他毒性极其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维生素,故炒菜时适量放食用油可促进其溶解和吸收。食物中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含量如下表:
只要食量正常,荤素比例适当,维生素A缺乏非常少见。然而,妊娠期女性却是维生素A缺乏的高危人群。在妊娠期,胚胎的生长和发育依赖维生素A,孕妇在孕早期往往食欲欠佳,而孕晚期胎儿生长迅速对维生素A需求旺盛,所以孕期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
基于我国的国情,我国维生素A的补充应因地制宜,个体化补充。下面从妊娠期女性的角度分析和推荐维生素A合理补充。
妊娠期维生素A的补充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孕期维生素A补充量为每日2400 IU视黄醇当量。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维生素A摄入过量非常普遍,每天从食物摄入的视黄醇可达8000 IU以上,所以他们更担心维生素A过量导致畸形。维生素A相关的畸形又称“颅神经嵴”畸形:如唇腭裂、小眼或无眼畸形、小头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
目前的研究认为,每日维生素A补充量不超过10000 IU时不存在致畸风险。为什么呢?维生素A补充剂主要成分为视黄醇和视黄醇酯,可在肝脏大量储存和缓冲,不具有致畸性。但如果过量补充维生素A,如每天服用视黄醇30000 IU以上,可轻微升高血液中代谢产物视黄酸的浓度,如全反式维甲酸和异维甲酸。血液中这些成分浓度过高则具有明确致畸作用。因此,孕期维生素A的补充建议如下:
- 我国孕妇维生素A的边缘亚临床缺乏率较高,应鼓励孕期增加维生素A的补充。
- 孕期多种元素补充剂尽量选择国内版,国外版不适合国人,因为国外不同版本补充剂主要为植物性β-胡萝卜素,视黄醇含量偏低,甚至不含视黄醇。
- 孕期任何时间补充视黄醇剂量在2000~8000 IU都是安全的,如玛特纳含有视黄醇1500 IU,爱乐维含有视黄醇4000 IU。
- 富裕家庭孕妇应避免同时吃动物肝脏等维生素A含量极高的食物。
- 孕早期呕吐剧烈期间,应补充视黄醇 4000 IU以上。
- 素食主义者,孕期应补充应补充视黄醇 4000 IU以上。
- 城市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应重视维生素A的补充。
- 贫困和农村家庭可从备孕期开始补充维生素A。
看病找医生,吃药问药师,“问药师”是由知名药师冀连梅老师联合海内外精英药师组建的药师团队,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循证实用的用药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果您有具体的用药问题,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问药师”上向专业药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由“问药师”团队申新田药师供稿)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