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发病率快速上涨,我国的治疗预防水平却……

文 / 医学界肿瘤频道
2019-05-09 10:28

胸的大小不是问题,健康才是!

我叫张洪涛,是一名癌症药物研究科学家,1994年,我来到美国,一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乳腺癌治疗药物。

2017年的时候,有个大学同级的同学找到了我,说得了乳腺癌,问问有没有什么办法治疗?

我帮同学联系上了北京一个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临床试验,但是,因为身体状况太差,根本无法入组。

几个月后,同学去世了,留下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我同学去世的时候,还没到50岁;87版《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也是40多岁得的乳腺癌;而歌手姚贝娜,检查出乳腺癌的时候,也就30岁左右。

为什么那么多年轻的女性,都得了乳腺癌?

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并不高。可是目前中国的乳腺癌死亡死亡人数早已经超过了美国。

这其中,除了庞大的人口基数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和中国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有关

我想以我受过的学术训练以及亲身经历和各位聊聊,我们其实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去预防以及应对乳腺癌的。

年纪轻轻,就得了乳腺癌

对比中外的乳腺癌流行病数据,会发现中国的平均发病时间要比西方国家早5-10年[1]根据美国乳腺癌发病的数据统计,只有2.4%的患者是在35岁以前发病,但是在东亚,这个比例是9.5%~12%[2],这意味着,在中国有更多的年轻女性遭遇了乳腺癌。

2015年1月20日,深圳,歌手姚贝娜追悼会在深圳殡仪馆举行。30多岁的姚贝娜被检查出乳腺癌时,还是很年轻的年纪,东亚女性的发病年纪比西方更早 / 视觉中国

虽然中国女性乳腺癌整体发病率低于欧美。可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比较高,现在每年的乳腺癌新发病例数,已经可以和美国并驾齐驱了。

据统计,从2000年至2011年,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保持着3.9%的年增长率,到2015年,中国每年有27万乳腺癌女性新发病例,约有7万女性因为乳腺癌去世[3]。

中国乳腺癌的增速世界领先,但是治疗却没有世界领先。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一些患者观念陈旧以及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导致接受现代医学的治疗。但这却不是拉低治疗水平的唯一原因。

2011年3月31日,英国伦敦,志愿者身穿“乳房装”在街头穿行,以提高人们对乳房定期检查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女性对于乳腺癌的重视则不多 / 视觉中国

中国大部分乳腺癌患者会选择乳房全切手术,但是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

一个对乳腺癌手术的调查研究发现,即便是同样小于2厘米的乳腺癌,中国做乳房全切术的比例是66.7%,而西方国家只有21.7%,大部分都选择保乳手术、乳房重建手术[4]

对于早期患者来说,采取保乳手术其实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通过保守的保乳手术,再配合必要的局部放射治疗,患者生存率不会受到影响。而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和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如焦虑、抑郁、身体形象、性行为和自尊)都要优于乳房全切手术[5]。

2016年9月18日,美国洛杉矶,第68届艾美奖颁奖典礼,茱莉亚获奖,战胜乳腺癌的她精神熠熠,她选择的是保乳手术,治疗效果很不错 / 视觉中国

不必要的全切手术让她们失去了胸脯,化疗让她们失去了头发,治疗的费用也抹去了她们银行卡里的余额。

虽然乳腺癌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癌症,但是慌乱之中陷入的乳腺癌治疗,分分钟会把她们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乳腺癌容易找上哪些人

当然,没有人愿意走到乳腺癌的那一步。

如果等到乳腺癌已经发生,再琢磨怎么去治疗,那已经太被动了。了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才是躲开乳腺癌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有人会问我“我得了乳腺癌是不是因为我运气不好,所以命中注定了要得这个病?”

实际上, 绝大部分乳腺癌,都是非遗传性的。目前发现,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导致的乳腺癌,只有很少一部分,约占乳腺癌发病总数的13%[6]。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办法,避免所有因为后天的因素而导致的乳腺癌,但是,一篇发布在《英国癌症杂志》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约23%的乳腺癌,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避免[7]

比如,拒绝吸烟,拒绝二手烟。

2006年7月4日,江苏省淮安市,吸烟的农村妇女。吸烟会让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大大增加,为了健康,最好还是戒烟 / 视觉中国

很多女性不知道,吸烟以及二手烟才是女性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吸烟会让乳腺癌风险增加255%,二手烟会增加47%[8]。

中国是烟草消费的大国,吸烟不只导致跟肺癌,也会增加其中很多种癌症的风险。

全球烟民有11亿,其中3亿在中国,某些地方男性烟民的比例达到了50%。女性的吸烟率没有男性高,保守估计有20%,但是即便不吸烟,只要生活中有男性出没,那就会有60%~70%的机会笼罩在二手烟之中。

2018年8月22日,郑州,两名男士吞云吐雾,肆无忌惮地将烟吐向身边的女人,她们成了二手烟的受害者。二手烟也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 视觉中国

除了吸烟,还有一项危险因素是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亚洲女性更年期之后,开始变得更容易发胖,而更年期肥胖和乳腺癌有着重要的联系[9]。中国女性在更年期之后,如果BMI超过25(BMI是衡量是否超重、肥胖的一个指标),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将增高至3倍[10]。另外一个可以参考的指标是腰臀比。如果腹部脂肪比较多,腰就会比较粗。腰臀比高于0.86就属于腰比较粗,低于0.75则属于比较细。 腰粗的女性,很不幸乳腺癌风险也比较粗,是腰细者的2倍[10]

想要规避因发胖带来的乳腺癌风险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持运动。

2016年,欧美一个对144万人口的调查表明, 运动可以减少10%乳腺癌发病风险[11]。

2010年6月13日,西安劳动公园,不少中老年人在此跳舞健身。 运动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所以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运动哦 / 视觉中国

而对于大妈们来说,本身运动场地就比较少,广场舞就成了她们的最佳选择,所以只要在恰当的时间段,我们年轻人还是不要太过于苛责了。

你知道的预防知识可能是错的

据我多年的观察,中国乳腺癌在预防上其实做得并不够。

2015年的时候,我开了一个自己的公众号,和读者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我发现很多中国人的养生观念是错的,而有些错误甚至存在一些健康风险。

比如,很多女性在日常皮肤护理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危险的坑,一个跟乳腺癌有关的坑,就是使用雌激素。

美国曾经从马尿里提取雌激素,本来是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但也被年轻女性们用来做驻颜之术,而且长期使用。

2017年7月21日,墨西哥华雷斯城,当地一所美容院为上门的顾客做面膜。但是不恰当的皮肤护理,有时候也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 视觉中国

驻颜可能确实有效果,但是也有代价:乳腺癌的发病数增加了[12]!而在限制使用之后,乳腺癌发病数也就下降了。

2017年,香港一个生物公司,从当地实体店及京东、天猫平台,买来了30个知名品牌的面霜进行检查,结果发现6款产品含有类雌激素活性。

所以,如果用了含雌激素的产品,驻颜的效果出来了,培养成了长期使用的习惯,离乳腺癌就更近了。

还有,很多女性都会有意识的进行乳腺自检,但是我们所看到的网上自检指导,不见得都是靠谱的。

说一件在美国发生的事情。一位美国女性,有一天看到一个篇乳腺自检帖子,才突然发现自己多年的自检都是错误的,只是在站立的时候自检,没有躺下来自检。躺下自检之后,真的发现自己有问题,赶紧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是早期乳腺癌。

催乳师在给一位客人进行乳房按摩催乳,还有那些丰胸按摩的精油,为了追求效果,也会添加雌激素 / 视觉中国

不过即便是自检方式都正确,肿瘤没有大到一定程度,触诊也摸不到。

所以国际上临床实践的建议,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癌防治中关键,是要每年或者每两年进行一次的钼靶筛查。

2011年10月25日,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亮起了粉色的灯光,支持乳腺癌宣传月的活动 / 视觉中国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我们平时所能接触到的资讯,可能就给我们挖了一口井,如果我们不去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那我们永远就困在这口井里,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一些无意识的习惯和生活是我们的健康杀手。

缺乏正确的知识,平时的表现就是烧钱,而当疾病来临时,则表现为无法从容应对。

本文作者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病理及实验医学系副教授。本文文献引用及科学性已经过武汉协和医院技能专职教师、肿瘤科主治医师彭妙审核。

参考文献

[1] Song QK, Li J, Huang R, Fan JH, Zheng RS, et al. (2014) Age of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in china: almost 10 years earlier tha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15:10021-10025.

[2] Wang W, Wang X, Liu J, Gao J, Wang J, et al. (2016)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 of Chinese Han population: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under 25 years. Pathol Res Pract 212:1015-1020.

[3] Chen W, Zheng R, Baade PD, Zhang S, Zeng H, et al. (2016)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A Cancer J Clin 66:115-132.

[4] Tea MK, Fan L, Delancey JW, Staudigl C, Steurer S, et al. (2013) Is breast cancer in young Asian women more aggressive than in Caucasian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Tumour Biol 34:2379-2382.

[5] Al-Ghazal SK, Fallowfield LBlamey RW (2000)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following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simple mastectomy and breast reconstru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36:1938-1943.

[6] 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 (2001) Familial breast cancer: collaborative re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rom 52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including 58 209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and 101 986 women without the disease. The Lancet 358:1389-1399.

[7] Brown KF, Rumgay H, Dunlop C, Ryan M, Quartly F, et al. (2018) The fractio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England, Wales, Scotl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n 2015. Br J Cancer 118:1130-1141.

[8] Gao CM, Ding JH, Li SP, Liu YT, Qian Y, et al. (2013) Active and passive smoking, and alcohol drinking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chinese women.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14:993-996.

[9] Bandera EV, Maskarinec G, Romieu IJohn EM (2015) Racial and Ethnic Disparities in the Impact of Obesity on Breast Cancer Risk and Survival: A Global Perspective. Advances in Nutrition 6:803-819.

[10] Tian YF, Chu CH, Wu MH, Chang CL, Yang T, et al. (2007)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plasma adiponectin, and breast cancer risk. Endocr Relat Cancer 14:669-677.

[11] Moore SC, Lee IM, Weiderpass E, Campbell PT, Sampson JN, et al. (2016) Association of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Risk of 26 Types of Cancer in 1.44 Million Adults. JAMA Intern Med 176:816-825.

[12] Steinberg KK, Thacker SB, Smith SJ, Stroup DF, Zack MM, et al. (1991)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on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JAMA 265:1985-1990.

[13] Cancer.org. (2019). Lifetime Risk of Developing or Dying From Cancer.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basics/lifetime-probability-of-developing-or-dying-from-cancer.html

有奖调研

为了了解中国肿瘤医生PD-1/PD-L1抑制剂的使用与认知情况,医学界肿瘤频道诚邀您参与下方调研,参与者有机会获得《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6版)》哦!快来扫描海报内二维码,速速参与吧!

征 稿

请注明:【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来稿以word文档形式,其他不予考虑

你在看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