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如何能平稳“更”?看完下面的案例就知道了
在很多人看起来,“更年期”就是“脾气暴躁”的代名词。无论是家里的妈妈,还是身边50岁左右的同事,只要脾气发作起来,总有人小声劝你,“算了,别跟她一般计较,她更年期了。”似乎更年期的女人全都不可理喻,而其中暗藏的女性健康风险,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我们看看中医是如何认识更年期的呢,结合一个案例来说说
49岁的张女士,近2月来自觉潮热、有时感觉从肚脐至咽喉处有气上冲感,伴汗出、心慌,进食后易饱滞、腹胀,失眠易醒。为了治病,曾在多家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还用了各种偏方,花钱不少,但症状仍反反复复。
中医将女性的生理周期分为7个阶段,每七年就出现一次较大的变化。
“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指的就是女性在49岁左右的时候冲任之脉虚衰,中医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冲任之脉虚衰了,精血就不足了,肝肾亏虚,阴阳失调,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现代医学称之为“更年期”。可见几千年前古代中医的记载与现代医学对女性生理周期的认识完全吻合。
大多数女性在48、49岁左右绝经,但45岁~52岁之间绝经都属正常,40岁之前绝经就属于我们常说的早更。更年期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月经改变,如月经周期缩短或月经周期紊乱等;
其次为偶发或逐渐频发的潮红、潮热,以及全身不适;
接着是不明原因的焦虑、很难调控的情绪和睡眠障碍等……
现实中,大多数人的态度通常都是顺其自然或“忍”,想着“过了这一阵儿就好了”。
而事实上,忍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此时大家不重视,身体就会悄悄发生改变:随着体内雌激素的下降,骨量呈陡坡式快速丢失,血脂改变会进而引发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
情绪的变化、月经紊乱、失眠、潮热出汗和周身肌肉关节疼痛等,当这些更年期症状出现后,绝对不能混过去。
中医治疗更年期主要是滋补肝肾,调和阴阳。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调神和调形两个方面:调神
通过调整情绪改善患者更年期的不适症状。
中医有七情致病的理论,怒伤肝、思伤脾、忧(悲)伤肺、恐(惊)伤肾。比如说思虑过度的人,常常茶饭不思,影响我们的脾胃功能。一个人特别生气的时候,常说:“气的肝都痛了”。
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所谓调神,其实是情志养生,生活中谨记三句话:调和喜怒,去忧悲,节思虑。
调形
不是每一位更年期的女性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还可以用调形的方法,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患者阴阳失衡的状态。更年期常用的中成药有2类:
一类适用于肝郁气滞型
心烦失眠、烦躁易怒、情绪不宁,潮热盗汗,舌质红,苔黄,脉弦。
可选用逍遥类药物,如逍遥丸、加味逍遥丸。
一类适用于肾精不足型
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乏力、月经延后或闭经,月经量少,脱发,耳鸣,舌淡,苔薄白,脉沉或细缓。
可选用地黄丸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总之,中医调理更年期的方法非常丰富且疗效肯定,自我调节情绪的同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一定能平稳的度过更年期。
中医讲究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药理也是随机应变,千变万化。在面对病症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意见,谨遵医嘱,切忌盲目用药,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