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到底该怎么治?妇科专家这样说
本内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审核认证。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确切病因尚未明确,高危因素为初潮年龄小、年龄>40岁、未生育、晚育、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家族史等。
子宫肌瘤分类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及生长部位不一,从而使子宫的形态各异。按肌瘤生长部位,子宫肌瘤分为子宫体肌瘤(90%)和子宫颈肌瘤(10%);按肌瘤和子宫壁的关系子宫肌瘤分为: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及浆膜下肌瘤。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症状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相关,而与肌瘤大小、数目关系不大。常见症状包括,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可继发性贫血。肌瘤较大时可扪及下腹部包块,亦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腹胀、便秘。粘膜下肌瘤可引起不孕、痛经,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可引起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引起腹痛伴发热。
子宫肌瘤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症状或体征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超声、MRI。超声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辅助检查,能区分子宫肌瘤和其他盆腔肿块。MRI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数量、位置,在超声诊断有困难时,行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选择治疗方式。如有需要,还可以选择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协助诊断。
治疗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类型、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1. 观察等待
无症状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特别是接近绝经期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和症状消失。每3-6个月随访一次,若出现症状可考虑下一步进行治疗。
2. 药物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常用药物包括:Gnrh-a,米非司酮,甲羟孕酮等。
3.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 合并或异常出血甚至导致贫血;或压迫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相关症状,经药物治疗无效;
- 合并不孕;
- 患者准备妊娠时若肌瘤直径≥4 cm 建议剔除;
- 绝经后未行激素补充治疗但肌瘤仍生长。
手术可经腹、经阴道或经宫腔镜及腹腔镜进行。手术方式包括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
肌瘤剔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期望保留子宫者。具体选择腹腔镜还是开腹,取决于手术者的手术操作技术和经验,以及患者自身的条件。对于肌瘤较多、直径较大、特殊部位的肌瘤、盆腔严重粘连者应行开腹手术。此外,对于可能存在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平滑肌肿瘤,应行开腹手术。
无生育要求或疑有恶变者,可行子宫切除术。术前应注意宫颈癌的筛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颈癌。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子宫肌瘤应注意排除合并子宫内膜癌。此外,黏膜下肌瘤或大部分突向宫腔的肌壁间肌瘤可宫腔镜下切除。突入阴道内的黏膜下肌瘤经阴道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