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次流产,33岁的她子宫薄如纸,还能怀上孩子吗?
“你之前流产了八次,但凡有一次坚持把孩子生下来,现在也不会吃这么多苦头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吴瑞瑾教授在诊室里有些无奈地说道。
坐在这位妇科专家面前的,是33岁的徐女士,妆容精致的她下意识地嘟囔道:“那时候我还没机会生,不想生呗。”很显然,她觉得医生的惊讶有些大题小做了。
已经生了一个孩子的徐女士,现在想要二胎,这次到浙大妇院是为了问诊宫腔粘连。因为之前多达8次的流产,她的宫腔一部分已经粘连在一起,宫腔内膜厚度不足2毫米,而想要正常怀孕,这个数字至少得提高三倍。
在浙大妇院,妇科名医门诊中有将近10%的病人是来看宫腔粘连的,这是妇科里头最棘手的一种毛病,治疗难度很大,来看其他妇科疾病的病人们已经换了几茬,而宫腔粘连的病人或许还得一次次来挂号看病。吴瑞瑾和她的团队对付这种疾病,在全新治疗方法的研究上已经有了不少收获,可在她看来,预防宫颈粘连的发生远比治疗它更容易——流产一定要慎重。
8次流产 “土壤”从天鹅绒变成了水泥地
33岁的徐女士是吴瑞瑾的病人中,流产次数最多的一位了,“在我们医院,最高纪录是流产了13次。”
徐女士为什么要反复流产?她掰着手指头为吴瑞瑾做过解释:第一次是24岁,那时候还没结婚,意外怀孕,孩子总不能要吧。
接下来结了婚,顺顺利利地生下一个健康宝宝。
再之后,二孩政策还没有放开,不小心怀上了,也不能要。
之后二孩政策慢慢放开了,可怀孕的时机又不对,要不就是前后几天应酬的时候喝了酒,要不就是吃了感冒药,想想总不放心,还是流了吧。
差不多保持一年一流的频率,自己也33岁了,身体机能也能感到不如年轻时候了,当终于做好万全准备要一个二胎宝宝时,发现怎么也怀不上了。
徐女士找上了吴瑞瑾,就是想让她解决这件事儿的。
“你看看这宫腔内膜,已经被刮得这么薄了。”吴瑞瑾拿着徐女士的B超单对她说,“如果没有人流过,宫腔内膜应该像天鹅绒一样的,准备好接受胚胎种植,现在就像水泥地一样了,种子很难在这里扎根发芽。”
“土壤贫瘠”还只是一个方面,阻碍徐女士怀孕的,还有宫腔粘连,“90%的宫腔粘连,都和流产手术有关系。”吴瑞瑾说,子宫的容积因此减少,胚胎很难正常着床,即便着床了,胎儿也难以在这个人为的“小房子”存活到足月。
这样的基础条件,就算做试管婴儿也很难成功。
为什么容忍自己反复流产?
“有几次是无痛人流,没几天就能继续上班了,总觉得是一个小手术。”徐女士告诉吴瑞瑾,在她眼里,人流也就是不方便那么几天。
“现在的年轻人,对人流的危害认识太少了。”吴瑞瑾忍不住摇了摇头,“手术之后一旦发生粘连,才是最伤人的。”
和徐女士看法一样的病人,在吴瑞瑾的诊室里实在太常见了,“有些病人孕早期有恶心、呕吐的症状,以为只是胃不舒服,就吃了胃药,之后才发现怀孕,就想流产了;类似的例子还有打了麻药拔牙、吃感冒药等。”吴瑞瑾说,这样轻易地选择流产,她不赞成。
“在选择是否流产之前,应该找医生咨询。”吴瑞瑾经常为这些病人们可惜,“比如1号来的大姨妈,5号吃的感冒药,之后发现了怀孕,这时候就根本不用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吃药时卵子都还没发育,离受精、着床还远着呢,进入母体的药物对它们影响不大。
另外,药物种类、成分同样是医生们会着重考虑的,并不是所有药物都会对胎儿起到负面作用。
“流产一定要慎之又慎啊。”吴瑞瑾说,它意味着女性将在未来承担着宫腔粘连、子宫壁变薄、生育困难的风险。
用“大姨妈”中的干细胞 帮助宫腔修复
对于那些已经宫腔粘连的女性来说,最想要了解的就是该如何治疗了。
“传统的方法是做小手术,在宫腔镜下,将粘连分离。”吴瑞瑾说,有些病人的粘连严重,还需要在宫腔里放入一个小气囊,将粘连部分撑开,一周后再取出。
手术后,医生往往还会用到激素,可这些办法很难让宫腔恢复到过去的状态。
吴瑞瑾和她的团队,正在研究用干细胞分化的方法,让受损的宫腔内膜生长如初,“现在正在进行动物实验,用的是月经血中的干细胞。”
据悉,干细胞是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在吴瑞瑾看来,虽然离临床使用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对付宫腔粘连这个棘手的毛病,越来越有希望了。
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公众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吴瑞瑾教授在诊室里有些无奈地说道。
坐在这位妇科专家面前的,是33岁的徐女士,妆容精致的她下意识地嘟囔道:“那时候我还没机会生,不想生呗。”很显然,她觉得医生的惊讶有些大题小做了。
已经生了一个孩子的徐女士,现在想要二胎,这次到浙大妇院是为了问诊宫腔粘连。因为之前多达8次的流产,她的宫腔一部分已经粘连在一起,宫腔内膜厚度不足2毫米,而想要正常怀孕,这个数字至少得提高三倍。
在浙大妇院,妇科名医门诊中有将近10%的病人是来看宫腔粘连的,这是妇科里头最棘手的一种毛病,治疗难度很大,来看其他妇科疾病的病人们已经换了几茬,而宫腔粘连的病人或许还得一次次来挂号看病。吴瑞瑾和她的团队对付这种疾病,在全新治疗方法的研究上已经有了不少收获,可在她看来,预防宫颈粘连的发生远比治疗它更容易——流产一定要慎重。
8次流产 “土壤”从天鹅绒变成了水泥地
33岁的徐女士是吴瑞瑾的病人中,流产次数最多的一位了,“在我们医院,最高纪录是流产了13次。”
徐女士为什么要反复流产?她掰着手指头为吴瑞瑾做过解释:第一次是24岁,那时候还没结婚,意外怀孕,孩子总不能要吧。
接下来结了婚,顺顺利利地生下一个健康宝宝。
再之后,二孩政策还没有放开,不小心怀上了,也不能要。
之后二孩政策慢慢放开了,可怀孕的时机又不对,要不就是前后几天应酬的时候喝了酒,要不就是吃了感冒药,想想总不放心,还是流了吧。
差不多保持一年一流的频率,自己也33岁了,身体机能也能感到不如年轻时候了,当终于做好万全准备要一个二胎宝宝时,发现怎么也怀不上了。
徐女士找上了吴瑞瑾,就是想让她解决这件事儿的。
“你看看这宫腔内膜,已经被刮得这么薄了。”吴瑞瑾拿着徐女士的B超单对她说,“如果没有人流过,宫腔内膜应该像天鹅绒一样的,准备好接受胚胎种植,现在就像水泥地一样了,种子很难在这里扎根发芽。”
“土壤贫瘠”还只是一个方面,阻碍徐女士怀孕的,还有宫腔粘连,“90%的宫腔粘连,都和流产手术有关系。”吴瑞瑾说,子宫的容积因此减少,胚胎很难正常着床,即便着床了,胎儿也难以在这个人为的“小房子”存活到足月。
这样的基础条件,就算做试管婴儿也很难成功。
为什么容忍自己反复流产?
“有几次是无痛人流,没几天就能继续上班了,总觉得是一个小手术。”徐女士告诉吴瑞瑾,在她眼里,人流也就是不方便那么几天。
“现在的年轻人,对人流的危害认识太少了。”吴瑞瑾忍不住摇了摇头,“手术之后一旦发生粘连,才是最伤人的。”
和徐女士看法一样的病人,在吴瑞瑾的诊室里实在太常见了,“有些病人孕早期有恶心、呕吐的症状,以为只是胃不舒服,就吃了胃药,之后才发现怀孕,就想流产了;类似的例子还有打了麻药拔牙、吃感冒药等。”吴瑞瑾说,这样轻易地选择流产,她不赞成。
“在选择是否流产之前,应该找医生咨询。”吴瑞瑾经常为这些病人们可惜,“比如1号来的大姨妈,5号吃的感冒药,之后发现了怀孕,这时候就根本不用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吃药时卵子都还没发育,离受精、着床还远着呢,进入母体的药物对它们影响不大。
另外,药物种类、成分同样是医生们会着重考虑的,并不是所有药物都会对胎儿起到负面作用。
“流产一定要慎之又慎啊。”吴瑞瑾说,它意味着女性将在未来承担着宫腔粘连、子宫壁变薄、生育困难的风险。
用“大姨妈”中的干细胞 帮助宫腔修复
对于那些已经宫腔粘连的女性来说,最想要了解的就是该如何治疗了。
“传统的方法是做小手术,在宫腔镜下,将粘连分离。”吴瑞瑾说,有些病人的粘连严重,还需要在宫腔里放入一个小气囊,将粘连部分撑开,一周后再取出。
手术后,医生往往还会用到激素,可这些办法很难让宫腔恢复到过去的状态。
吴瑞瑾和她的团队,正在研究用干细胞分化的方法,让受损的宫腔内膜生长如初,“现在正在进行动物实验,用的是月经血中的干细胞。”
据悉,干细胞是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在吴瑞瑾看来,虽然离临床使用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对付宫腔粘连这个棘手的毛病,越来越有希望了。
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