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启斌教授:结合国情看我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文 / 良医汇
2017-08-16 19:52

编译:肿瘤资讯编辑部来源:肿瘤资讯靶向治疗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福音,但是治疗费用高,慈善赠药项目也只能解决一部分患者问题,使得国内很多患者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近来,以厄洛替尼和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肺癌靶向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引发热议。宋启斌教授为我们解读这样的变革为国内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带来的改变。

宋启斌教授:结合国情看我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宋启斌教授

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放疗协作组(C-RTOG)副主任委员兼脑转移瘤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兼肺癌放疗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

湖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武汉市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主任委员

肿瘤资讯:肺癌靶向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的现状是如何的?

宋启斌教授:晚期肺癌的治疗,过去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是化疗,但化疗有其局限性,一方面疗效有限,另一方面毒副反应比较大,因为化疗的特异性不高,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随着医学的进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针对肿瘤驱动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专门作用于具有驱动基因的肿瘤细胞,使肿瘤得到很好的控制的同时毒副作用又比较轻,所以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的第一个重要进展。

第二方面的重要进展,是针对肿瘤微环境的药物,如贝伐珠单抗。 肿瘤生长过程中,会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至肿瘤微环境中,以促进血管生长从而让肿瘤能够获得更多养分供应。所以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这类药物联合化疗,有很好的疗效。

第三方面的重要进展,就是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尚未进入国内,但是在国外已经上市。针对免疫检查点PD-1、PD-L1的药物,从临床研究来看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超越了传统的化疗模式。但以上这些药物在中国国情下应用确确实实有很大困难。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老百姓本来就不富裕,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而这些药物在研发过程中,企业投入了巨资和时间成本,所以价格非常昂贵。如此一来,很多中国病人无法应用这些药物,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尽管医药企业跟慈善总会做了一些慈善项目,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问题,但它的普及性仍然有限。所以很多病人不得不放弃靶向治疗,放弃这些疗效好、毒性低的治疗,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现在,国家把这些靶向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靶向治疗的可及性就比较好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对病人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宋启斌教授:结合国情看我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肿瘤资讯: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更新,以贝伐珠单抗和厄洛替尼为代表的肺癌肿瘤靶向药物被纳入其中,您对觉得对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有什么影响?

宋启斌教授:肯定有影响,因为在决定病人治疗策略的时候, 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要考量疾病本身:是哪一种类型的肺癌?有没有驱动基因?是哪一种驱动基因?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状况和意愿。肿瘤治疗的指南告诉我们,EGFR驱动基因阳性的病人首选EGFR-TKI治疗,但是回到现实中,因为经济负担无法承受,有的患者只能放弃靶向治疗而选择化疗。如果有了医保,国家报销一部分,药品价格也降下来了,经济负担问题不再是治疗决策的障碍,临床医生就能更好地按照规范去对患者进行治疗,所以医保也是推动规范化治疗的一个有力武器。最终老百姓的医疗保健水平得到了提高。总体上,老百姓分享到了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宋启斌教授:结合国情看我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肿瘤资讯:肺癌的治疗发展很迅速,除了化疗,还有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免疫治疗也进入临床,您如何评价目前晚期肺癌的这几个主要治疗方法?

宋启斌教授:晚期肺癌病人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全身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很多,但化疗目前仍是基石。因为第一不是所有人都有驱动基因,第二不是所有的驱动基因都有相应治疗药物。对于有EGFR和ALK等驱动基因的患者,靶向治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疗效佳毒副作用轻。对于没有明确驱动基因的患者,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是很好的选择,患者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将来对这一部分患者,还可针对其中的合适人群选择免疫治疗。

除了上面说到的一些主流治疗手段,目前有不少临床研究着眼于探索各种治疗手段的联合。比如说免疫治疗跟TKI的结合,免疫治疗跟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结合等。这里面可以有很多的组合,究竟哪一种联合最好,哪类人群适合那种联合,需要多长疗程,都在探索。 所以传统治疗虽然遭遇瓶颈,但是可以通过联合新的药物寻找突破。

面对如此多的治疗手段,除了医学本身的考量,非常重要的是要解决可及性问题,这样医生才能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如今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好的药物需要使用得当,需要更规范地去治疗患者,同时要避免靶向药物滥用,临床医生任重而道远。

宋启斌教授:结合国情看我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