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患术后别当“懒人”
小刘和老王是病友,几乎同时发现患上了乳腺癌,病情很相近,同一位医生为她们进行了手术,又一块做了术后放、化疗。她们在一个房间住院,聊起天来很投机,逐渐成了朋友。出院后复查有时也约在同一时间来。在出院后第三年的一次检查中,小刘的乳腺癌复发了。有关专家最新研究表明,癌症病人可以从体育运动中获益。
医生为两人做了病情分析,查找了许多影响因素,最后推断,两人在出院后运动量的不同导致了病情的差异。小刘虽说比较年轻,但是平时作息习惯是晚睡晚起,加上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老王则不同,得病后愈发重视身体健康,每天坚持晨起锻炼。
据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许庆勇博士介绍,肿瘤患者的预后康复不仅与医生的治疗密切相关,患者的生活方式、心态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癌症病人在合理的治疗后,加强体育锻炼能够进一步降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
在该院的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现,与每周锻炼少于3个小时的患者相比,每周锻炼超过3个小时的结直肠癌患者其5年癌症相关死亡率下降7.9%。另外,在结束所有治疗6个月后,每周参加3个小时以上娱乐或运动的大肠癌病人,他们的癌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3年无病生存率达到84.5%。这项研究也在乳腺癌病人中得到证实。乳腺癌患者如果每周步行3到5个小时,可以降低死亡率。研究还表明,加强体育运动可以降低50—60%的癌症复发风险。
在诸多的运动项目中,我们特别向肿瘤患者推荐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气功和太极拳运动。
首先、因为太极拳和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使得这项运动具有了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不仅具有中国武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基本特征,更要求运动者形神合一、身心合一,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融入到锻炼之中。肿瘤病人在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经历躯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病人多表现为悲观、绝望,这种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太极拳则通过集体演练的教学方式,简单易学的动作,配合舒缓轻松的音乐,在锻炼过程中为肿瘤病人营造积极向上、乐观平和的氛围,同时也在患者与患者之间以及患者与医务工作者之间创造一个互帮互助、相互交流的平台,使病人摆脱悲观情绪的困扰,树立治疗的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病人对疾病本身的注意力。要知道积极的心态、舒畅的精神是战胜病魔的必要条件。
其次、太极拳的锻炼方式可以因人而异,运动量也可以循序渐进。癌症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癌症患者身体状况会有很大差异,而太极拳的运动可动可静、可快可慢、可刚可柔,大部分肿瘤患者都能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找到适于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再次,太极拳的动作轻柔和缓,舒展大方。患者在太极拳的训练过程中既有显著的健身性,可以达到舒筋活血、增强体质的作用,又安全稳妥,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剧烈运动带来的运动损伤。太极拳的练习要求动作缓慢均匀,舒缓柔和,静中有动,柔中带刚,呼吸自然,使体内物质代谢起到良好的调理作用,促进了胃肠系统消化功能,因此许多患者反应每天运动后感到身心舒适,吃饭香,睡觉香,二便通畅。太极拳特别讲求“用意”,要求高度“心静”,注意力集中,全身各部位有节奏地协调运行,做到上下相随,周身一体,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失眠、健忘、脑萎缩、老年痴呆等也有防治作用。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虽然太极拳运动具有多种优势,非常适合做为肿瘤患者长期的锻炼方法,有助于肿瘤患者实现身心体质的全面康复,但在开始联系之前还是强烈地建议肿瘤患者征求专科医师的意见。肿瘤的复杂性决定了癌症患者情况都不尽相同,常常还存在多种合并症,例如骨转移,血小板减少等。这些情况下,即使是太极拳这样安全的运动,可能也不适宜肿瘤患者。而这些具体情况,都需要肿瘤专科医师作出判断。有了肿瘤专科医师的指导,会使肿瘤患者更放心的进行太极拳运动。
本文由肿瘤好医生公众号提供,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