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女子乳癌切除后癌细胞转移!为何在腿部开“米粒”大小创口再治疗?

文 / 湖南医聊
2017-08-01 16:18

日前,海南省肿瘤医院运用“载药微球”栓塞术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

女性患者50岁,1年前被确诊为乳腺癌,乳癌切除后行常规的化疗、放疗,但病情进行性发展,短时间内出现肝转移及骨转移。近日,入住海南省肿瘤医院。

五旬女子乳癌切除后癌细胞转移!为何在腿部开“米粒”大小创口再治疗?

(网络图片)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见肝内多发性肿块,左肝肿块融合成巨大肿块,肝脏病理检查发现肝脏病灶来源乳腺,同时发现椎体转移,病情复杂,进展快。医院组织了多学科会诊,决定为病人采取介入治疗。

通过对病情的综合分析和对病人的全身状况评估后,介入中心主任牛惠敏决定为病人施行选择性肝肿瘤供血动脉“载药微球”栓塞治疗术

五旬女子乳癌切除后癌细胞转移!为何在腿部开“米粒”大小创口再治疗?

(网络图片)

牛惠敏仅在患者腿根部开米粒大的小口,通过导管插管,准确无误地将导管插到肝动脉血管造影,见肝左叶不规则片状肿瘤染色,由多支细小的动脉供血,右叶还有多发性病灶。

明确诊断后,将微导管插到肿瘤的供血动脉,使用“载药微球”一支一支地栓塞肿瘤血管。再次行血管造影,见肿瘤的供血完全消失。

五旬女子乳癌切除后癌细胞转移!为何在腿部开“米粒”大小创口再治疗?

(网络图片)

牛惠敏介绍,采用“载药微球”栓塞治疗术,不但断绝了肿瘤的营养供给,肿瘤出现缺血、缺氧,趋向坏死。同时,吸附化疗药物的微球缓慢释放药力,可持续4至6周,起到持续性局部化疗作用。

牛惠敏说,“载药微球”栓塞治疗术在国内运用方面比较前卫,是治疗肝癌、肝转移癌以及治疗其他部位实体瘤的有效方法之一。“载药微球”栓塞与传统的介入栓塞治疗相比,优点是微创、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病人恢复快,被越来越多患者接受。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海南省肿瘤医院 徐善应

湖南医聊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获取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nyiliao。

湖南医聊每日提供专业、靠谱、实用、及时的权威健康科普资讯,让我们一起收获健康,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