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需要重视起来!
化疗是癌症治疗重要的手段,它能杀死潜藏在身体里,没能被手术解决掉的癌细胞。如果把手术比作端掉碉堡的话,化疗以及之后的中医治疗,就是扫清藏在草丛中的小兵。
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或者手术后辅助化疗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副作用,包括白细胞降低,引起免疫能力降低。
因为化疗药确实有不分敌我的问题,白细胞降低就是在杀害敌人的同时把好人也误伤了,这是化疗迄今为止还没有办法规避的副作用。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根据白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前者常称为粒细胞,根据其特殊颗粒的染色特性,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也常被称为免疫细胞。
白细胞数量正常、功能健全是维持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当白细胞减少时,病人的抵抗力会减弱,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身体中的一些慢性炎症病灶也容易出现急性发作(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肛周瘘管急性感染等)。干扰化疗的顺利完成,发生严重感染还会危及病人的生命,一定要引起重视。
01 化疗为什么会引起白细胞降低这是因为化疗杀死的主要是体内快速增长的细胞,包括癌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骨髓造血细胞。白细胞降低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通常发生于化疗以后的4到12天。其后果就是引起了免疫力的下降,感染风险的上升。
02 白细胞减少的诊断血常规(血分析)白细胞总数≤4×109/L,中性粒细胞数量正常或略低,无临床症状者诊断为粒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总数≤2×109/L,中性粒细胞总数≤0.5×109/L可诊断为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粒缺发生时感染及严重感染的风险明显升高。
03 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规律白细胞减少在化疗后不久即可发生,并在接下来的几天甚至十几天内处于持续下降的状态。到达最低点后可以逐渐回升。白细胞最低点的出现时间取决于使用的化疗药物。
接受蒽环类抗生素(如表柔比星、多柔比星等)治疗,白细胞的最低点出现在化疗后8~15天;接受多西他赛或紫杉醇治疗,最低点出现在化疗后第8天;接受卡铂治疗,最低点出现在化疗后14~21天。
使用乳腺癌联合方案进行辅助治疗的病人,白细胞最低点一般出现在化疗后第14天左右。因此乳腺癌辅助化疗期间,白细胞的检测时间主要集中在化疗后的14天内。
白细胞下降的程度与化疗药物的品种和剂量有关。蒽环类抗生素、紫杉醇、多西他赛、卡铂会引起中~重度的白细胞下降。环磷酰胺、顺铂、氟尿嘧啶会引起轻~中度的白细胞下降。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使用的化疗药剂量越大,白细胞下降越明显。
白细胞下降的程度还存在个体差异。同样的治疗方案,有些人的白细胞下降明显,有些能维持正常的白细胞水平。
粒细胞减少时,部分病人会出现疲乏、头晕、虚弱、食欲不振、低热、慢性腹泻、口腔溃疡等表现。粒缺时病人可以因为严重感染而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及感染部位的不适症状。
感染的严重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成正比。中性粒细胞总数≥0.5×109/L时,严重感染的发生率约为2%,中性粒细胞总数≤0.5×109/L时,严重感染的发生率约为28%。
感染的严重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成正比。当粒细胞减少持续≤1周时,感染发热的机会<30%,超过1周,感染发热的机会接近100%。
05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监测首次接受新方案化疗的病人应当在化疗后的3、6、9天接受血常规检查。医生再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制定一个更恰当的检测方案。如果出现白细胞下降的症状或在化疗期间发热,请尽快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白细胞数低于正常值时,要做好以下预防:1. 首先要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衣物,预防感冒的发生。
2. 注意饮食调节,多饮水、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增加机体的抵抗能力。
3. 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室内训练。
4. 化疗后应每3~4天监测血常规。
5. 当白细胞数量降至2.0×109/L以下时,医生会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治疗,患者应该遵从医嘱。
6. 如果发现患者身体有较小的伤口,要及时给予消毒处理,避免引起全身感染。
7. 当白细胞数量降至1.0×109/L以下时,患者需要住隔离病房,每天消毒病房,并减少探视。
8. 要注意体温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发现早期的感染。
9. 白细胞明显降低时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可适当地进行一些室内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