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对死亡的焦虑

文 / 水清明
2022-01-19 12:19

癌症患者对死亡的焦虑

文:水清明

01第一节

这是一个很难的话题,不是本身很难。而是很重,重到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文字能够匹配它的重量,生怕一不小心而亵渎了它。

咨询中遇到的焦虑症患者并不少,因为幻听而想到死亡的也有一些,因为抑郁而对生活没有希望将自己折腾的几近绝望的也不少。但是唯独对于癌症患者,他们面对死亡的惊惧和焦虑却是我不想写的。

很奇怪。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困扰是属于精神世界的时候的困扰的时候,还会有那么一丝拯救自己的希望,因为生物性的你并没有问题。而当知道自己的困扰就是生物性死亡本身的时候,那希望好像就变得特别的无力。虽然在心理感受上都是同一种无望的感觉,但是这背后的心理动力是不同的。前者是对于精神世界的枯竭而带来的无望,而后者是由于生物性躯体的“造反”而带来的无望。当然前者也会有些躯体化症状,可是后者却是赤裸裸的生物性死亡威胁,它比躯体化症状更具有终极意味。

而实际上死亡的威胁一直都存在,只是癌症或者其他的绝症让它变得迫切和提前。而与此同时所带来的的痛苦的治疗过程加重了恐惧的味道。就好像坦塔尼克号即将撞上冰山前的倒计时,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悲壮的色彩。我们可以接受在岁月中一点点消磨走向的死亡,却鲜有人能在被迫提前的倒计时中去面对它。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癌症都必然导致死亡,无论有没有癌症我们都得死亡。可能正常死亡还会走在癌症死亡的前面。但是癌症死亡所带来的恐惧是在于,它把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命运,以一种最不美好的状态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个呈现很不舒服。

没有人会天天想着面对死亡,特别是她还对生命充满满满的热情,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时候,没人能够这么不人道的让自己天天待在死亡的威胁中去面对生活。由此而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孤寂和敏感所带来的威胁,甚至能够让一个人在每分每秒中能听见自己血液流淌的声音。

没有人能够一边死着,一边活着。

02第二节

可是事实上每个人从生下来就一步步的在走向死亡。无论你对生活有多么热情,无论你对自己和他人有多么的充满爱,你都在一步步的走向死亡。这死亡可能在你的生命中不期而遇,那些意外、那些人类共同的灾难,地震、台风、火灾。

这些你知道,你一生下来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只是因为这个概率太小了所以人们不会去在意。每个人都在想“我的生命很长,我的生活还可以慢慢经营”。可是我想说的是,当这些事情在某个人身上发生的时候,它于他而言一点都不是小概率事件,就是百分百无从选。

所以其实它对于每个人都是百分百事件,从来都无从选择,即使想选你也无从选泽。

人类对于死亡的话题并不熟练。

是的,我们可以很熟练的谈论美食,谈论伤害,谈论爱与被爱,但是我们无法谈论死亡,这是一个很重又很难被人们愿意谈起的话题。我们只善于谈论如何活着,尽管哲学家几句经典的话语就概括了生死的关系(比如向死而生)。只可惜我们从不愿意深入,似乎那个只适合轻描淡写、浅尝辄止。

直到癌症来到面前,癌症带来的死亡的讯息是如此的浓烈,浓到化不开,你必须面对这个一直忽略的事实,这个其实你从出生就在走向的事件。以往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无论怎样折磨都没有威胁(或者那威胁比较喜欢)。可是现在你有了,你必须在分分秒秒走向死亡的威胁中面对你自己和你的家人还有你的生活。

其实这件事一直都在发生,从有人类以来从未改变。只是日常生活中没有机会让人们这样想,似乎这样想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积极、不好的表现。

可是现在呢,你有100个理由这样想。你觉得自己无法应付吗?可是那些你没有这样想的岁月里你就没有面对这样的事实吗?不,你在面对,而且一直面对的很好。

03第三节

但是你一直在焦虑。

其实焦虑这种心理情绪的本身就是两股相反力量的拉扯中所产生的一种困境,即使对于平常人而言,当焦虑出现的时候就意味着在两种无从选择的方向之间出现的内在精神和念头的疲于奔命,所以现在才出现了“躺平”,这是应对焦虑的一种有效手段。很多人正是在"躺平"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那条不被左右撕扯而可以坚定的走下去的道路。

可是癌友们的焦虑来的很具体,生与死之间的撕扯,不是意向性的,而是赤裸裸的摆在了面前。这让“面对”本身变得很困难,而这份能够面对焦虑的“定力”,却是后面面对治疗,面对亲友,面对自己不断变化的身体状况的基础。

普通人可以用“躺平”来面对焦虑,少数人最终在“躺平”中让自己趋于平衡,重新建构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让自我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如果是一种心理自救方式,那么这对于癌友就尤其重要。

我不敢说患上癌症意味着身体在运用机体智慧对主体下达“强制‘躺平’”的指令,但是临床上很多的躯体化疾病都是人类潜意识的特殊表达。从这个角度而言,面对癌症首先应该建构的心理模式和治疗癌症本身同样重要。只是,如果你的机体智慧一定要到下达“强制‘躺平’”的指令,才能获得主体关注,获得跟主体沟通的机会,可能你内在心理模式的方向和你真正的“健康”模式已经相距甚远了,不然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伤害。这才是真正的困难。

这并不代表你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或者你有什么巨大的心理问题。

因为萨提亚家庭治疗导师玛瑞亚上个月刚刚离世,享年101岁,而她死亡的时候也是一个癌症患者。 她已经活的很灿烂了,即使在化疗期间依然奔波在全球各地开设的工作坊之间,而她是可以完全不去的,因为这些工作坊都是他的弟子开设的。而患癌症之前她也得过几次很重大的病,每一场疾病最终都成为了她“转化”自己的契机,她的一生并不因为她的疾病而变得晦暗或提早落幕,相反她因为每一次疾病而让自己获得更真实,更绽放,更勇敢,更内外如一。瞧,即使如她,最终也没有打败癌症,但是癌症于她已变得并不重要。

作为一个心理师,我所遇到的个案中永远都逃不掉的一个问题始终是:如何帮助我的来访让她面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当下处境、未来期望的时候,能够活的更平衡、踏实和自然。而这对于癌友可能更加重要,因为这是应对接下来的各种挑战的重要基石。而这力量唯有也只能来源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