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炎症和癌症有什么关系?

文 / 领蔚生物
2021-12-20 00:37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某人有多年的慢性胆囊炎,一直不在意,某一天不舒服去医院看病,被诊断为胆囊癌。还有慢性肝炎多年的患者,最后发展成了肝癌。

好多人都很困惑,炎症是机体对组织细胞损伤的反应,而癌症是恶性肿瘤,二者怎么扯到一起了呢?

其实,早在19世纪,就有学者观察到肿瘤中存在白细胞,首次为炎症和肿瘤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证据。流行病学也已经证实,大约25%的肿瘤是由炎症引起的,可见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关系是多么密切。

肿瘤生长不仅取决于个体细胞的基因突变,还与其微环境中的炎症细胞、免疫细胞以及血管等有关。非可控性的炎症正是改变微环境的重要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从临床角度来看,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炎症,一般来说很容易治好。慢性炎症,不易治愈,会长期存在,其中的一小部分可能转化成癌症。

以病毒性肝炎为例,患者感染起初多是急性表现,这时尽早治疗即可痊愈。但如果拖延或治疗不当,或患者自身存在免疫缺陷等,就会转变成慢性炎症。这些慢性炎症会使细胞、组织发生改变,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清除,就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常见的慢性炎症多与某些病毒、微生物感染有关。比如,幽门螺杆菌会造成胃部的慢性感染,不加干预可能演化成胃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会带来子宫颈癌的发病风险;EB病毒引发的慢性炎症,也是鼻咽癌的重要风险因素;还有研究证明,某些肠道菌群长期紊乱,会引起一些肠道炎症性的改变,带来癌变风险。

恶性肿瘤与相关炎症刺激物的关系

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人体后进入细胞,有些会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人类的基因组里。一旦整合,就会出现不该表达的癌基因的表达。同时,病毒和微生物还会刺激被感染的细胞和它周围细胞分泌炎性因子,改变细胞微环境,促进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等。

慢性炎症的原因很复杂,不一定全是微生物感染,物理、化学因素也会启动炎症信号,带来非可控性炎症。在物理性损伤诱发的癌变中,食管癌可能是个例子。经常吃过热的食物,喝很烫的汤、咖啡、茶等,会使食管出现慢性炎症,这是引发食管癌的重要原因。此外,射线、紫外线、核辐射等也可以造成慢性炎症性致癌性损伤。而致癌性化学因素更是如此,它们往往引起基因突变,引发非可控性炎症发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也会引起慢性炎症,这些炎症与感染无关,但同样会引起细胞信号通路启动,使正常的细胞信号、通路受到干扰,在细胞或组织里启动类似炎症的改变,即所谓非可控性的炎症。

从慢性炎症到癌症需要一定时间。有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可能一下子出现。因为细胞癌变要有一个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临床上可见的肿块。

用致癌的化学物质投喂小鼠,并对不同时间段的小鼠食管标本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在7-9周后小鼠才会出现炎症反应,到26周时才生成食管癌,小鼠的寿命一般为2年。特别应指出的是,在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身体会发生一些症状。比如经常胃疼,要及时检查胃里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若一直拖延极有可能造成延误;慢性肝炎患者出现病情反复就应该引起注意,及时就诊;久治不愈合的创面,也存在风险,应及时消除感染,控制慢性炎症;慢性胰腺炎患者也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已有研究证明,经常运动会使代谢性疾病引发的炎症减轻或消失。尽管有些药物能抑制癌症的发生,比如说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可以抗炎,减少癌变风险,但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最好的预防癌症发生的方式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平衡、避免食物过热,加强体育锻炼,不接触有害物质如烟、酒,保持心情舒畅等,能有效远离癌症。

远离癌症最关键是预防

一级预防,不要让它发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运动;

二级预防,在出现炎症的时候,尽早阻断;

三级预防,得了肿瘤尽早规范治疗,阻止转移、发展,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