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发生骨转移,还能治吗?
骨骼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
很多人看到报告上“骨转移”几个字眼后,就满满的绝望,像是看到了死亡宣判书。甚至有一些人觉得,算了,还不如不治了,反正也活不了多久了,不如把钱省下来。真的是这样吗?
骨转移是怎么发生的?癌症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有多大?有哪些症状?是否真的意味着没有多少时间了呢?今天,胡群峰教授带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肿瘤骨转移是如何发生的?
从定义上讲,肿瘤骨转移是指某些原发于骨组织以外的恶性肿瘤经血行转移(少部分经淋巴转移)至骨组织,定植后逐渐形成新的肿瘤病灶,破坏正常骨组织,引起以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通俗的讲,某种原发恶性肿瘤,如肺癌,原本与骨骼并无直接关系。但随着疾病进展,部分肿瘤细胞会从肺部原发病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随着血管孔径变细,血液流速变慢,肿瘤细胞会沉降下来,在骨组织表面安家,即形成了骨转移,当肿瘤细胞不断继续增殖,骨细胞的正常微环境会遭到破坏,进而骨组织会逐渐被肿瘤细胞蚕食。
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有多高?哪些肿瘤容易发生骨转移?
从过往经验来看,肿瘤骨转移往往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因过去医疗水平限制,这类病人大多数在确认骨转移发生前就去世了。但随着现今对各类原发肿瘤的控制越来越好,反而更多的肿瘤患者被发现出现骨转移。
对于多数肿瘤类型,如能够做到对骨组织的改变早发现,早治疗,那么随访下来,积极的治疗对肿瘤骨转移还是有效的;
对于某些分期较晚,难以根治的部分原发肿瘤,发生骨转移可能性比较大。甚至很多患者就是以骨转移症状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经过系统检查才发现原发病灶,所以也不排除某些肿瘤起病早期就会发生骨转移。
经过统计分析,常见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大概有60-75%,算是第一梯队;肺癌、肾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次之,大概有20-45%;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结直肠癌以及妇科肿瘤也可能发生骨转移,发生率一般在10%以内。
肿瘤骨转移会有哪些症状?
肿瘤骨转移的症状因人而异,但总体是与肿瘤定植后侵蚀骨组织有关,我们称之为“骨相关事件”。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
疼痛 通常是转移性骨肿瘤的首发症状。患者会感到病灶处持续疼痛,有时甚至是剧烈疼痛。疼痛在夜间也会持续,影响患者入睡,或者入睡后被疼醒。部分患者依靠止痛药物也不能完全缓解。
病理性骨折 当骨组织被肿瘤细胞侵犯后,会产生溶骨反应,骨强度下降。患者在外力冲击或在负重等诱因作用下,病灶骨易发生骨折,进而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这类病理性骨折与普通外伤骨折相比,更加难以愈合,治疗难度也更大。
高钙血症 肿瘤造成溶骨性破坏后,生理情况下贮存在骨质中的钙会释放进入血液,造成血液中的钙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患者会出现疲劳、恶心等症状。
神经症状 脊柱是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当脊柱骨被肿瘤破坏后,骨折变形的椎骨或者肿大的瘤体都可能压迫脊柱内部的脊髓神经,进而导致患者失去对受压神经所支配躯体的控制。有的患者表现为手脚无力,有的则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最严重的甚至瘫痪在床。正因如此,转移性骨肿瘤一旦发生在脊柱的话,应积极加以控制,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骨转移是否就意味着进入了“终末期”?
一旦患者发生骨转移,就代表肿瘤细胞扩散,疾病进展到晚期。但晚期并不代表终末期,骨转移也并非是没有治疗的意义了。
期刊《国际骨科学杂志》提到:
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骨转移瘤的有效治疗可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其生存期。
比如,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等患者,在发生骨转移后一般有较长的生存期。一些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后经过持续、规范的治疗,甚至可以继续正常生活十几年。
因此,千万不要因为骨转移,而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
骨转移是肿瘤进展造成的,控制肿瘤是治疗骨转移的根本。此外,为了增加骨骼强度,减少骨相关事件,还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治疗等,帮助骨骼更快修复。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骨转移治疗不及时,病程进展将大大加快,生存期也将大大缩短。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并且一旦确诊骨转移,就应开始进行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 梁鹏,《国际骨科学杂志》,10.3969/j.issn.1673-7083.2008.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