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智能肿瘤学大会在重庆召开:探讨人工智能在肿瘤治疗的应用

文 / 封面新闻
2021-06-05 18:22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曹钰

通过手术机器人,肺部肿瘤切除精准到毫米;运用人工智能辅助筛查,肿瘤大小、位置实现快速诊断......随着科技水平发展,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6月5日,第二届中国智能肿瘤学大会开幕式在重庆举行。本次大会是国内首家以人工智能与肿瘤学交叉学科为基础的大型学术及科普论坛,内容涵盖人工智能辅助肿瘤筛查与早诊早治,人工智能在各大肿瘤治疗的应用,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医院建设等多个方面。

大会现场

“人工智能可以在肿瘤预防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表示,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手段,可以对数据收集并分析,确定癌症的高发人群,分析病理和检验数据并提出进一步检查意见。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 赵平

此外,利用影像片人工智能读片,能精确定位肉眼难以识别的的病变。以乳腺癌为例,在影像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对于乳腺癌亚型的诊断准确率达99%;在乳腺癌病理图像的分析中,深度学习对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已达专家水平;在超声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利用乳腺病灶图像的物理学特征来鉴别良恶性结节。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波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在肿瘤筛查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肿瘤筛查的效率。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徐波

他举例说,对于肺小结节的筛查,优化的人工智能软件读片判断效率比影像科医生更有优势,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对于CT的判读平均需要15分钟,而人工智能可能只需10秒。

“人工智能还可用于预测患者接受治疗后疗效评估,肿瘤复发和转移风险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徐波教授说,人工智能还在肿瘤治疗策略上有着许多应用,有些较为精密的手术会因视野限制、手部震颤等因素影响手术过程及效果,而手术机器人定位及操作更加精准,有利于患者伤口愈合,减少创面出血量等。

“人工智能相当于医生的另一双手,另一只眼,帮助医生更好地、更精准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可以提高早期筛查率,减少经济负担,缩短诊断时间,改善就诊体验。”徐波说。

同时,与会专家们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医疗服务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高。

此次大会还分析和研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学中的总体发展水平和优先突破战略,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影像学和病理学应用中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智能肿瘤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