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内带走两位巨星,协和医生提醒您:请保护好您的肝|推荐

文 / 八点健闻
2021-03-27 20:42

3.18日是全国爱肝日,

我们一起来聊聊有关“”的那些事儿。

就在上个月,著名音乐人赵英俊及著名影星吴孟达双双离世,原因均在,他们罹患的是同一种疾病——肝癌

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不知道有多少人,或许是身边所熟悉的,又或许只是陌生的普通人,他们正在遭受肝癌的病痛和折磨,同死神竭力地撕扯与斗争。

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即每分钟多达7-8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近十余年仍呈增长趋势,肝癌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4位。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肝癌排名第6位,但在肿瘤相关死亡率中其位居第2,而这其中,超过一半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1-2]。

什么是肝癌?

肝癌是一种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指的是肝脏本身病变引起的癌症,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性肝癌。而继发性肝癌是发生在身体其他脏器的癌症转移到肝脏引起的。

为什么会得肝癌?

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明确。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病毒性肝炎,食物及饮水,毒物与寄生虫,遗传因素[3]。

①我国90%的肝癌患者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背景。

从病毒感染发展到肝癌的大致进程被推测为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

②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硬化也可引发肝癌。

③食物霉变产生的黄曲霉素或被藻类毒素污染的水源也与肝癌发生有关。

④亚硝胺类的毒物与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也会导致肝癌。

其中,在我国应该重点关注的是HBV感染进展相关的肝癌。

肝癌是如何产生的?

以上提到的病因对肝细胞或肝胆管上皮细胞造成了损伤,但肝细胞仍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修复。

在肝细胞自我修复的过程当中,并不能完全恢复到被损伤之前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了改变,基因产生了突变,要知道,癌症并不是突然产生的,在每个健康人体内的每时每刻都有癌症基因在表达,但是人体同时还有抑癌基因同时表达并产生阻抗作用,达到平衡状态。

然而,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例如抑癌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就会使癌症细胞不断累积,进而发病。

肝癌的好发人群?

根据肝癌的相关病因我们不难发现,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几率比肝脏正常的人要高,其中主要是慢性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炎,例如乙肝和丙肝。甲肝和戊肝不会引起慢性化,因此与肝癌的相关性不大。

其次是酗酒人群,酒的主要成分乙醇代谢所产生的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损害作用,而肝脏恰恰就是酒精解毒代谢的主要场所。喝酒伤肝,一定牢记,适当饮酒,切忌贪杯。

此外,熏腊(熏肉等)食品和腌制(泡菜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类物质,某些生食中可能含有寄生虫,因此应少食腌制食品以及未经加工的生冷食品。

哪些信号要警惕肝癌?

肝癌大多数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进展而来,一般早期肝癌可无症状,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提示疾病已经进入了中晚期,使得大部分肝癌患者确诊时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我们知道,对于恶性肿瘤来说,晚期的治疗和预后并不乐观。

肝癌最常见的症状是由于肿瘤生长过快、牵拉肝包膜所致的肝区疼痛,多呈钝痛或胀痛。若肝癌破裂则可能产生剧烈的腹痛,肝癌侵犯了膈还可引起右肩或右背部疼痛,当然如果肿瘤生长较慢也可不出现明显的疼痛。

其他表现还包括:肝大(可于右侧肋弓下缘或剑突下扪及)、黄疸(皮肤和黏膜黄染)、腹水、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等

肝癌的治疗效果如何?

肝癌对放化疗并不敏感,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正是由于大部分肝癌患者发现时均已进入晚期,切除病变仍需要保留一定具有正常功能的肝脏以维持其作用,对于多个病灶及肝外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手术切除后,仍然有很高的复发率。在我国所有罹患癌症人群中,肝癌的生存率是最低的——5年生存率仅为10.1%[4]。因此,早期发现肝癌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肝癌,我们可以做什么?

大部分肝癌的高发年龄在40岁以后,且男性肝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人到中年,按需体检是非常重要的。

肝癌的相关检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①外周血化验肿瘤标志物:以甲胎蛋白(AFP)最为特异。当AFP>400 ng/ml时,应高度怀疑肝癌的可能性。当然AFP也可以在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情况下表达升高,应予以排除。

②影像学检查:超声是筛查肝癌的首选方法。超声可以检出肝内直径>1 cm的占位性病变,根据血供状态判断良恶性。那么比1 cm小的肝癌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选择增强CT/MRI检查,对于1 cm左右肝癌的检出率可以达到80%。对疑为肝癌的小病灶,可以辅助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进行诊断。

③穿刺活检:穿刺病变组织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肝癌最可靠的方法,但因其是有创性操作,常在上述无创性操作无法确诊的情况下考虑使用。

肝癌可以预防吗?

恶性肿瘤的发生常常是防不胜防的,当然,我们也不是无计可施,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和肝癌发生相关的病因。

对于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比如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年龄较大的HBV、HCV感染者,应每6-12个月进行腹部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若家族中有罹患肝癌的近亲,也要高度警惕。除此以外,健康的饮食饮水也很重要。

在我国,HBV感染与肝癌的相关性最高。根据我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乙型肝炎新发病人数为122.59万人,相比2017年增长21.6%。乙型肝炎患者应该比其他人更加注重肝癌的防控,早发现早治疗,在最大程度上控制HBV对肝脏损伤的进展。

治疗疾病并不是获得健康的主要手段,而是在健康的时候就要做好疾病的预防。

再见了,英俊,达叔。

再也不想见了,肝癌。

参考文献

1. Torre LA, Bray F, Siegel RL, 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J]. CA Cancer J Clin, 2015,65: 87-108.

2. Chen W, Zheng R, Baade PD, 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Cancer J Clin, 2016,66:115-132.

3. 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M].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 Zeng H, Zheng R, Guo Y, et al.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2003–200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Int J Cancer, 2015,136:1921-1930.

作者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

林铃

感染内科博士研究生

本文科普来源于《协和医学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协和医学杂志

《协和医学杂志》是由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北京协和医院,相信大家早已如雷贯耳,但《协和医学杂志》,或许鲜有人知。

《协和医学杂志》于2010创刊,依托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团队优势,报道我国专科临床医师及医学生广泛关注的临床医学、转化医学及药学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工作进展及学术动态。

期刊国家立足学术,服务专业学者,旨在引领学术方向,推动学科发展,同时注重媒体融合及健康科普,为科学创新发展助力,为百姓健康民生谋福。

立足学术 服务学者

①学术前沿发声,引领学科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