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疑神疑鬼,检查不是肝癌,另一个以为是血管瘤,却是癌症晚期
“医生,我是不是得了肝癌了?”
老张最近心神不定,
被一张体检报告困扰不已。
来自临安的老张是一位普通工人,在海南上班,最近单位体检,腹部CT结果让老张的心一直悬着,打算回杭州老家看个究竟。经朋友介绍,他来到杭州市西溪医院,一看到医生就迫不及待询问起来。
接诊老张的是肝病一科的赵春主任医师,赵医师看到体检报告中腹部CT显示:肝脏多个再生结节,部分恶变。
赵医师进一步询问后了解到,老张有乙肝病史二十余年,近十年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最近2月出现了“腹胀、胃口差、乏力”等症状。
“张先生,你最好住院再仔细检查一下,现在还不好说一定是肝癌,我们到时候可以通过进一步检查和MDT讨论明确诊断。”赵医师建议老张住院。
于是,老张就马上办理了入院手续。入院后,老张检查一切很顺利,很快就完成了包括肿瘤全套、腹部增强CT和腹部增强MRI以及肝脏的超声造影等检查。
据肿瘤内科陈金标副主任医师介绍,肝癌高危人群,如果发现肝脏结节大于2cm,只要有一种典型影像学检查阳性就可以确诊肝癌,如果肝结节在1-2cm,则至少需要2种典型影像学检查阳性才能确诊肝癌。肝脏结节小于1cm的建议每三个月定期复查腹部B超及AFP筛查。
幸运的是老张肝脏增强CT和MRI以及超声造影均未发现1cm以上典型的肝癌结节,肿瘤指标亦均正常范围。医院通过MDT讨论,汇总肿瘤科、肝胆外科、肝病科、放射科、特检科、病理科等专家意见,目前无肝癌指征,排除肝癌可能。
老张终于松了口气。
而另一位老李似乎就没这么幸运了。
老李平时喜欢喝酒,酒龄有30余年了,平时身体一直很棒,很少上医院,可是最近一个月来老觉得乏力,并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老李心里不敢怠慢了,就到当地医院查了腹部 B超,诊断为:初步考虑血管瘤。老李以为万事大吉,就没当回事。
可接下来几天,老李的症状并没有缓解,于是老李第二天就赶到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
“赵医生,帮我看一下这血管瘤要不要紧的?”
老李在赵医师的专家门诊就诊,赵医师看了看报告,又看了看老李,“肝血管瘤不是肝癌,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你肝脏里面有很多结节,还是需要进一步住院检查来排除肝癌”。
普通老百姓一看到带有瘤的疾病总以为是癌症,其实平时经常看到的脂肪瘤、血管瘤就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老李肝脏有这么多结节,就需要高度警惕,所以赵医师毫不犹豫就让患者住院进一步检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老李肺部CT提示两肺满布葡萄串样的结节灶,转移瘤考虑;肝脏CT和MRI均提示:肝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影,提示肝癌;腹部CT并且提示腰椎转移。
又一次MDT讨论,专家认为患者长期饮酒引起酒精性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人群,肝脏出现多发典型的肝癌结节,初步考虑是肝癌。最终,通过肝脏穿刺,证实了诊断:肝癌伴肺部及腰椎转移。
陈医师介绍,我国肝癌的发病特点,大多遵循‘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模式。
慢性乙肝患者如没有肝内结节和病灶,可以每半年做一次腹部彩超筛查。发现肝内结节的患者,可以做超声造影、核磁共振等检查。高度怀疑为肝癌者,可考虑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陈医师提醒,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长期酗酒(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血吸虫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对于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血清 AFP 等肿瘤标志物和肝脏超声检查,建议至少每隔3- 6 个月检查一次。
天有不测风云
一个以为自己已经是绝症
查出来却发现没有患癌症
一个以为是良性的血管瘤
查出来却是肝癌晚期
其实癌症不会无缘无故的长出来
总是有迹可循的
要不就是有家族史
要不就是有慢性病史
要不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