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癌症死亡率将比2015年再降低40%——美国癌症协会规划癌症治疗蓝图

文 / 有谱哥谈健康
2021-03-11 03:27

我们正处在一场史无前例的癌症革命当中:预防、检测、诊断、治疗都在飞速地进步。

从1990年到2015年,美国所有癌症的综合死亡率下降了26%,在2019年,美国已经有一半的患者通过现有的治疗方式达到长期生存乃至治愈,医疗技术的发展挽救了多达290万人的生命。在美国癌症协会的规划中,设定的目标是到2035年癌症的总体死亡率比2015年还要下降40%。那么这个宏伟的目标如何实现呢?美国癌症协会发表在《CA》上的文章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对抗癌症的过程中,早期发现显得尤为重要。早期发现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要远远高于晚期发现的患者。而对于癌症,我们就需要更多的早筛工具。然而主要的几种癌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早筛方式。如下图所示:

尽管包括肝癌、胃癌、肾癌、胰腺癌(癌症之王)等仍缺乏有效的早筛方式,但幸运的是,在今天我们已经有了几个比较有希望的早筛方法,比如:细胞成像和分析技术、组织和细胞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液体活检技术等,都会在未来帮助我们在早期对癌症做出判断。

液体活检技术是对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和肿瘤游离的DNA和RNA进行检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和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胜在微创,样本的获取和反复检测都有了可能,在判断诊疗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将有望成为肿瘤早筛的一个重要的帮手。

当然通过肿瘤早筛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那些正在悄然发生的病灶,但是治疗癌症,依旧需要新技术的加入。

从1990年开始,人们就开始不断研究基因和癌症之间的关系,而伴随着手术、放化疗之后,靶向药和免疫疗法已经将肿瘤治疗带入精准医疗的时代

靶向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使用碘131治疗甲状腺癌,当然更靠近我们的就是近现代批准的对应的肿瘤标志物靶标的治疗。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随着靶向药药物的开发,另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相比,免疫治疗开始从基因向细胞层面进发,我们都知道人类是由细胞构成的,基因的一些变异就会在细胞层面展现,而免疫细胞就可以清除变异的细胞——这就使得免疫疗法可以跨肿瘤治疗。

目前获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PD-1/PD-L1抑制剂以及CTLA-4抑制剂等,都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适应症;CAR-T细胞疗法也在血液肿瘤中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另外如NK细胞、癌症疫苗等,也开始不断崭露头角。

结合目前的研究来看,手术、放化疗、靶向药和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方式,或许是推动癌症患者生存率提高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说完了肿瘤诊断和肿瘤治疗,必不可少的自然是对于肿瘤自身的研究。

肿瘤耐药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就像是矛和盾一样,我们的治疗方式就像是长矛不断加强杀伤力,但是癌细胞也会不断打磨自己,使得自己变成更加坚硬的盾。如何解决肿瘤耐药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已经发现了肿瘤耐药的几个重要途径,而这些途径的发现也推动了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

图片来源:参考考资料1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研究肿瘤代谢、转移、微生物群体(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都将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如何降低肿瘤的耐药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相信随着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蓝图里的规划将一一实现,而癌症的死亡率也将逐步下降。

参考资料:

1.Blueprint for cancer research: Critical gaps and opportu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