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有了"新筛"让你不再"心塞"!

文 / 博奥新景
2017-07-12 16:10

肿瘤——生命的头号杀手

2015年统计我国约430万肿瘤新发病例和280万肿瘤死亡病例。平均每分钟有8人罹患癌症,按平均寿命74岁计算,人一生患恶性肿瘤的几率是22%。其中,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胃癌成为男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原创图,未授权勿使用)

由于癌症早期常无特殊症状,甚至毫无症状,故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主要是通过肿瘤早期筛查完成。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体积密切相关。肿瘤体积较大时通常已发生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但如能在早期发现,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高(65%-90%)。

(原创图,未授权勿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公布的《癌症报告》中指出:“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1/3的肿瘤是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治愈的;1/3的肿瘤可以通过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也将肿瘤的预防分为三级:

传统的肿瘤早筛方法有哪些?

目前临床常规体检旨在通过一般检查项目,比如:体格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胸片等,初步了解受检者的基本健康情况,发现常见的慢性病。

但对于肿瘤,常规体检有可能检查不出。肿瘤早筛除了常规体检外,还需选择与肿瘤密切相关的检查项目:

(原创图,未授权勿使用)

肿瘤的新筛方法有哪些?

肿瘤早期发现已成为各国医疗工作者、科研人员争相研究的热点、焦点。针对肿瘤早筛,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方法。

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目前已经可以应用于临床,而循环肿瘤DNA(ctDNA)以及循环肿瘤细胞(CTC)也是近几年肿瘤风向标的新筛方法。

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

肿瘤也会像遗传性耳聋、遗传性视网膜病变一样代代相传吗?于某些肿瘤而言,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比较明确的遗传性肿瘤有十余种,包括遗传性乳腺癌、遗传性结直肠癌等。

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查出BRCA1基因突变后,先后切除乳腺、卵巢的案例引起大众广泛的关注。相对于传统的肿瘤早筛方法来说,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主要是了解受检者先天是否携带肿瘤相关的遗传密码突变,评估受检者患肿瘤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尽早定期筛查。

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

在癌症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到真正积累发生癌变的长时间段内,癌细胞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肿块,但已有微量肿瘤DNA释放到循环血液中,我们称之为循环肿瘤DNA(ctDNA)。ctDNA携带有与原发肿瘤相一致的分子遗传学特征。

ctDNA在临床实践中能够辅助指导靶向用药,监测疗效、耐药或复发情况。对于影像学观察不到的微小癌肿,也有可能通过外周血检测到ctDNA,因此,ctDNA对早期癌症进行筛查是可行的。有研究指出,ctDNA比影像学检查早3-6个月被发现;同时指出ctDNA具有灵敏度高、假阳性率低的优势。通常ctDNA检测出阳性后,还需结合影像学、内窥镜等检查进一步确诊。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个体的ctDNA水平差异较大,突变的参考范围的设定还需大量数据的积累。特别在肿瘤早期阶段,ctDNA浓度较低,结果的稳定性还需要各个环节不断的改善。

如何选择肿瘤早筛检查?

常规体检通常是直接按照已分类的套餐进行检查,报告完成后由医生解读。而肿瘤早筛不是说让您自个去挑选哪些检查项目,而是建议您提供完整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居住地等情况,由临床医师或体检科医师制定肿瘤早筛体检方案,报告完成后再由医师进行分析解读。

医师根据受检者提供的健康信息制定出个性化的肿瘤早筛套餐,比如:

➤对于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行乳腺钼靶+乳腺超声;

➤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议20岁开始筛查,每年1~2次,包括超声、钼靶或是MRI等方式,另外还建议选择相关的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

➤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建议每年选择肿瘤基因相关检测。如:microRNA、ctDNA等。

积极进行肿瘤早筛的宣教,充分提高大众对肿瘤知识的认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会事半功倍的哦!

除标注外,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