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医生】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攀升,防癌应该怎么做?

文 / 贴心国际康健管理
2021-03-08 09:40

结直肠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位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胃癌,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2000年至2015年,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在男性中显著增加,而在女性中变化不大;从城乡分布来看,城镇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乡村地区;在我国七个行政区域中,华南地区结直肠癌死亡率最高。

◆ ◆

结直肠癌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要想了解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为什么逐年呈上升趋势,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 结肠或直肠腺瘤,约半数以上结直肠癌来自腺瘤癌变;

· 炎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 维生素D缺乏;

· 饮食:动物脂肪、瘦肉和加工肉食用过多,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食品;

·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

· 代谢病:糖尿病、新陈代谢综合征;

· 肥胖/BMI体重指数高。

以上病因提示,结直肠癌与不良生活习惯、高脂肪和肉类饮食、肥胖、代谢疾病等密切相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面积不断增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均好获得了明显改善,高油高脂高蛋白饮食摄入增加,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及肥胖人群亦不断增加,吸烟、饮酒多存在于男性群体中且同样呈增加趋势,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均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的发病高危因素。

◆ ◆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特点

结直肠癌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

结肠癌

早期症状不典型,甚至无任何特殊症状,往往一发现即进展期,甚至晚期。

癌种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区别。左侧结肠癌以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为显著,而右半结肠一般以腹部肿块或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

直肠癌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便血、便频、便细,常伴有排便时肛门下坠感和里急后重感。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直肠癌发病有三个特点:

(1)发病率高于结肠癌,但近年来结肠癌在大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有赶超直肠癌趋势;

(2)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于高位直肠癌,约占直肠癌的60%~75%;

(3)青年人(< 30岁)直肠癌比例高,约10%~15%。

◆ ◆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和预防

一般而言,40岁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现者应列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1)I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

(2)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4)以下五种表现具两项以上者:黏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

对以上高危人群,建议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检查以排除结直肠癌。

◆ ◆

一般人群及高危人群筛查方式

无症状健康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分为一般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和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一般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年龄50~74岁个体首次筛查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检测,隐血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隐血阴性者后续筛查每年至少检查1次大便隐血,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首先推荐);

▲年龄50~74岁个体,直接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未发现肠道肿瘤者,每隔5年行结肠镜检查1次;发现肠道肿瘤者,根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在1~3年后行结肠镜复查;后续如未发现肿瘤复发,可延长间隔至3~5年。

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有结直肠腺瘤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者为高危人群,应每年参加结直肠癌筛查。

▲进展期结直肠腺瘤(直径≥ 1cm,或绒毛状结构,或伴高级别瘤变)患者应在诊断后1~3年内复查结肠镜,如未发现腺瘤复发,后续间隔可延长至3~5年;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进行遗传基因筛检,家系中遗传突变携带者定期结肠镜检查,非突变携带者以一般人群筛查;

▲炎性肠病患者定期专科就诊,根据病变范围、程度和年限与医生商定结肠镜检查间隔;

▲非进展期腺瘤患者应在诊断后2~3年内复查结肠镜,如未发现腺瘤复发,后续间隔可延长至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