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不处理有变成肿瘤的可能性,还有哪些息肉会恶变成癌症
息肉也叫赘生的“肉”,指在人的体内空腔脏器的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突出来的多余的组织。从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都是息肉喜欢生长的地方。一般按生长部位给息肉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息肉到底会不会癌变?
息肉虽然长得很慢,藏得很深,但某些部位的息肉确实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其中最应该提及的是肠道息肉。肠道息肉称得上是癌的近亲,95%的大肠癌是息肉发展而来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肠道息肉都会发展为肠癌,从组织学上来说,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腺瘤样息肉到癌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发现并切除,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肠道息肉还有一个特点,如果体内环境没变,适合其生长的土壤还在,就还会生根发芽,再长出息肉。所以,即便息肉在肠镜下切除了,仍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来说,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
以下肠息肉需要警惕恶变可能。1. 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2. 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3. 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不易癌变,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则容易癌变。4. 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5. 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100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100%。
除了肠道息肉之外,还有一个部位的息肉要注意,那就是胆囊息肉。在中国有近6%的发病率,也就是说16个人中就有一个胆囊息肉,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多数是体检或者因病做其他检查时无意发现的。胆囊息肉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指的是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和息肉型胆囊腺癌,其他少见的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假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病、腺肌增生等。所有胆囊息肉中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息肉,一般不会恶变。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而胆囊真性息肉往往是因为胆囊粘膜上形成的腺瘤引起的,有一定概率最终形成胆囊腺癌。其中腺肌增生、腺瘤样增生有3%~6%的几率癌变,而胆囊腺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癌变率在30%左右。单发息肉恶变几率高于多发息肉。大小来说,直径大于1.0cm时,癌变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大于2.0cm时,几乎可以直接认为就是恶性肿瘤。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息肉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胆囊良性息肉可以长期存在,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不需行手术干预,但胆囊真性息肉如果评估后认为恶变概率较大,最好能及时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