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直播课」治疗肺癌是场“硬仗”,需要精准“排兵布阵”

文 / 错失健康最可惜
2020-10-12 02:08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是影响健康的“第一杀手”。但与此同时,在所有癌症种类中,肺癌的治疗方法与药物研究的进展也特别快。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治疗等等,我们拥有的可以对付肺癌的“武器”也越来越多。正是因为如此,选择肺癌的治疗方案,尤其需要医生精准地“排兵布阵”,分阶段地去打好这场“硬仗”。

通讯员 汪卫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摄制 杨泽华

大咖小传

宋勇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肺癌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呼吸病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肺癌的综合诊治方面有深厚的造诣。

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全国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杂志(PubMed、SCI收录)主编等。

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基金、江苏省重点科研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著200余篇,SCI论文100余篇,主编主译专著6本。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育部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第四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呼吸医师奖”等多项称号和奖励。

肺癌治疗的“排兵布阵”:

确诊肺癌,着手治疗真的需要“等一等”

拿到肺癌的一纸诊断书,患者的感觉不亚于“天塌了”。找着医生,很多患者都希望能立刻开始治疗。医生让“等一等”的时候,不少患者会觉得误事:“我身体的癌细胞每一分钟都在增殖,都癌症了,怎么能等?”

宋勇主任告诉记者,作为医生,他们其实非常理解肺癌患者急于治疗的心理,但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医生确实需要时间来“知己知彼”。宋勇主任将治疗肺癌比作打仗,首先得摸清“敌军”的底细:最基础的,是早期还是晚期?在组织学类型上,是腺癌、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等等?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对于肺癌的分型已经深入分子层面,除了有病理诊断,还要有基因的诊断。在一般三甲医院,整个诊断的过程需要近两个星期的时间。

“对患者来说,不用担心这个等待时间里病情会突飞猛进,两个星期的时间对整体治疗效果也基本不会有影响。”宋勇主任告诉记者,但是如果没有做好“摸底”工作,首个治疗方案用错了,对患者影响却很大。以驱动基因阳性的情况为例,用上相应的靶向药物后,目前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率可以达到50多个月,ALK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超过了70个月。如果错失了用药时机,患者就失掉了一个绝佳的治疗手段,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是非常可惜的。

免疫药物不应当是最后才使用的“神药”

在肿瘤的治疗方法中,免疫治疗被寄予厚望。免疫药物刚进入临床时价格昂贵,同时还有不少“起死回生”的真实病例,所以很多患者都把它当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希望自己在尝试其他治疗手段后无路可走了,再用上这种“神药”。

宋勇主任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免疫治疗药物和以往的化疗、靶向药物从治疗机制上就不一样:其他药物是药物本身直接去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靶向药物则是“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让淋巴细胞去杀死肿瘤。这种机制决定了它要起作用要有三个前提:一是还要有打仗的“战士”,也就是淋巴细胞的数量要足够;二是“战士”要有战斗力,免疫药物在此过程中起到激活T细胞战斗力的作用;三是要让“战士”到达“战场”,如果战士进入不了肿瘤的局部,就无法打响这场战争。从现实临床应用效果来看,大约只有20%的患者使用免疫药物能起效,如果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或其他手段,有效率能提高到50%-60%左右。免疫药物并不是人人都能起效的“神药”。

有的晚期肺癌患者希望能用免疫治疗,但检查发现已经几乎找不到淋巴细胞,“战士”没有了;晚期的小细胞肺癌生存期本身比较短,一线不使用免疫治疗,二三线再用很难获益;还有的早期患者,会存在肿瘤细胞远处转移而检查不出的情况,早期能用上免疫药物,其实能最大程度掐灭转移的“小火苗”……这些都是临床上现实存在的本来可以从免疫治疗受益却失去机会的情况。在宋勇主任看来,免疫药物出现在“战场”上的时机,每位患者情况不一样,但总体来讲是越来越往前移的,受益的应当远远不止晚期肺癌患者。

分阶段打“硬仗”,肺癌也可以是慢性病

宋勇主任介绍,肺癌这20多年来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很多以前“没法治”的情况已经彻底改观,很多死亡线上的患者也因为新疗法、新药的出现,再次获得了生存的机会。现在,一部分晚期肺癌患者是可以从“绝症”变成“慢病”的。以肺癌中数量最多的非小细胞肺癌为例,以前五年生存率在5%左右,现在规范治疗可以提高到15%-16%,整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

但对于个体来说,绝大部分患者抗癌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原本有效的药物发生耐药了,病情进展了,甚至已经面临无药可用的绝境,都会发生。“遇到困难的情况,我们希望患者能和医生一起并肩作战,找出仍然能够起效的治疗方法。尽可能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宋勇教授说,“肺癌这场仗,是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赢得胜利的,对患者来说,活着就有可能等到峰回路转的希望。”

言简意赅说肺小结节:

随着低剂量螺旋CT等检查手段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肺小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很多小结节患者觉得自己已经一脚跨进了肺癌的大门,门诊上,甚至有患者打着“飞的”来就诊,就为了请宋勇主任给自己的肺小结节定个良恶性。对于肺小结节,我们也根据宋勇主任的讲解,言简意赅地总结了几个注意点:

1, 九成以上是良性。肺是个开放的系统,肺小结节的出现,就像是皮肤暴露在阳光、空气中,时间久了长了色素斑一样正常。体检中检出的肺小结节,90%以上都不是恶性的,所以患者绝大部分担忧都是多余的。

2, 就诊找专业医生。现在医学方向分得很细,哪怕同样是呼吸内科,医生们专业侧重也会有不同,而肺小结节的诊断需要丰富的经验,所以要找专业的医生来帮助你选择治疗方案。

3, 等得起,别过度治疗。如果专业医生建议随访,也请相信医生,不要“一切了之”过度治疗。治疗也要考虑损伤与收益,有最佳的介入时机。绝大部分结节患者是等得起的,哪怕结节真的“不好”,是原位癌,也是非常早期的癌症,患者的十年生存率在95%以上。

校对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