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肺癌,但有4类高危人群需警惕,结节可能会恶变
进行常规体检后,想必不少朋友会发现体检报告上,或多或少写着“肺结节”的字样,但报告上并没有明确告知自己的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所以,一些朋友一发现肺里有结节,就自己发挥联想将“肺结节=肺癌”,生生加剧了自己的心理恐慌,让“肺结节”变成了难愈的“心结”!
确实,癌症猛于虎,中国作为肺癌的“第一大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双率第一,也难怪大家都谈之色变!
但这里,很有必要科普下:肺结节≠早期肺癌!
在胸片或CT扫描检查中发现的肺实质包绕的肺内病灶,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我们可以称之为肺结节。
而肺结节,只是一个“影像学”的概念!它描述的只是病灶的大小和形态,而不是病灶的性质。
也就是说,肺部结节可以是良性也可以是恶性,毕竟,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其中良性的结节常见的有炎症、结核、真菌感染等,至于恶性肺结节,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这4种: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
在临床观察中,大部分结节其实是良性的,只有少部分结节是恶性的,会有一定的比例演变为早期肺癌,大概10个肺结节患者中约有1个会变成肺癌。
所以,发现小结节并不可怕,我们完全不用太过焦虑,但也并不代表可以掉以轻心、置之不理,我们需要定期随访,重视对肺结节的管理,不忽视小结节癌变的可能。
近年来,肺癌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很多肺癌患者出现症状去专科就诊时已错失手术时机,如果能早期诊断肺癌,则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因此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那么,哪些人出现肺结节需要警惕肺癌的发生呢?
根据专家共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为: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戒烟时间<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目前对肺癌最精准的筛查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因此查出肺结节后,建议你“密切观察、长期随访、高度警惕、及时处理”。
一般建议在肺部结节确诊后的一年内,每3-6个月做一次CT;超过一年以后,如果没有发现异常,可调整为半年至1年做一次CT。大多数结节在两年内未观察到生长,一般可视为良性或低度恶性。随访期间如果结节有异常变化,再考虑酌情手术治疗。
除了遵照医嘱定期检查外,你也可以关注下身体出现的肺癌早期预警信号:
1、咳嗽:虽不是肺癌特有的症状,但通常是首发症状和初期信号,如果是顽固性、刺激性干咳,经抗炎治疗1-2周症状仍无改善时,应引起高度重视。有长期慢性咳嗽的老烟民如果咳嗽习惯发生变化也要警惕肺癌可能。
2、血痰:表现为痰中带血丝或者血块,少见大量咯血。对40岁以上男女,既无咯血病史,突然出现不能解释的血痰,应高度警惕。
3、胸痛:初期为不定时的胸闷,压迫感或钝痛,有时甚至无法描述疼痛的性质和具体部位。
4、发热:在发热的同时伴有肺部阴影者,要积极寻找病因,而不要轻易诊断为感冒或支气管炎。
如果你已经确诊有肺结节、或者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环境、有慢阻肺、结核或者肿瘤病史、或者有肺癌病史,想要进一步了解关于肺结节诊断、治疗、随访等多方面科普性的相关知识,想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防止结节继续生长下去,避免演变成肺癌?
BTV养生堂头条专栏,联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专家汪进益主任的《肺结节通识8讲》指导课已经上线,马上点击下面专栏订阅,即可跟着胡润榜中国好医生汪进益主任一起来深度认识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