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或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但你知道应该选哪种

文 / 美中嘉和
2019-08-01 11:20
"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今年初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我国乳腺癌每年发病约30.4万,死亡约7万。茶—作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人们对于茶对多种疾病的潜在作用进行了研究,包括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那么经常喝茶对于乳腺癌有生存获益吗?而且,茶的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不同茶的效果一致吗?近日,我国学者发表在《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的一项研究对此进行了分析。

喝茶或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但你知道应该选哪种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

大量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一致表明,绿茶(非发酵茶)提取物和茶多酚对于乳腺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目前关于绿茶饮用量与乳腺癌生存的流行病学数据有限)。有两项日本研究及对这两项研究的Meta分析提示,在乳腺癌确诊前绿茶饮用量高与早期乳腺癌复发风险降低相关。同时一项中国三阴性乳腺癌队列研究发现,确诊后乳腺癌饮用量高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然而有研究发现,在确诊前饮用红茶(全发酵茶)并不能改善乳腺癌生存,而乌龙茶(半发酵茶)甚至对健康有害,提示不同种类的茶可能具有不同生物学作用。但迄今为止,并没有研究比较不同类型的茶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特别是确诊后的饮茶量。

研究发现了什么?

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在中国广州对1551例新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并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

总体上,在基线调查时,有40%的女性报告经常饮茶,饮茶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5年。与不饮茶者相比,基线经常饮茶与乳腺癌PFS不相关(HR 1.13;95%CI 0.78~1.31)。也就是说,在确诊前是否经常饮茶对乳腺癌生存没有影响

喝茶或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但你知道应该选哪种

表1 饮茶和乳腺癌PFS的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

研究中在乳腺癌确诊后饮茶的患者占35%,中位饮茶时间为45个月。如表1所示,与乳腺癌确诊后不饮茶者相比,经常饮茶者的进展风险边缘显著降低(HR 0.64;95%CI 0.40~1.05)。不过排除乌龙茶后,饮用其他类型茶(主要是绿茶)与进展风险降低之间的关联显著,校正后HR为0.52(95%CI 0.29~0.91)。

具体而言:

  • 所有饮茶者:进展风险降低36%(HR 0.64;95%CI 0.40~1.05);
  • 饮用绿茶者:进展风险降低67%(HR 0.33,95%CI 0.10~1.05);
  • 饮用红茶者:进展风险降低68%(HR 0.32,95%CI 0.05~2.35);
  • 饮用乌龙茶者:进展风险升高32%(HR 1.32,95%CI 0.60~2.90);
  • 饮用绿茶、红茶者:进展风险降低28%(HR 0.72,95%CI 0.22~2.32);
  • 饮用普洱茶者:进展风险降低55%(HR 0.45,95%CI 0.11~1.85);
  • 饮用其他茶者:进展风险降低39%(HR 0.61,95%CI 0.22~1.68);
  • 非乌龙茶者:进展风险降低48%(HR 0.52,95%CI 0.29~0.91)。

而且,饮茶的频率较高也与乳腺癌预后改善相关。与不饮茶者相比,每周饮茶<7次者的进展风险降低36%(HR 0.64;95%CI 0.30~1.34),每周饮茶≥7次者的进展风险则降低70%(HR 0.30;95%CI 0.11~0.84)。

喝茶或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但你知道应该选哪种

表2 诊断前后饮茶变化与乳腺癌PFS之间的关联

喝茶或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但你知道应该选哪种

研究者还分析了确诊前后饮茶变化对乳腺癌PFS的影响,发现一直饮用非乌龙茶者的进展风险最低(HR 0.31;95%CI 0.11~0.87);确诊前饮用乌龙茶、确诊后不饮茶者的风险最高(HR 2.04;95%CI 0.79~5.25);确诊前饮用乌龙茶、确诊后饮用绿茶等非乌龙茶者风险也增加(HR 1.69;95%CI 0.67~4.30)(表2)。

喝茶或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但你知道应该选哪种

表3 确诊后饮茶与血脂水平对乳腺癌PFS的联合作用

此外,研究者还在不同血脂水平者中进行了分析(表3),发现所有饮茶者与不饮茶者相比:

  • 甘油三酯正常:进展风险降低50%(HR 0.50,95%CI 0.25~1.00,交互分析P=0.962);
  • 甘油三酯超标:进展尚未发生;
  • 总胆固醇正常:进展风险降低62%(HR 0.38,95%CI0.18~0.82);
  • 总胆固醇超标:进展风险升高22%(HR 1.22,95%CI 0.13~11.8,交互分析P=0.634);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进展风险降低62%(HR 0.38,95%CI 0.17~0.88);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标:进展风险降低56%(HR 0.44,95%CI 0.11~1.81,交互分析P=0.880)。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确诊后,经常饮茶(尤其绿茶,除了乌龙茶)有利于乳腺癌患者PFS,尤其对于血脂正常的女性。

喝茶或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但你知道应该选哪种

不只是乳腺癌

关于饮茶与癌症获益的研究并不只针对乳腺癌。2017年《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包含了我国福建省的586例口腔癌患者以及1024例对照者。分析发现对于非吸烟和非饮酒者,饮茶可降低口腔癌风险,OR分别为0.610(95%CI 0.425~0.876)和0.686(95%CI 0.503~0.934)。而对于吸烟者和饮酒者,且在每天饮茶量>800ml的患者中,发现患癌风险降低。

而且与上述研究中乌龙茶增加乳腺癌进展风险不同,这项研究认为,饮茶与口腔癌风险降低相关,但吸烟和饮酒会削弱这种相关性。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饮茶对于肺癌风险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非吸烟者中(OR 0.465;95% 0.345~0.625),且饮茶年数越长,肺癌风险越低。具体而言,饮用绿茶、红茶、乌龙茶和其他茶与肺癌风险的OR分别为0.333(95%CI 0.154~-0.720)、0.522(95%CI 0.356~0.767)、0.735(95%CI 0.424~1.274)和0.267(95%CI 0.143~0.497)。

2016年一项对1990~2006年期间16.4万名中国男性健康的追踪研究发现,经常饮用绿茶可降低癌症死亡风险8%~21%。而欧洲一项关于饮茶和其他膳食因素对12万名中年人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荷兰队列研究的一部分)发现,在男性中,随着饮茶量增加,癌症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总体死亡率均下降;每天饮用3杯茶时获益最大

而且,除了癌症之外,饮茶对于改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预防胆结石、Barrett’s食管、糜烂性食管炎等也可能有益。

喝茶或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但你知道应该选哪种

茶用于癌症治疗还有多远?

在今年初,《Nature》发表了一期主题为“茶”的专刊,从多角度分析了茶的“神奇”作用。其中一篇就探讨了茶用于癌症治疗价值。

喝茶或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但你知道应该选哪种

图1 文章标题为“茶用于癌症治疗的价值充满了不确定性”

绿茶而言,药物特性主要与儿茶素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EGCG在培养的癌细胞和小鼠肿瘤模型中都表现出了潜在的药理学作用,是动物研究中最有活性的化合物。EGCG对多种生物分子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意味着其可能引起肿瘤细胞自我毁灭——凋亡,同时不影响临近的健康组织。

EGCG可能通过抑制一种叫做蛋白酶体的酶复合物来达到这一目的,癌细胞利用蛋白酶体来分解生物分子,否则就会促进细胞凋亡。EGCG和其他儿茶素还可以防止有毒活性氧(ROS)的形成,而活性氧会对细胞造成严重损害,促进癌细胞生长。

喝茶或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但你知道应该选哪种

图2 EGCG的潜在抗癌机制

这些不同的机制如何促进EGCG的整体抗癌效果尚不明确,但大量的临床前研究已经明确显示了潜在的治疗效益。2009年发表的一篇综述发现,在147项已发表的涉及茶或茶提取物的动物研究中,有133项显示出对多种癌症的有效预防或生长抑制作用。然而,这不仅仅是因为EGCG:这种化合物在细胞培养中发挥了强大的单独作用,但它似乎不能在身体中单独发挥医疗作用,必须把所有儿茶素混合在一起。

目前已有临床研究探索了EGCG和其他成分作为治疗剂或预防剂给药的作用,并且在预防前列腺癌和大肠癌中展示出了一定的前景。2006年发表的一项小型意大利研究显示,茶提取物可能有助于预防癌前前列腺增生进展为前列腺癌;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虽然绿茶提取物未表现出显著的前列腺癌预防作用,但观察到某些癌前病变的发生减少。

不过提取物虽然再现性更好,但也会带来潜在安全性问题。已有研究显示,大剂量的EGCG会带来肝毒性风险。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目前关于茶直接抗癌作用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功仍然有限。关于茶到底能否用于癌症治疗,正如这篇文章的标题所言,还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过目前并没有研究提示喝茶的安全性问题,所以多喝茶,尤其是绿茶,还是可以考虑的。

喝茶或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但你知道应该选哪种

参考文献

[1]Budhathoki, S., et al., Plasma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 and subsequent risk of total and site specific cancers in Japanese population: large case-cohort study within Japan Public Health Center-based Prospective Study cohort. BMJ, 2018. 360: p. k671.

[2] Fleet, J.C., et al., Vitamin D and cancer: a review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Biochem J, 2012. 441(1): p. 61-76.

[3] Institute of Medicine Committee to Review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Vitamin, D. and Calcium,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and vitamin d. Pediatrics, 2010. 130(5): p. 1427.

[4]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VitaminD-HealthProfessional/#h8.

[5] 夏维波, et al.,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8(01): p. 1-19 1674-2591 L 11-5685/R W CNKI.

作者 | Sharon

来源 | 医学界肿瘤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