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院士:中国新发肝癌占全球55%,提高患者生存率这些是关键

文 / 健康时报客户端
2019-07-01 15:21

(健康时报记者 张赫)“中国新发肝细胞(肝癌)占全球55%,中国肝癌居第四,死亡率占第三,五年生存率14%,术后转移/复发率60%-70%。”6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在2019中华肿瘤大会上表示,要想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早诊早治和抗转移复发是关键。

肿瘤院士:中国新发肝癌占全球55%,提高患者生存率这些是关键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

我国是肝病大国,乙肝、丙肝患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和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都是患肝癌的高危人对象。但在诊疗现实中,发现肝癌时已是晚期的患者,占所有患者80%以上。樊嘉表示,在日本,初诊病人60%是早期病人,而我国大概只有15%。

“根据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数据(1958-2015),5219位五年生存率患者中,小肝癌占60%。1582位10年存活率患者中,小肝癌占61%,在7257例小肝癌患者中,术后五年生存率达71%,6832例大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9%。”樊嘉在大会上介绍,在肝癌中,3厘米的肝癌称为小肝癌。患者常无临床症状。大肝癌是指单个直径>5 cm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或假包膜形成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这些数据足以见得,早期治疗对于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意义。

根据樊嘉院士提供的数据,在不同时期,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很大差距,在1858年到1967年,患者生存率仅为14%,而到2008年到2015年,生存率达到64%。目前,对于直径5厘米以下的肝癌、没有症状的肝癌,部分患者还可能被治愈。很多新兴手术方式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例如机器人辅助肝切除和机器人辅助活体供肝获取等,自从2010年3月开始开展以来,目前已经完成200余例,而对于肝移植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60%-80%。

除此之外,樊嘉院士提醒,积极的术后综合治疗与预后改善有关,有术后治疗的总体生存率比术后治疗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高出33%。因此,综合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有很大作用。

“通过筛查发现的肝癌大多为小肝癌和微小肝癌,就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获得根治性的效果,从而获得长期的生存。”樊嘉院士建议,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及甲胎蛋白(AFP)的检查。即使到了中晚期,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采用综合治疗策略,提高生存率。

编辑:步雯